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dahzhchzh在2009-3-21 19:49:00的发言:国家在收取外汇形成外储的时候,已经在国内释放过一遍人民币了,难道你,还要国家一个母猪卖两遍?
外汇如果可用来投资,是只可以投资境外的。
你没有搞清楚谁在买,谁在卖。也就是到底是几方在交易。
比如说,微软投资100万美元在中国,它拿100万美元换了700万人民币。100万美元的所有权转移给中国政府(中央银行),700万元人民币的所有权归微软。微软用500万人民币购买厂房,用200万人民币雇工人。
我们来看一下结果:
首先,中国政府,有100万美元外汇储备。如果中国政府想挣点小钱,它可以买点美国国债,也可以买到其它公司的股票。不管采取啥形式持有,都不改变中国政府对这些所有权凭证具有完全所有权的性质。而获得这笔资产,中国政府虽然没有付出等值的商品和劳务,但支付了等额的所有权凭证,它不是靠形成负债取得的资产。
其次,看一下微软,它到中国来,拿着在美国用商品和服务换来的美国的所有权官方凭证(美元),换取了中国的所有权官方凭证(人民币),它用中国的所有权官方凭证,交换了中国的实际财富——商品和劳务。它在交换后,因为增加了对现存的商品和劳务的有效需求,在资源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会引起资源的价格上涨,进而减少其它企业的资源使用,表现为通货膨胀,单位货币的购买力被稀释;在资源没有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会增加资源的利用率,这时候并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但它会造成现有资源的资本化。假设微软生产产品,出口回美国。微软出口会换来美元,会形成新的循环。如果微软投资失败,那么支付的工资部分是无法收回了,买的房产再卖掉,那么会要求兑换美元,只有这个时候,才会对外汇储备提出要求。
再次,看一下中国的百姓。假设资源已经充分就业,则会发生通货膨胀,进而发生资源利用的转移,比如说,原来用来开幼儿园的房子,被微软买走了,幼儿园的老师被微软高薪聘用了,那么幼儿园的孩子就无法享受受教育的福利了。假设资源没有充分就业,微软买的是闲置房,雇佣的是未就业人员,那么,微软的购买,就不会引起通货膨胀。通常情况下大概是,二者兼而有之。
现在,我们明白了: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在它们发行货币的时候,都没有提供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它们就是提供了一种所有权凭证,这种凭证,方便市场经济的交换和财产所有权的转移。相对于两国的国民来说,通过两国的所有权交换,中国的国民财富的所有权进行了转移。
如果中国政府,拿着100万美元,购买了美国的商品和劳务,并把它分给中国人民,或者说,把这100万美元分给全体国民,而全体国民拿着这100万美元去国外消费或进口商品和劳务,这都会提高中国国民的福利。对于中国政府说来,它本来就只是在发行一种所有权凭证,并没有形成负债。只是把中国全体国民的财富交换形成的债权,转化成中国国民可以实际利用的国民财富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3 14:44:5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