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之珠(lzzscsj)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长足地发展。民营企业的总产值和从业人员已全面超过国企。显示了民营企业的强大的市场活力和市场生命力。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民营企业具备了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国有大型企业和跨国企业的夹缝中顽强生存的,是用勤劳、实干开辟出了自己的市场天地。但在技术含量、经营管理水平、企业规范、资本规模等等方面,还显得力量不足。象义乌这样闻名全国、全球的小商品市场,其加工地依托还有大量的家庭作坊。我国民营企业地发展更大程度上是为国内、国外市场进行加工,能形成自主品牌,走向国内、国际市场的并不占多数。
自从金融危机暴发后,全球经济下滑,外贸出口下降,国内房地产市场萎缩,对这些加工型民营企业产生了直接冲击。国家出台4万亿拉动内需的政策,也主要是拉动国民经济的公共建设部分,对民营企业的拉动甚微。民营企业也因规模较小,固定资产缺乏,难以融资。因资金链中断,部分民营企业倒闭。民营企业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需要融资救急,但由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基础不一样,国有企业有资产抵押,4万亿拉动内需政策又对应国有企业的市场发展,所以,国有企业融资是顺理成章的事。而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资产抵押,4万亿拉动内需政策与民营企业并不直接对应。民营企业的融资一是为缓解资金加力,二是向银行融资、贷款的风险与权益不对称。所以,银行放贷风险较大,融资、贷款并不现实。
尽管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得很快,占市场经济总量也较大,但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多数是靠多年实践积累而来,并且创业条件较为艰苦,爱拼才会赢,表现了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观念和水平。融资属于资本运作,民营企业的创业精神和多年经验积累并发挥不了作用。就象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为了生存而打破原有经济体制束缚的创举,的确给他们带来了温饱。但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致富问题仍然是萦绕在小岗村人心上的痛。
建设资金、经营管理、技术的资本对接市场,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由于资金、经营、技术都是资本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以用资本对接市场,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资金,经营、技术力量分散、规模小,缺乏强有力市场竞争的现状,并使民营企业技术升级,资本扩张,经营规范,是完全有可能的。资本对接市场构成如下:
由于资金、经营、管理、技术、财会、监理、协调、仲裁在资本对接市场内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和平台,无论是资金、经营、管理、技术中的哪一部分,都可以在市场中形成对接。有资金可直接进入、有才干可直接进入、有技术可直接进入。资本对接市场的商务中心,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务系统,并且各环节、各部门互不干涉,资本的投入和产出都可得到制度和规则的保障。社会的资本必然因投资有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撑而汇聚到资本对接市场,不但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对所有民营、国营企业地资本结合优势互补都能产生重大作用,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不再因地位不平等而格格不入,很可能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从此联手,以国内企业的整体团结去走向国际市场,在更加雄厚的资金、人才、技术基础之上,用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参与全球竞争,使中国企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跃上新的台阶,在世界的市场经济大舞台上,展现中国企业的魅力和力量。
如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