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087 72
2009-03-06
虽然这是个很老的问题,但却不得不去思考。我以一个即将毕业的化工本科学生来作一论叙。在过去的这个学期,找工作给了我太多的感受,屈辱、冷眼、挑战、兴奋等等。
一.我父亲算的账
      假如我不上大学(只上完初中),我将会得到的经济好处。我这七年的学习成本:
     上学用的直接成本:大学6万+高中2.5万=8.5万
     上学的机会成本(我7年工作的工资):假设是每年1.5万的收入,那么1.5*7=10.5万
    总成本是:8.5+10.5=19万。

二.上完大学要多少年才能回本
        既然上大学是一种投资,那么这种投资要多久才能赢利了?这是我们不得不去考虑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将假设我从事我父亲的工作,在第我毕业每年工资为2万。
      不上学的收入函数为:Y1=(19+2)+2t   设每年的工资为2万,t为年数。
     上学的收入函数为:Y2=2.4t+t(t-1)0.5/2  设第一年的工资为2.4万,以后每年的工资再前一年的基础上加0.05*12=0.6万
   
a:我要还回我这些年的上学实际的钱,应用去的时间  
     Y2=19,则t=5.4年
   b:我要在多少年后才超过我不上学收入。
     Y1=Y2,则t=8.87年

        分析:这里的假设,是以上大学后工作比较顺利,能找到2000/月的工资,可我们有多少人的工资能有这个数了?而且我每年的工资增加6000,能增加这个数吗?在我第5年的工资是4800/月,第9年的工资是7200/月,这个数能达到吗?有多少人的工资10年后不过是3000-5000/月。
       那么要收回上学的成本是不是更长,5年不能收回上学学费,9年不能对“上学这个项目”盈利。我们上学还有什么意义,如果你是个投资商,会投资这么大风险的项目吗?5年后我27了,9年后我31了。人生苦短啦!
        要是我不上学,现在我将有19万(8.5+10.5=19万),5年后我有29万,9年后我有37万。

三.上大学,我们能力真的提高了吗?
        也许我用说了一大堆的钱,很多道貌岸然的先生会给我讲,上大学是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想反问您几句,当你的老师为了评奖学金而收你的红包时,你还会去不为五半米折腰哪?当去图书管的都是去借浅薄的网络小说时而没人去借“四书五经”,你还会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吗?修身呼?当你的女朋友一次次弄空你的钱包,却不问你冷不冷时,你还会“相濡以沐、举案齐眉”。齐家呼?当一个老师给200多个人上课时,会有20个学生听课吗?治国呼?当舞弊成为一种学科时,你不侧目吗?平天下呼?
       从实用技能上,我们也没有提高太多。我们上大学,有二个技能很重要,一是专业二是英语。可我们有专业技能吗?我们的老师从没进过工厂,却大讲特讲伯努利方程,学了一大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课程,谁又来管我们的“忧”了?记得有一次招聘,人家问我用过“气相色谱仪”没,我想了半天,才记得上大三时用过一次,结果可想而知。再说英语,我们把大多数时间花在过级了,虽然我过了四级,可我的英语口语还不如高中时说得流利。
  四. 是谁抢走了我们的饭碗
      我当年在湖南的高考排名是4万多,比分数线只高10多分,那么照此算的话,全国30多个省也就150万左右的本科生。可一到毕业就600万了。150万,多吗?肯定不多。没扩招前也就大概这个数(我不想去查这些数据)况且我国的经济比10年前要多n倍了。难道20多万亿的GDP还吸收不了这150万人的就业吗?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找工作如此的困难?我想还是这多出的450万人。
     这450万,有所谓交钱就可以上的三本,大专。我想就是这些人抢走了我们150万人当中一些人的饭碗。这尤其是三本,能上三本的家里不是有钱的就是当官的,比我们这些寒门子弟要更有家庭优势。上大专的,虽然比我们有优势的少,但也有很多家庭背景。我们村有个在县城当官的,他的二个儿子大专毕业就有“铁饭碗”了。
        我不想以我个人作例子,我想以整体来分析。在毕业时,我们毕业生可以分为大致三类。一类是:重点大学好的专业的学生(如机械、自动化等)和有家庭背景的学生(不分一二三本),比如我认识我们学校的一个三本同学,他毕业就随便选当地的企业包括国企业或政府单位。二类是:重点大学不好专业的学生和二本学校好专业的学生。我在长沙找工作时遇到个中南大学的,她都毕业一年了,但因为是学行政的,找工作比我们还惨,她们只能做文员或销售,工资也不行。三类是:二本学校不好专业的学生,这些人可以说是就业最大的难题呵。

五. 如何才能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我们读书人几千年的信仰。穷人要改变命运,太难了!古代的士子们,走的路是:读书--科举--当官--发财。大都积家三代的财富,举家庭之力,一旦失败,本来一个殷实的家庭变得很穷,从此这个家庭便衰落了。这条路太坚苦了。风险太大了!而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大家经常吃的“过桥米线”,可知道它的来历吗?不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吗?
       我父亲这一代,我的家庭还算个“中农”,每年能挣个3、4万左右,如果我不上学,我家也有5万左右的收入。十年下来不就有几十万了吗?这绝不是我故意说大的。我们村父亲辈的人20年前就在广东“走西口”,虽然没一个成了“乔致公”,但他们谁家没个几十万的?在我们县城买房好几套,在家建小别墅的大有人在。要是我不上学,走他们的路,可能以后不会有很可能有出息,积累几代人,“贫农--中农--富农--地主--当官/发财”,我的家族不也一样改变了吗?且这条路风险很少,只要不出败家子,就能达到。
     过年回家,当父老乡亲热情的问我分工去哪了?我无语了。“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可以说是我们这些人的心情写照。我们曾经是这个地方或那个地方的“金凤凰”,被他们寄与厚望,可如今连“纸凤凰”都有点不配。

六.去基层就业---一剂偏方
       我们中国人都知道,要是肾虚了,肯定想到的是“六味地黄丸”补一补,肯定没人用太多的“大力丸”这类偏方。世界上,不论什么事都相同的。医生,医人也;仕者,医国也。
       但凡患重病之人,我们的“医生”不去想“扶正救本”,却用大补之法,将人本最后的能量消耗,你的天堂就在前方。同样我们的就业出现问题了,而且是大问题,扩招已近10年,可以说是“久病必虚”,如此一个“虚弱之身”必“扶正救本”。
      可我们没认识到这一点,什么去西部、当村官、卖猪肉、学士后等一系列偏方相继推出,这只能重伤“元本”。

总结:上大学不论从经济性还是从做人上都不合算了。尤其是我们上二本,没有大师的二本学校,可以说连技校都不如。我已经没有如果了,要是硬要来个如果,如果大学还是这样,我不会让我的下一代上大学了。“贫农--中农--富农--地主--当官/发财”,这一条路,我家已经到第二步了,再过二三代,就能成为“地主”了。
  并不是我想抱怨什么,而是我想就这大学来进行一次理性的分析。当我们找到的工作还不如普工的工资高时,我们不会有想法吗?当我们花了那么多的代价,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我们对得起让我们上学的父母吗?当这个社会以金钱来评价一个人时,我们还能做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7 21:13:0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6 17:50:00

我也是农家子弟,感同深受。

在我的老家,中考没考上就出去打工的同龄人已经娶妻生子家财万贯了,而有孩子读大学的家境都十分贫寒。读完大学的结果是怎样的,我觉得很难超越那些没有读大学的人,至少在经济上——因为他们已经有很大一笔积蓄,在这个钱生钱的年代,我们这些大学生毕业之时却是孓然一身、一无所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6 17:57:00
同志不要说得那么偏激,事在人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6 17:57:00
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去分析上大学值不值,但似乎没人会去深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6 21:05:00

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

敝人也为寒门学子 高考考的不理想 高考排名大约为江西省一千名 现在“2+7”学校中的“7”之一学习 我自己深深感到上大学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昔日的农村同学(我在城市上的全省前10的高中)大多已经出去打工了  每月累的要死 只有2000元的工资  出去自己的开销几乎什么都不剩了 很悲惨的

而我已经获得了去北海道大学交流一年的机会  并准备前往日本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 命运自是不同了

我每月做家教的收入都有1000元,30元每小时   并且奖学金每年5000元 还有其他一些补助 比如学校发的每月33元的补助等等  感觉我的收入都有那些在外务工的昔日玩伴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7 01:52:00
看你个人了,不应该只算经济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