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出口政策对百姓是祸还是福
(戚华建)
我们先来讨论现在的这2万亿美金外汇是怎样变出来的。
我们可以自己印美金吗,不可以;我们拿人民币到美国去调换美金可以吗,也不可以;那这么多的美金是怎样变出来的呢,显然是从国内用人民币变出来的。那这人民币从哪里来的呢,就是说,是不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呢,不是,因为我们的财政还有赤字,就是说我国的财政收入还不够花。那么,显然这些变美金的人民币肯定是从印钞机里印出来的。
印钞机印出来的人民币可以变成美金,这是不是太神奇了;是的,这是一个神奇的经济奇迹。下面,我们来看这个奇迹是在怎样的出口政策下创造的。
有个张三,在时间T1去银行贷了100元人民币,买来原料请工人做了10双皮鞋,再出口到美国,卖了15元美金,按政府规定,美金在国内要换人民币,所以张三在时间T2拿15元美金到人民银行换到了120元(刚从印钞机里出来的)人民币;然后在时间T3张三还银行在时间T1的贷款100元,这次张三出口皮鞋赚了20元。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在时间T3,我们国家什么东西多出来,
1、多出15元美金,在谁手上,在政府手上;
2、多出120元人民币,在谁手上,在百姓手上;(时间T1借出的100元加上时间T2的用美金调换的120元减去时间T3还时间T1借出的100元)
在时间T3,我们国家少掉什么东西呢,少掉10双皮鞋。(这就是说,我国少掉的资源10双皮鞋变成了政府手上的15元美金)
那么,在时间T3,这120元人民币一多和10双皮鞋一少,对我国社会的——物价——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知道,如果皮鞋出口后,不是交换美金回来,而是交换10件衣服回来,那么我国社会的商店里虽然少掉10双皮鞋但多出了10件衣服,显然,当货币单位没有增加时,社会物价仍然稳定;可是现在,社会上增加了120元人民币,却少掉了10双皮鞋,所以问题就大了。
问题出在这里,假设,如果社会上做皮鞋的原料(牛)只能够做20双皮鞋(资源是有限的),再设在时间T1前社会上流通的货币是120元,那么在时间T1,1双皮鞋的可能价格显然只是6元,现在,出口(减少)了10双皮鞋,反而社会上流通又增加了120元人民币,那么我们问:
问题1,在时间T3社会的皮鞋的可能价格是多少呢?
解1:因为社会上原料(牛)只能够做20双皮鞋,现在出口了10双,已知现在社会上只剩下了10双皮鞋;又已知在时间T3社会上流通着240元人民币,所以
240÷10=24 (1)
答1:出口后的社会上皮鞋的可能价格是24元/双。
我的天,算出来,吓你一跳,皮鞋出口后的价格比出口前的价格涨了4倍。
问题2,那么如果出口15双皮鞋呢?
解2,显然出口15双皮鞋的22.5美金,换人民币是180元,加上原来社会流通的120元货币,等于时间T3社会上流通300元货币,
300÷5=60 (2)
答2,如果出口15双皮鞋后,社会上皮鞋的可能价格是60元/双。比出口前涨价10倍。
(现在的一本书比以前涨价10倍,一个感冒没有100多元治不下来,普通工人一辈子买不起房子……不奇怪了吧)
我们看到了,我国现在的出口政策对百姓是祸还是福呢?
为什么美金换人民币的这种出口政策会出现社会物价的暴涨呢,这是因为,这种做法的实质跟纸币换资源是一模一样的。就是说,好像你给我皮鞋,我给你纸币,然后我再拿皮鞋到美国换成美金我自己存放起来。可想而知,我们这几十年的出口资源大部分都在跟纸币交换(据说现在有近2万亿美金购买美国国债,那么就有近16万亿的——多出的——人民币在国内市场流通),我们社会上的物价怎么不暴涨。
当然,如果政府不是把出口卖回来的美金“刚性”要求兑换人民币,而是让美金在社会上自由流通,那么上述问题什么都没有,这就跟10双皮鞋与外国调换10件衣服的道理一样(自由贸易)。可是,不知道政府为什么不这样做。
这样的出口政策还会导致我国资源迅速枯竭的后果,因为我们现在的大量外汇购买美国国债,这等于把我国的大量的自然资源挖到美国去一样。
我们问,这样的出口政策能维持多久呢,我估计,最多还能维持3-5年左右,因为我们国家的资源的“可持续”面临挑战。还因为,如果这样的出口政策再持续下去,社会的物价肯定还会涨下去,如果物价再涨它3-5年,这个社会是无法承受的。
还有,今天我们已知就有近16万亿(由2万亿美金换出的)纸币在中国大地任人追逐,现假设有一批人A赚到了这个16万亿,我们可以想象,这些人A把这些钱留在中国有什么用呢?
在我们中国,1、土地不是私有的,这就意味着很多人他自己及子孙在中国是永远没有永久的安身之处的,2、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已根深蒂固,说不定有钱人在某个深夜突然被革命......
于是这些有钱的A就把这16万亿的人民币换成中国的产品,出口到外国,然后卖成外国钱,移民了;A们幸福了。显然我们看到了,A这16万个亿人民币的产品肯定是向B买的,这个B也肯定是中国人,那么这些B手上赚的这16万亿人民币放起来干啥呢,B既然能赚A的钱,说明B不会比A傻吧,所以,B也跟A一样,把这16万亿纸币向C换成产品也出口到外国,然后卖成外国钱,移民了,B也幸福了;......同理,接下来是C移民,再接下来是D......(今天,我国大量的向海外的移民说明了这个问题了吧)
这16万亿的纸币,只要政府不用2万亿的美金换回去,显然永远会在中国大地由A转移到B,再B转移到C......显然每转一手,都会有一批人带着一大批产品连人带货移民国外。
中国人民币,永远只能购买中国人民的东西,它不会飞出中国。我们问,这16万个亿这样一直在中国转下去,最后,我们中国大地上还能剩下什么呢!——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可以想象出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30 13:40:34编辑过]
我不要纸钱,我是羊——新草原牧歌
(戚华建)
你是牧羊姑娘,我是羊
只要你的鞭子温柔地抽打在我的身上
我就无怨无悔向你奉献
我的羊毛、羊皮、羊肉和羔羊
我倚靠在沙漠边上,烈日底下
最后一颗小草已消化在我的羊肠
我将离开这个世界,我衷心祝福你
牧羊姑娘
我不要你的纸钱,你的褒奖
因为我是羊,但希望
你能珍惜我的羊毛、羊皮、羊肉和羔羊
在彼岸,太平洋
还有,今天我们已知就有近16万亿(由2万亿美金换出的)纸币在中国大地任人追逐,现假设有一批人A赚到了这个16万亿,我们可以想象,这些人A把这些钱留在中国有什么用呢?
在我们中国,1、土地不是私有的,这就意味着很多人他自己及子孙在中国是永远没有永久的安身之处的,2、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已根深蒂固,说不定有钱人在某个深夜突然被革命......
于是这些有钱的A就把这16万亿的人民币换成中国的产品,出口到外国,然后卖成外国钱,移民了;A们幸福了。显然我们看到了,A这16万个亿人民币的产品肯定是向B买的,这个B也肯定是中国人,那么这些B手上赚的这16万亿人民币放起来干啥呢,B既然能赚A的钱,说明B不会比A傻吧,所以,B也跟A一样,把这16万亿纸币向C换成产品也出口到外国,然后卖成外国钱,移民了,B也幸福了;......同理,接下来是C移民,再接下来是D......(今天,我国大量的向海外的移民说明了这个问题了吧)
这16万亿的纸币,只要政府不用2万亿的美金换回去,显然永远会在中国大地由A转移到B,再B转移到C......显然每转一手,都会有一批人带着一大批产品连人带货移民国外。
中国人民币,永远只能购买中国人民的东西,它不会飞出中国。我们问,这16万万个亿这样一直在中国转下去,最后,我们中国大地上还能剩下什么呢!——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可以想象出来的。
你发现的问题是严重的,这我同意,但有一点,经济活动是复杂的,中国现在的产能是过剩的,中国出口的相当一部分产品,是产能过剩的产物,当然,你所描述的问题大的方向是正确的,更简单的描述可能是这样的,我们的外汇管理体制可能造成了这样一种经济形式,我们的交易当中有一个中间平台,应该说是一个平台理论,你觉得呢?
你发现的问题是严重的,这我同意,但有一点,经济活动是复杂的,中国现在的产能是过剩的,中国出口的相当一部分产品,是产能过剩的产物,当然,你所描述的问题大的方向是正确的,更简单的描述可能是这样的,我们的外汇管理体制可能造成了这样一种经济形式,我们的交易当中有一个中间平台,应该说是一个平台理论,你觉得呢?
陈伟先生,感谢您也关心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的外贸出口把集装箱都丢进太平洋里,这对我们的经济有什么影响——因为反正国家把人民币印出来给出口企业买就可以了——中国人只要看到了人民币,他们就会去干活,美元给中国人工人又没有用。
我们可以再设想,现在的2万亿购买美国国债跟暂时放在太平洋底下有什么区别。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出口减少影响了就业和工人的收入,那么我们现在也可以像以前一样的出口,那就是政府印人民币,船运公司专门把集装箱拉到太平洋丢掉,这跟以前的出口区别在哪里呢。
显然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尊重“自由贸易平衡”的理论的错误。
请你指出逻辑混乱在哪里。
陈伟先生,您说的是对的。我指的是没有变成“进口”的还留在美国的近2万亿美元,相对应在我国就有近16万亿的(0价值的)人民币在社会流通给经济带来灾难:一边出口了物品或劳务,使社会上物品与劳务减少;另一边却增加了0价值的货币的流通。
国际间互通有无,进出口贸易是必须的,但必须货币汇率由市场自动调节,这样才能保持贸易平衡。贸易平衡对己对人有利,反之,操纵汇率,向市场传递——误差——信息,结果对己对人有害。——向市场传递误差信息的可能结果是误导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样的结果就会使被误导的产业最终陷落困境而拖垮金融企业而诱发金融危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6 19:07:35编辑过]
我也是感觉楼主说的有点漏洞! 教材上讲过:巨大的贸易顺差!会造成资源的过度使用,!长期产出大于潜在产出,是有害的!这个都知道! 文中 说外汇储备会 放出相对应的人民币 但楼主文章有一个假设是人民币只买国内产品,“240÷10=24” ,这个不太合理, 就是大部分买国内产品导致价格上涨,根据购买力平价,消费者会转向国外商品
我还有个地方不太明白:楼主篇文章关键之处就是说中国的产品出口到美国换来的确是一张纸的货币,让别人感觉不公平!但是两万亿的外汇储备,对应着对美国两万亿资产的未来要求权,就是把现在的时点的物品存到为未来享用!
楼主重点提到:“移民会把国内的资源直接转到国外”, 这应该就是一个微观主体的问题,他如果能转移的话也是,也是转移他自己劳动所得,遗产等等那部分,跟国家利益无关。
请您解释一下
还有很关键:就是一般国家在买入外国资产扩大的货币供给的同时,也会卖出相应的国内资产收回相应的流动性!以控制货币供给!
如果真象您所说,发出相应的人民币,且还让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这就是扩大货币供给的的操作方法之一!
我也是感觉楼主说的有点漏洞! 教材上讲过:巨大的贸易顺差!会造成资源的过度使用,!长期产出大于潜在产出,是有害的!这个都知道! 文中 说外汇储备会 放出相对应的人民币 但楼主文章有一个假设是人民币只买国内产品,“240÷10=24” ,这个不太合理, 就是大部分买国内产品导致价格上涨,根据购买力平价,消费者会转向国外商品
我还有个地方不太明白:楼主篇文章关键之处就是说中国的产品出口到美国换来的确是一张纸的货币,让别人感觉不公平!但是两万亿的外汇储备,对应着对美国两万亿资产的未来要求权,就是把现在的时点的物品存到为未来享用!
楼主重点提到:“移民会把国内的资源直接转到国外”, 这应该就是一个微观主体的问题,他如果能转移的话也是,也是转移他自己劳动所得,遗产等等那部分,跟国家利益无关。
请您解释一下
朋友,你提的问题很好。
“240÷10=24” 这个要从逻辑上理解,假设这个国家就剩下10双皮鞋,社会上流通着240元货币,每双皮鞋的可能价格是多少呢,显然是24元。你可以想象还有服装出口、工具出口、等等,在逻辑上,把这个等式扩大到每一样出口物品或劳务上,累加起来再除以种类,就会推导出同样的结果。
“2万亿资产要求权”“把现在的时点的物品存到为未来享用”这也没有错,但“未来”的“要求权”“享用”的主体是谁呢。如果未来货币贬值怎么办呢。比方我国15年前跟今天的货币的值差不多贬值了10倍,假设“未来”美元贬值了10倍,谁来赔偿这个损失呢。
再说,这2万亿美金=今天社会上流通的16万亿人民币,这不会错吧;再2万亿不管美金或实物,按理应换回社会上16万亿人民币,然后16万亿人民币回笼销毁(因为是从印刷机里出来的,应该回到印刷机里去,这符合逻辑),未来能做得到吗;显然是做不到的,美金(进口的东西)还是要卖给人民币,人民币还是要买人民的东西,就是说这16万个亿会赖在社会上不走。
“移民会把国内的资源直接转到国外”...,你的这个观点也没有错,但如果今天社会上少掉这价值空空的16万亿的流通,就会少掉这可能要走路的16万个亿万富翁。
还有很关键:就是一般国家在买入外国资产扩大的货币供给的同时,也会卖出相应的国内资产收回相应的流动性!以控制货币供给!
如果真象您所说,发出相应的人民币,且还让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这就是扩大货币供给的的操作方法之一!
你的这个观点是被误导的,因为从印刷机出来的货币是0价值。0价值的货币——交换——物品和劳务,实质就是掠夺。所谓的“扩大货币供给”实质就是扩大掠夺。
1)央行发行的数量庞大的付息的央票是干什么用的?央行回收的人民币到哪儿去了?销毁了还是被兑换了?印钞机可能没干那么多的活啊!!不能虚报产量!!呵呵
2)如果按你的分析进行下去,随着国内货币数量不断增长,物价将持续上涨,总有一天国内物价高于国外国外,出口将被迫停止,这种模式自然终结!!你所担心的后果未必如此可怕!!哈哈
你的观点在“汇率由市场调节”和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才适用。
如果皮鞋原料国内涨到300元一双,政府给你(印刷纸币)出口补贴(退税)280元一双,你会不会干?在美国皮鞋不涨价仍然卖15美金没有关系,反正15元美金是政府的。15元美金换300元印刷纸币谁合算?
分析的没错,不过造成今天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两点很重要:一、发达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封锁加上美元的霸权地位;二、国内政策过分鼓励创汇,而忽视了产业均衡发展。
发达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封锁导致我们过量产能却换不来我们梦寐以求的先进技术及产品。而美元的储备货币优势却使他们用纸币就能轻松换取我们的产品。这本身就是不公平交易,这里美元起到的不仅仅是交换的媒介作用还成为了美国给我们开的无限期借条。借条本应计入我们的应收帐款,但中国通过人民币的增量发行却使它变成了货币资产,可以在国内市场自然流通,可悲可叹啊!
我们的鼓励外汇政策催生出了多少的过剩产能?我们的政府有多久没有关心自己国民的需求啦呢?为什么时至今日民生才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呢?看来我们的国民连基本的民生需求还远远没有满足啊!
今天我有些迷惑为什么邓老先生30年前提出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呢?明明我们需要的是两个中心嘛!我们要是“以经济建设和民生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今天我们的社会是不是更进步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8 15:50:31编辑过]
陈伟先生,您看问题很深刻,但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此作深入的研究。(并再次感谢您的关注)
回复陈伟先生,等我空一点,我想搞一个数字模型或公式出来分析这个问题,从“泡沫利润”、商品和服务量、价格、货币流通量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入手研究。
总之,我感觉到,我国的经济(金融)的基础是建立在“冰层”之上的,因为阳光的折射,看起来五光十色十分美丽,但随着季节的来临,“冰层”在融化,最终将会沉入汪洋大海之中。
有人提出,我们不是有“央票”在调节这些在社会上流通的货币量吗,但我们要想,我们拿付这些“央票”回笼的(短期)货币的——利息——的纸币从哪里来呢,还不是要辛苦印刷机,最后,这些纸币在社会上连本带利还不是越滚越大。
我们不能指望世界上会创造出“万能永动机”,我们的地面上和地底下的东西是有限的,当财富不再“增值”时,我们拿什么东西来偿还这“越滚越大”的债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3 10:44:46编辑过]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