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之珠(lzzscsj)
经济(学):社会活动中的个体或团体为了达到或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而从事的社会活动(的科学)。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经济规律:经济向最大经济利益方向运动。
市场经济规律:市场经济向最大商品利益方向运动。其中,最大商品利益是买卖双方最大商品利益的动态平衡利益。 
规模效应:商品经济与自给自足经济形式相比较,商品经济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了,由此带来了效率的提高。人们主要通过商品交换的方式来提高生活水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社会专业化分工得以强化,市场经济规律得以充分显现,经济效益显著。由于经济规模的扩大,使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协作能力加强,商品的成本降低,性能提高,这种通过效率大大提高而带来的经济效益,称规模效应。 
商品:商品是需求的表现形式,需求为实,商品为虚。商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价值:需求对商品的真实接受水平。价:位置。值:实际数值。(价值构成:成交价+使用价+剩余价)
价值规律:
1、需求一定时,商品量与价值呈反向变化; 
2、商品量一定时,需求与价值呈同向变化; 
3、价值一定时,需求与商品量呈同向变化。 
  
  
价值= 需求(水平)/   商品量 ,最大商品利益=单位利益×商品量 

  
   
高端消费:古董、藏品、现世极品珍宝(商品量一定,不适用规模效应)。

高端消费:古董、藏品、现世极品珍宝(商品量一定,不适用规模效应)。
中高端消费:地产(中心地段)、商用珍稀动物、植物(如牛黄),(商品量逐渐减少,适用规模效应)。
中端消费:住房、汽车,(商品量可增加适用规模效应)。
中低端消费:家用电器,(商品量可增加,适用规模效应)。
低端消费:生活用品,盐、醋、米、面,(商品量不再增加,不适用规模效应)。
消费目的:购买商品使用为消费目的。
购买规律: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 
消费者(商品从需求中来,到需求中去):需求、中间商品(设计、机械加工、物流等)、消费品(商品)、需求。 
需求的层次
基本(生存)需求:人们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物质条件保障。 
安定需求:人们抵御外界自然或人为侵害,以及社会内部侵害,寻求生活安全和稳定的基本条件。例如,军队、法律系统、民政工作等等。
市场需求:在基本需求和安定需求的基础上,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商品交换所满足的需求。
市场需求三层次 
1、功能需求:人们对商品基本功能的需求如粮食,解决饥饿,黑白电视供观看。 
2、品质需求:在基本功能满足后,人们对商品的品味,质量更高一步的需求。如对大米、彩电、等离子电视的需求。 
3、个性需求:在品质需求满足以后,人们对商品的款式、色彩的个性化需求。如对手机款式、色彩变化的需求。 
需求实现的方式以基础需求优先为原则。 
货 币 
价值信用的数量表示,具有信用、储存、携带、拆解、媒介等功能。 
                   
货币价值(格)=货币量/商品量 
货币以商品抵押形式进入市场 
商品量不变,货币增加,通货膨胀; 
商品量不变,货币减少,通货紧缩。 
经营与管理 
经营:社会活动中的个体或团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从事的社会组织活动。
管理:社会活动中的个体或团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通过权力行使,使其权力范围内的人或物的行为或状态,在精度、速度和力度三方面达到或保持一定的水平或状态储备的行政活动。
经营包括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在外部进行组织时,内部对外关系平等。在内部组织时,是隶属关系,管理即是内部经营。
管理:管即是行使权力,理即是科学化合理化。只管不理,即是管制;只理不管即是说教。
经营管理运行图(卫星式) 
  
1、员工;2、部门(经理、总经理);3、领导(董事会);4、股东会;5、市场经济规律(买卖双方的最大平衡利);6、道德。 

市场竞争 
一、    同行竞争 
原则:1、规模效应,用价格竞争。 
         2、技术门槛,增加竞争对手难度。
二、争取消费者 
原则:造成需求相对过剩,商品量相应减少将买方市场转变成卖方市场,将销售被动转为主动。 
  
如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