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没学过经济学,也没看过经济学的大作(我也看不懂),以下是本人独立思考,希望能对各位有点旁观者清的启发。
睥睨中国宏观经济及经济学
一、 以央企为主的大型国企,它们没有优秀的管理,没有先进的理念,但是它们创造着社会大部分的财富,其实质是披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外衣,贪婪吸允着包括国名和中小国有企业和所有民营企业创造的价值的吸血鬼。
这导致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郎咸平所说的“二元经济”中的一元,民营经济无论经济环境好坏都在陷入越来越困难的境地。很明显的是在2005年至2008年这几年间,主体的民营经济体并没有获得很好的发展空间,很多行业利润率还在逐步下降。
从宏观上以央企为主的大型国企占据了所有有条件集中大额资本利于控制的领域,如:航空、远洋货运、能源、资源,用***的话说这些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有趣的是粮食国家倒早放开了,笔者脑子比较笨,实在搞不清粮食更关系国计民生还是航空、远洋货运、能源更有关。
在这种模式之下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必然现象,当垂死的民营经济体在最后一点刺激的作用下轰然倒下的时候,看似发展一直很不错的以央企为主的大型国企立刻哮喘发作。看似先进的国民经济领导者病症却比中小企业来的更猛,仿佛吸血鬼无血可吸,先是类似毒瘾发作的抓狂,然后便突然衰老几百岁。
二、 包括地方政府拙劣的经济头脑、背景复杂表现狂热的上进心驱使下搞的一堆垃圾项目在内的基础设施投资构成了郎咸平所说的“二元经济”中的另一元。
抛开地方政府短路的经济大脑和其中的腐败不说,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是一张不错的牌,但是什么手段使用都得有个度,21世纪后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狂热的境地,是其他产业受到致命打击。这种现象类似于中东地区,石油工业的发展使产油国其他的产业根本没有机会获得好的发展。但是,大胡子可以极低成本采上百年的石油,我们的基础设施和石油不同,它如果没有全部经济体的繁荣做支撑,后果将十分严重。笼统的讲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泡沫破灭。
这部分的投资还有一个很大的部分是地方政府的那些烂项目。虽然不差钱,但是人生最不靠谱的事就是政客搞经济。他们脑子里想的一是这个工程的政治价值,二是他本人的经济价值。这里举个经典的例子:高中时学校校长经专家规划把用了十几年依然质量很好的篮球场和学校操场对调了一下,后来的篮球场在大家积极的体育锻炼蹂躏下,水泥地面一个星期就从平原变成了山地,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学校反应迅速,没几天就把山地恢复成平原了。可恨的是修好后没几天,由于对抗激烈,篮球场的三秒区又磨坏了。这下学校聪明了,在三秒区刷了某种油漆,自此我们打球进入三秒区后便有如履薄冰的感觉,本人屁股还与地面亲密接触了不少次。
三、 关于中国的储蓄。
本来像我这种小虾米是看不到储蓄构成的宏观数据的,最近林毅夫发布了个报告,透露“在其他像我国这样发展程度的国家,银行贷款利息至少应该是10%,我国只有6%左右。一般国家存贷利差在1%左右,而我国存贷利差超过3%。实际的结果是相对较穷的储蓄者以低储蓄利率给贷款者(富有的大型企业)和银行补贴。这种逆向“补贴”造成城乡差距和收入不均现象恶化。”想想真是头晕了,整个搞了个内部循环,笼统得说简直就是寄身关系了。这样搞下去国民经济能发展能有长期持续性吗?
这种情况治标的办法是加大对垄断大企业的税费征收,然后以社会保障和福利的形式进行二次分配,另外当务之急是拼了命把银行系统的效率搞上去,缩小存贷差,实在不行干脆有选择性破产拉倒,让招商等股份制银行重组,也未必是不可接受的。如此的话总体的社会经济平衡有可能能达到平衡,但是总体上资源费配的效率依然是很低,发展到一定时期肯定会失去竞争力。不过近二十年的时间内,用以上的思路应该可以实现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四、 关于经济学
另外我要谈一下经济学家的问题,经济学本质上应该是寻找经济活动本质和规律的学科,但实际上闭门造车现象极其严重,全搞个什么学派在那瞎七八搞。特别要批评一下茅于轼先生(我对他本人还是很尊重的,对人事不对人),真希望他能看见我说的,比如说火车票问题,茅于轼先生认为火车票涨价就把春节买票难的问题解决了(可能非他本意,媒体报道是这样的),茅先生没意识到春节买票难实际上是歪曲了实质问题,问题的实质是农民工春节回家团聚难,这样分析就理顺了,他说的方法是解决买票的问题,大家批评他是回不了家的问题。即便如此,茅先生对自己说的话还是应该负有责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茅先生如果多设身处地从老百姓的角度想想,是不应该忍心说出这种观点的,经济学绝不能与社会问题完全隔绝,不然肯定是要闹笑话的,经济的发展目的不是社会财富最大化、最快化那么简单,如果是那样的话人少了命令多生点,人多了杀一点便是了,人也去作为经济调节的一个工具便很好办了,还可以克隆些人拼命干活,为自然人生活提供服务……经济绝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基本道德……反正经济学的边际非常模糊,但实际上一帮经济学家总搞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仿佛电脑程序的死循环,还在那自以为是,他说他垃圾,他说他放屁。简单一句话,从古至今没有真正合格的经济学家,人类的能力根本驾驭不了那么庞杂的体系,只能是管中窥豹而已。最后要说一下,我并没有诋毁数学等在经济中的作用,关键是这些工具应该是您思维的翅膀,而不应是它领着你,数学是静态的,是有明显局限性的或者说它没法表达真正的经济状态。我倒想起来有次看高端访问,采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那个家伙说什么有足够的数据就能分析出什么经济状况和未来发展,现在危机来了也没见那家伙跳出来提醒一下。现在的经济学就是什么问题都能得出两个相反正确答案的学科。
门外汉写了这篇文章就是为了使完善自己的经济宏观认识的正确性,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务必不吝指出,对本人非常重要,另外谢谢版主的建议。有问题可以讨论的说,最怕没人搭理,本人以前在大学学的法律,对经济术语理论等确实没什么了解,思考完全是从感性升华至理性的方法得来,嘿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4 8:14:1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