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33445 96
2009-03-06
<p><a href="http://zouhengfu.blog.sohu.com/51917568.html">http://zouhengfu.blog.sohu.com/51917568.html</a>(上半部分)<br/><a href="http://zouhengfu.blog.sohu.com/51943216.html">http://zouhengfu.blog.sohu.com/51943216.html</a>(下半部分)<br/>   <br/>关于邹恒甫先生的马克思经济学数学建模的文章,在上面的两个地址里就可以看出来了,我要承认,他的这个话题其实已经有所讨论了。所以关于帖子还可以参看<br/>帖子: 《 zt 邹恒甫:希望中国的经济类大学生都来了解一点数理马克思 》<br/>是  呼啸长  楼主发起讨论的,然而我却想有另发帖子的需要了,个中原因,相信各位看了那里面讨论的各个帖子就能明白了。无论如何,可以说我们可以从邹恒普的帖子中学习动态建模的方法和解的技巧,我想这一点是不会有人怀疑的,除非他根本就不想学习数学,那就不好评价。<br/>我是期望能够真正引起学术上的讨论而不只是简单的骂娘或者就直接是他是对的,他是错的的批判。因此,我先说一下我的不成熟的见解,希望能够抛砖引玉。<br/>要讨论的问题是:<br/>1.数理化马克思理论其中的关键假设是什么,是怎样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的。西方经济学对此的数学表述是什么?<br/>2.马克思的这个关键假设合不合理?<br/>正如凯恩斯所说,如果一个理论错了,它一般不会错在逻辑建立的上层建筑上,而是在基本的假设之上。我们其实可以看出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可以说是个理论,但从他的批判来说也可以说是个基本假设,因为他对整个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批判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剩余价值理论其实根据的是一个信念:资本家最大限度的剥削无产阶级的自然推导。所以可以看成是一个基本假设或者说基石。邹恒普并没有用到新的假设,而是把它进行数学化了,这在哪里会体现出来呢?我们把他建模的数学表示出来就可以看到了</p><div><img alt="" src="http://115.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6/22/19/19/113ec12765a.jpg" border="0"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10px; TEXT-ALIGN: center;"/></div><div> </div><div><span>于单位劳动的边际产出,在这里我们假设工资是外生给定的是合理的,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说明“劳动力价值是由平均工人通常必要地生活资料地价值决定的。这些生活资料在形式上虽然可能有变化,但是在一定社会的一定时代,它们的量是一定的,所以可以看作是一个不变量。”</span><a title="" href="http://blog.sohu.com/manage/entry.do?m=add&t=shortcut#_ftn1" name="_ftnref1" style="mso-footnote-id: ftn1;"><span><span><span style="mso-special-character: footnote;"><span><span><font size="2">[1]</font></span></span></span></span></span></a><span>,“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表面上,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表现为对一定量劳动支付的一定量货币。在这里,人们说劳动的价值,并把它的货币表现叫做劳动的必要价格或自然价格。另一方面,人们说劳动的市场价格,也就是围绕着劳动的必要价格上下波动的价</span>
        </div><div><img alt="" src="http://118.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6/22/19/23/113ec19f711.jpg" border="0"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10px; TEXT-ALIGN: center;"/></div><p></p><p>现在我们可以从资本家约束规划中和无产阶级的效用函数中看到了这一点吧。邹恒普先生把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数学上的说明,就是 </p><p>资本家占有全部的生产资料(剩余价值),而对于无产阶级,在效用中可以看出,除了基本的消费资料(工资)外,只有自身的自由了(劳动时间)。这当然还是一种信仰问题了。如果你相信现实的普遍情况是资本家占有所有的生产资料和剥削剩余价值使得工人阶级除了劳动力之外可以近似的理解到一无所有,那么邹恒普的分析就无可指责了,确实得出来了(由他后面的问题的解中)资本社会的问题了。然而对比西方经济学是如何分析的呢,或者说信仰有是什么呢?我们其实可以在任何一篇西方经济学的涉及动态理论的论文中看出来,里面的形式与上面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只有一个最优规划问题解,也即根本就不分资本家与无产阶级,并且认为典型的经济人(应该是劳动家庭)来做的最优决策。他们的假设是这样的:以家庭形式存在的劳动者拥有劳动与资本,企业家作为代理人来生产生活或者生产资料。<br/>这就已经自明了,无论使用数学还是不用数学,其实争论的还是这个东西,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这个存不存在,其实现在我们应该问这个才更合适:那就是这个是不是广泛存在,以至于影响了社会发展了。对此我们不加讨论,不是缺少讨论,而恰恰是关于这个的讨论太多了。本文的目的就是不要偏颇的再现同时已经是评价了邹恒普先生的那篇文章的作用和价值,希望引起大家的理论的讨论,然而却是不要因为不懂数学就开始贬低形式化的价值,或者因为知道数学就开始认为它说明了一切的真理了。</p><p></p><p>   </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7 00:05:00

文中的求解过程,对于喜欢数学的人来说,可能是和建造模型一样令人兴奋的,我也是很喜欢这些,但是我明白进一步的讨论也还是不过重复他的解法而已,不如尽自己的理解,来说明一下动态规划所用到的数学,希望能够讨论指正:我们都知道,关于静态约束最大化的问题可以用拉格朗日来描述(更广泛的是用库恩-塔克定理求解),都可以化为几个求方程组的问题。对于动态最优,表述仍然是这样,但是当然解法上有所创新,比如汉密尔顿因子。是变分法的演变,然而对于动态最优求解,化为的却是微分方程组问题。对于这就联系上了数学分析的核心内容---微分方程。其解法在教科书有所描述,然而经济学家更喜欢用到相图分析,因为经济学解出来的微分方程(组),一般来说都是自治的,也即不显含自变量t等等。然而对于微分方程在求解的时候最重要的分析之一就是关于稳定性的分析。我推荐一本俄罗斯教材《常微分方程》,里面你就会感觉恰恰好像是为了解我们的规划写的那样,几个部分都有所涉及。更进一步的教材是《微分方程,动力系统和混沌导论》,内容更广泛,尤其是涉及到非线性的深入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7 10:39:00

这篇文章的署名

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

郭迪娜  邹薇

助手: 邹恒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9 06:58:00

署名有点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4 16:36:00
我还真的没看明白楼主想要说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4 18:12:00

一个外行看这篇文章:
我是作数理的,我想数学还过得去。首先,从数学本身而言没有值得说的,因为任何一个大一的数学学生都会把这些公式写的整齐而漂亮,且要远比这些简洁得多(五分之一的篇幅也用不了)。其次,看得出作者很喜欢玩弄数学公式而又不得要领,一些简单直白得问题也要绕大圈子。第三,这是经济学么?(本人对经济学一窍不通)或者经济学又必要这样搞么?第四,作者弄了这么一大符合堆砌究竟想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仅仅验证了马克思的话,只能说是一道很蹩脚的数学题。第五,计算不是为了计算,是不得已才作的事情,计算是为了得出某些规律。如果能不出现公式就不要出现,长的推导可以放到文章后面作为附录,一定不能冲淡思路。如果我的学生交给我的是一篇只有公式没有思想的东西,我会立即劝他改行(我们作些湍流和天气预报什么的)。第六,所谓数理经济学就是这些么?
外行之言,欢迎指教。

注:此为一搜狐网友评论,现贴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