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2005-08-21 12:45:08
答:
(一)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概念
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是根据不同研究目的的要求和研究对象的特征,把客观上存在联系的、说明社会现象性质的若干个指标,科学地加以分类和组合形成的统计指标体系。它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发展状况和进程,有助于政府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框架
北京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是一套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础、以社会目标为框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共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大部分。
1.客观统计指标:共分成七个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子系统: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经济效益、生活质量、社会环境、社会风险和社会秩序、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
2.主观意向指标:主观性指标反映人们的态度和取向(通常用“满意度”来衡量),以便与客观统计指标相印证。
(三)社会发展指标体系领域分类及主要统计指标
1.在社会结构部分中,包括产业结构、城市结构、智力结构、投资结构、就业结构、外向型经济结构和家庭结构7个亚类、9个指标。
2.在人口素质部分中,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公民意识4个亚类、14个指标。
3.在经济效益部分中,包括5个指标。
4.在生活质量部分中,包括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居住水平和信息化水平4个亚类、15个指标。
5.在社会环境部分中,包括文化生活状况、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3个亚类、17个指标。
6.在社会风险和社会秩序部分中,包括社会风险和社会秩序2个亚类、13个指标。
7.在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部分中,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4个亚类、7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