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087 6
2009-03-09

作者:龙之珠(lzzscsj)


     我们以股票市场为例。中国股民已上亿,股市也被看作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票的价值对应于储蓄利率,例如:100元年利率为5%。如果股票利息或分红为5元/股,那么股价为100元/股。由于股票所有企业(上市)经营状况的波动,股票所有者或股票买入者对股价判断不同及资金的充裕与短缺等等因素,造成买卖或多或少等情况,使股票价格有一定的波动。通过股票的波动,在低价位买入,高价位卖出获得利差,也可以成为获利的手段。这种方式称为投机。而股票则成为投机的载体,具有投机价值。而投机价值则表现在股票的不确定性,如起伏较大、较频繁,可渲染的题材较多等等。由于股票的买入卖出不是对股票的持有(即投资),所以买方即是卖方,需求可转变成商品。资金的买入股票和卖出股票已取代了常规需求对商品量的对应关系。根据价格=需求/商品量,在投机市场变化为价格=资金买入量/股票卖出量。低价吸股时,由于买入量增加,股价上升。当高价抛出时,(商品量)股票量增加,股价下跌。由于投机的趋利心理,一旦股价上升,为了获取预期差价,投机者大量买入,更加促进了价格上涨;反之一旦股价下降,投机者由于避害心理,大量抛出股票以避免更大损失,更加促进了股票抛量增加,加速了股票价格下跌。所以,在股票市场里,价格的上升或下降往往与交易量的增加(买入或抛出)而成正比例急剧变化的。
     除了股票的投机价值外,根据股民追涨杀跌的投机现象,较大规模的资金,如基金、机构等组织可通过操纵某只股票进行获利,使股票具有操纵价值。高抛低吸是股票投机或操纵获利的唯一方式。如果机构想操纵某只股票,事前必须经过周密的准备。现以机构购进股票的方式来说明。一是散布此股票的危险预期,形成股民投资、投机者对股票价值的低位卖出。机构即可以较低价收购,此方式可循环进行。对股价和股民信心不断打压。如有股民跟进买入该股,且有上涨的迹象,机构就抛出手中股票(商品量增加,价格下降),压制价格,使股票进入盘整期。盘整期的主要功能一是机构资金量(需求)大,一下买入会使价格飞涨,需要小量持续买入。一是大量持有该股票(建仓),又要抑制其他股民买入。较长阶段的股价走低,抑制了股民的投资和投机。二是造成成交量萎缩。股票尽管有总量的一定数额,但根据价格=买入资金(需求)/成交量(商品量),当成交量小时,瞬间拉动价格上涨所需资金小,操纵较为省力。当机构持股达到一定比例时(控盘),通过突然增加买入量使股价飙升。在中国股市,通常表现为连续拉高到1—2个涨停板,引起投机者注目。当投机者被吸引过来后,再散布企业解危或利好(如重组)等信息,提高股价预期。当投资、投机者大量买入时,机构根据成交动态,适时卖出所持股票,获利后再转向下一只股票的操作去了。
     除直接获利方式外,机构、更多的是基金。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逆向操作,降低企业建仓成本,而非直接获利。机构、尤其是基金,由于有获利的动机和需求,而获利只有通过持股销售才可实现。所以机构、尤其是基金,其常态是持股。如持股量较大,在某只股票中占有一定比例,一旦股票大盘趋于稳定,成交量较小时,机构和基金就迅速抛出全部股票(与获利方式操作有一定区别),造成股票下跌的恐慌,引发杀跌的股民纷纷抛售。机构和基金根据成交量动态再买回股票,降低建仓成本,为获利蓄势。由于中国股民(散户)的资金来之不易,并且多数品尝过生活的艰辛,所以有着既不肯受损失而又想获大利的心理。有较大比例的散户,出现了股价高位不肯出手(希望更大利益),股价下跌被套不肯出局(不愿损失)的心理障碍。“死了都不卖”是对中国很大一批股民投资、投机水平的一种真实写照。

我们以股票市场为例。中国股民已上亿,股市也被看作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票的价值对应于储蓄利率,例如:100元年利率为5%。如果股票利息或分红为5元/股,那么股价为100元/股。由于股票所有企业(上市)经营状况的波动,股票所有者或股票买入者对股价判断不同及资金的充裕与短缺等等因素,造成买卖或多或少等情况,使股票价格有一定的波动。通过股票的波动,在低价位买入,高价位卖出获得利差,也可以成为获利的手段。这种方式称为投机。而股票则成为投机的载体,具有投机价值。而投机价值则表现在股票的不确定性,如起伏较大、较频繁,可渲染的题材较多等等。由于股票的买入卖出不是对股票的持有(即投资),所以买方即是卖方,需求可转变成商品。资金的买入股票和卖出股票已取代了常规需求对商品量的对应关系。根据价格=需求/商品量,在投机市场变化为价格=资金买入量/股票卖出量。低价吸股时,由于买入量增加,股价上升。当高价抛出时,(商品量)股票量增加,股价下跌。由于投机的趋利心理,一旦股价上升,为了获取预期差价,投机者大量买入,更加促进了价格上涨;反之一旦股价下降,投机者由于避害心理,大量抛出股票以避免更大损失,更加促进了股票抛量增加,加速了股票价格下跌。所以,在股票市场里,价格的上升或下降往往与交易量的增加(买入或抛出)而成正比例急剧变化的。
     除了股票的投机价值外,根据股民追涨杀跌的投机现象,较大规模的资金,如基金、机构等组织可通过操纵某只股票进行获利,使股票具有操纵价值。高抛低吸是股票投机或操纵获利的唯一方式。如果机构想操纵某只股票,事前必须经过周密的准备。现以机构购进股票的方式来说明。一是散布此股票的危险预期,形成股民投资、投机者对股票价值的低位卖出。机构即可以较低价收购,此方式可循环进行。对股价和股民信心不断打压。如有股民跟进买入该股,且有上涨的迹象,机构就抛出手中股票(商品量增加,价格下降),压制价格,使股票进入盘整期。盘整期的主要功能一是机构资金量(需求)大,一下买入会使价格飞涨,需要小量持续买入。一是大量持有该股票(建仓),又要抑制其他股民买入。较长阶段的股价走低,抑制了股民的投资和投机。二是造成成交量萎缩。股票尽管有总量的一定数额,但根据价格=买入资金(需求)/成交量(商品量),当成交量小时,瞬间拉动价格上涨所需资金小,操纵较为省力。当机构持股达到一定比例时(控盘),通过突然增加买入量使股价飙升。在中国股市,通常表现为连续拉高到1—2个涨停板,引起投机者注目。当投机者被吸引过来后,再散布企业解危或利好(如重组)等信息,提高股价预期。当投资、投机者大量买入时,机构根据成交动态,适时卖出所持股票,获利后再转向下一只股票的操作去了。
     除直接获利方式外,机构、更多的是基金。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逆向操作,降低企业建仓成本,而非直接获利。机构、尤其是基金,由于有获利的动机和需求,而获利只有通过持股销售才可实现。所以机构、尤其是基金,其常态是持股。如持股量较大,在某只股票中占有一定比例,一旦股票大盘趋于稳定,成交量较小时,机构和基金就迅速抛出全部股票(与获利方式操作有一定区别),造成股票下跌的恐慌,引发杀跌的股民纷纷抛售。机构和基金根据成交量动态再买回股票,降低建仓成本,为获利蓄势。由于中国股民(散户)的资金来之不易,并且多数品尝过生活的艰辛,所以有着既不肯受损失而又想获大利的心理。有较大比例的散户,出现了股价高位不肯出手(希望更大利益),股价下跌被套不肯出局(不愿损失)的心理障碍。“死了都不卖”是对中国很大一批股民投资、投机水平的一种真实写照。

如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9 21:44:2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3-24 22:07:46
接着展开。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5 18:22:18
在通胀、通缩中看价值多重性——商品的价值由供需关系决定,但是一种商品可拥有二个甚至二个以上的供需关系。以邮票为例,通邮的功能表现的是邮票在正常功能使用方面的供需关系。如果价格一旦确定,邮票销量与通邮需求呈同向变化。在通邮的基本功能基础上,邮票还具有收藏价值。这时,通常是邮票数量一定,随着收藏的需求增长,价格上涨。以80年代发行的猴票为例,猴票的收藏价值远远高于通邮的价值。在市场表现中,猴票表现为收藏价值,但通邮的价值依然存在。作为通邮的需求而言,猴票在通邮功能上,依然以邮票的面值计算,而通邮者也绝不会以收藏价值去购买邮票以通邮。商品的价值具有多重性,商品价值又以多重属性的高价属性为市场表现。
    由于投机的因素存在,使得商品正常消费的供需价值被投机因素所干扰,使正常供需价值与市场成交价格发生偏离。在正常供需平衡价格被左右或打破后,经济运行发生紊乱,形成经济运行的倒退。以2008金融危机为例,由于美元滥发,导致美元相对贬值。在利益受到损害的威胁下,美元涌向黄金,原油、粮食等商品保值市场。由于大量美元的涌入,大宗商品又是以美元计价,形成黄金、原油、粮食、生产资料等商品的价格上涨。这部分涌入的避险和投机资金并非为购买商品而进行使用、消费,而是借助黄金、原油、粮食、生产资料为载体进行货币保值或投机,形成了避险和投机需求的增长。大量资金的注入,使被投机商品的价值脱离实际供需价值,形成投机价值主导市场价值的现象。由于成交价高于实际供需价值,根据价值规律,消费者、企业在购买被投机的商品时,需求水平不变,价格上升,购买量下降。由于货币发行过度,引发的通胀,对实体经济来说,是削弱了实体经济的需求能力,降低了需求,引发了需求变相下降形成的经济衰退。以原油价格成倍上涨为例,在美国由于需求相对下降,对高油耗车的需求下降,对低油耗以至摩托车、公交车的需求增长。经济运行由高级向低级变化,形成经济运行的倒退。而需求的相对下降,对投机价值不予支持。由于投机的获利需求,在资金量达到顶点,价格难以上升时,投机者抛出商品,获利出局。在追涨杀跌的机理作用下,大量抛出的商品和急剧下降的购买需求形成强烈反差,造成价格急速下跌。由于投机的撤离,实体供需关系在价格下跌中也发生微妙的变化,即在价格下行时,早买入就多亏损。除了实体经济运行的必须外,实际供需表现为消化库存后的正常使用量。由于早进货就多亏损,因此,消化库存和零库存的维持运行量为价格下跌时的实体供需的主要行为,这种行为的延续直至价格企稳。实体经济恢复正常运行的商品成交量,也就是供需关系最低需求时的价格、成交量成为价格下行或者说是通缩后的企稳支撑点。随着价格企稳,库存恢复正常,经济开始复苏。由于投机的作用,使得90%的主动或被动参与者的资产遭受到损失,反过来使社会需求普遍下降,形成经济倒退。2008年金融危机后,无论美国经济是否复苏,其复苏的起点已经下降,要恢复到原有水平,至少也需要十年以上。通缩是社会需求下降所致。美国、中国都使用货币政策进行救市。如果货币进入市场过多,超过实体供需的流通需要,会形成通缩、通胀并存的市场紊乱现象。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前的投机行为一致,货币泛滥,过度进入市场,形成投机价值高于实际供需价值。在社会人群普遍资产、收入不变时,价格上涨,销量下降,反过来抑制需求,形成投机通胀形势下的实体消费的通缩形势。在不能被投机价值干扰的领域,实体供需价值决定市场价格;在投机价值左右的领域,投机价值决定市场。同样,在美国、中国都会出现投机性通胀带来的通缩压力。对于中国经济二季度报告经济快速增长与用电量负增长形成反差,尽管有着综合原因,但投机价格形成的通缩和经济下行压力,不能不说是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欧元区,由于多个主权国家难以达成货币政策的一致,货币政策被束缚,直接表现为通缩。对于经济的稳定、快速运行来看,仅仅用价格指标的通胀、通缩来判定,已经显得办不从心。价格的高企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复苏和增长,经济是否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运行,对其判断的依据是价值是否向市场正常运行的供需价值回归。如果市场价格由实体供需关系主导,那么,市场经济就按照市场经济的运动规律,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市场价格被投机价值所左右,无论是通胀,还是通缩都是对经济运行的直接破坏。如果不想对经济运行产生破坏,那么就不能为投机行为创造有利条件。无论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只有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才能顺应市场经济的规律,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无论货币进入市场的多与少,都是对通缩和通胀造成的直接推手。货币政策不匹配也最终会使发展经济的愿望,被通缩或通胀的市场倒退所违背。

如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90338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5 18:27:25
应用举例:2009年7月份经济数据解读——2009年7月国家经济数据发布:CPI、PPI同比下滑1.8%、8.0%,环比上升0.1%、1.0%,信贷规模下降77%,发电量上升4%。
    从CPI、PPI数据来看,由于2008年国际粮食、原油、钢材、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处于历史高位,是由美元贬值引发通胀所为;今年同期大宗商品价位已下行,所以CPI、PPI同比下降1.8%、8.0%,除去投机因素,应视为经济稳定和增长。2009年,政策性投资和中国经济自然增长拉动了经济上行。下行因素是出口下降20%左右,但同比进口也下降,贸易仍处于顺差,实质上外贸拉动作用仍然有效,只是力度有所下降。从2009年1月至7月份GDP的增长和相关数据看,CPI、PPI同比下行应排除2008年大宗商品因美元贬值产生的虚高价格。2009年1月至7月,经济增长是主流,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的是外需拉动降低20%。
    从信贷规模直降77%,说明信贷的过度投放已经对经济起到负面影响。信贷资金由于投放过快,不能被实体经济所消化,进入了股市、房地产等投机领域,引发了股票、房地产价格上涨,与相关行业企业同期经济效益下滑的事实不匹配。房地产由于被房贷、房屋买卖优惠政策支撑,萧条被有居住要求的消费所打破。在低价位的二手房的交易量放大,使房市回暖,房地产投机随即爆发。在实体经济中,房地产的投机引发了建材、钢铁行业的相应增长。同样,在有色金属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的生产,随着国际市场的价位上涨开始逐步启动。用电量回升4.8%,也正是房地产、有色金属相关高耗电行业企业运行带动所致,其中,也不排除高温带来的用电量增长。2009年1—5月,用电量与经济增长不匹配,一是经济增长带有政策性的结构变化,二是金融危机造成的房地产萧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使得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耗电企业的价格下行,企业半停产或停产所致。房地产的投机性增长后,从社会需求的整体水平看,社会需求一定时,价格越高,购买量越小。房地产尽管同比与去年高位相持平,但37%的商品房增量与20%家居配套产品的销售下滑,形成房地产的局部增长与社会配套需求下降的反差现象。社会需求相对下降,造成经济下行压力,对经济增长起抑制作用。由于货币投入是以信贷方式进入市场,信贷资金投资的基本前提是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受抑制,前景不明朗时,信贷资金流向投机领域。信贷的高速增长超过了经济运行的需要。过多的信贷资金流通投机领域,投机领域的高价又促使社会需求相对下降。2009年1—7月,除政策、社会自然增长的因素外,投机型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局部拉动和全面抑制是中国经济运行增长的主要矛盾和特征。2009年7月信贷规模迅速下降,说明信贷过度投放的负面作用已经出现。控制信贷已是刻不容缓。由于货币不是政府滥发,而是通过信贷渠道,因此,发生象美元印钞式的货币投放,从而引起通货膨胀的情形不会出现。政府的民生政策对内需拉动的物价上涨作用有限,因此,投机领域的局部价格上扬或爆涨,使行业局部存在投机拉动的虚假繁荣。如果说通胀只能是局部和行业性的,而通缩是由于投机造成的高价使社会需求相对下降。所以,局部行业短期的投机型经济增长的越快,越是引起社会需求相对下降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投机性增长与社会需求相对下降成正比。所以,投机型通胀与消费型通缩并行,形成了中国经济的局部振荡起伏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隐患。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90338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7 12:56:53
价格是针对一对商品而言的,不是针对单一商品而言的。
价格是两种商品交换的比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7 18:57:10
发表于 2010-5-27 12:56 | 加为好友 | 发短消息 | 只看该作者 价格是针对一对商品而言的,不是针对单一商品而言的。
价格是两种商品交换的比例。 _
需求是商品的价值内涵。价格是供需关系的量化表现。商品是需求的表现形式。价值或价格不能脱离供需而独立存在。只要是商品,就意味着是适应需求的前提而存在,否则,只能称为产品。单一商品因需求的存在而有价值和价格,张教授还是应该深刻体会一下商品中“商”的中文内涵。在商言商,不能犯常识和概念的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