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将在伦敦召开,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游说其他国家领导人共同采取措施应对全球危机。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出发之前,奥巴马要先把美国自己的问题处理好。
在短短一周之内,奥巴马政府推出了不少举措——先是出台了公私合营购买银行有毒资产的具体方案,接着又推出金融监管改革蓝图。
种种措施都是为了重新打造一个健康的金融系统,并预防未来的金融危机。但问题是,这些针对金融行业的改革方案,金融业自身怎么看,他们愿意积极参与吗?
至少从表面看,过去几周,由于AIG奖金事件,华盛顿和华尔街之间的关系曾高度紧张,甚至有点剑拔弩张。
现在,是修补关系的时候了。北京时间3月28日,出访欧洲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奥巴马举办了一场聚会,将全美13家最大金融机构的掌门人请到了白宫,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花旗集团驻纽约的一位银行家对本报记者说,虽然华尔街的命运最后基本上都由华盛顿主宰,但奥巴马的金融救助和改革措施也需要获得华尔街的支持。
华盛顿与华尔街“在一起”
3月28日当天,来到华盛顿的13家金融机构包括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富国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
90分钟的会谈,之后是白宫精心安排的各家媒体的采访。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CEO们一个个笑逐颜开,对奥巴马总统的各种措施都表示支持。花旗集团CEO潘伟迪说,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帮助经济复苏,“我的感觉是我们所有人都在一起” 。
白宫发言人吉布斯在记者会上使用了完全相同的句子:“每个人都有份,我们所有人都在一起”。
吉布斯说,奥巴马在会谈中传递出的信息是,华尔街和美国老百姓都应该做出牺牲,“总统强调华尔街需要美国民众,美国民众需要华尔街。”
本月初,当美国国际集团(AIG)传出将向员工发放1.65亿美元奖金之后,美国民众对于华尔街的不满达到高潮。在此情况下,不但财长盖特纳,甚至奥巴马总统本人,都“顺应民意”,在多个公开场合对奖金行为表示愤怒和谴责。国会一再专门为此举行听证会,甚至匆忙通过法案,要收取90%的奖金税。而华尔街和华盛顿的反对党也开始质疑财长盖特纳的“能力”,试图要其“辞职”。华尔街和华盛顿的紧张局势达到高峰。华尔街担心政府或国会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干预,特别是在薪酬方面。高盛和美国银行上周都表示希望退还美国政府的救助资金。
前述花旗银行家说,当反华尔街的情绪不断加剧时,美国政府救助金融系统的努力可能也会遭到破坏,特别是盖特纳的有毒资产计划。
这位银行家说,目前美国银行系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愿意借贷,银行将资金握在手中以抵御未来可能的损失。如若退还政府资金,银行向经济提供借贷的能力会进一步减弱,奥巴马政府恢复经济的行动将遭受打击。
但这次会面中,银行家们都承诺向经济提供更多信贷,当然他们也向政府提出了要求,即政府稳定的支持是增加借贷的前提条件。
当被问到是否计划归还政府救助资金时,美国银行CEO刘易斯表示,因为银行仍在接受政府主导的压力测试,就上述问题做出决定的时机尚未成熟。高盛CEO布兰克费恩则说,过早偿还救助资金对大家都不利。
至于市场关心的银行会否参与有毒资产计划,这些高管并未做出承诺。
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道格拉斯·艾略特对本报记者说,私人投资者获得政府的补贴后可能会提高对有毒资产的买价,但问题是,投资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银行愿意卖吗?
私人投资者愿买银行愿卖吗?
北京时间3月28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主席拜尔就说,“如果这个项目(指盖特纳的剥离有毒资产计划)有问题的话,就是怎么让银行出售这些资产,我担心买家和卖家的价格谈不拢。”
银行手中有毒资产的市场已经停止数月,他们不愿贱价出售。FDIC将提供低息贷款补贴私人投资者,希望他们能给有毒资产开出更高的价格,从而将买卖双方撮合到一起。
但即便私人投资者开出更高的价格,是否能达到银行愿意出售的心理价位呢?
麻省理工大学世界经济实验室主任理查德·卡巴里洛对本报记者说,“银行愿意卖的价格和投资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差距太大了”。
造成这种状况是由于双方对于这些资产的质量信息严重不对称;而且,宏观经济面和政治不确定也造成了投资者恐慌情绪。同时,较弱的银行不能对这些资产进一步减记,因为银行目前正在接受官方的压力测试,如果出售会导致进一步资产减记,可能使压力测试无法通过。
卡巴里洛说,私人投资者提高价格是一方面,但这可能还不够。压力测试结束后,政府注资可以用来进一步填补资本黑洞。但他目前还不清楚这两个项目将如何结合起来。
艾略特说,私人投资者提高报价的同时,监管部门会向银行施压,要求他们卖出,“但是估值差距太大了,要撮合他们依然非常困难”。
盖特纳在公布其剥离有毒资产计划的当天,即获得了投资界两位重量人物的支持。
一位是债券大王、PIMCO的首席投资官格罗斯,另一位是BlackRock的主席芬克。两人都对该政策表示欢迎,并表示将参与该项目。
私人投资者选择了拥抱盖特纳,但在之后的市场讨论中,银行是否愿意参与成了新的焦点。
艰难时世:贷款损失将超过毒资产损失
那么,银行对于有毒资产的计价与市场愿意支付的价格到底有多大差距?
以四大商业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为例。它们拥有约一半的美国消费和商业贷款,以及大多数的有毒证券。
据证券经纪公司FBR资本市场数据,四大银行持有约2万亿美元投资和交易证券,如债务抵押证券(CDO)、贷款抵押证券(CLO)、商业房地产证券(CMBS)和住房贷款抵押证券(RMBS)。
按照正常的会计准则,银行对于这些资产的计价要按照最近市场的交易价格来计算。但整个市场已冰冻多时,要准确计价颇有难度。
艾略特说,目前的有毒资产市场基本不存在,因为银行和投资者分歧太大了,“你可以说它值30美分,也可以说值60美分(面值1美元)”。
而实际上,在过去的一年中,银行已经对这部分有毒资产已经进行了大幅度减记。
据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的一份研究报告,银行资产负债表上有三类资产已经接近公允价值或者被低估:房利美和房地美担保的房贷证券;臭名昭著的CDO;以及杠杆贷款证券。
标准普尔说,两房支持的贷款证券很大程度由政府担保,银行目前的计价大约在90美分。另外,很多银行已经将次级债CDO减记到25美分,杠杆贷款减记到75美分,这些基本上都是公允价格。
但其他一些资产则仍然估值过高,如大额的房贷支持证券,这些因为贷款规模高,两房无法担保。标准普尔说,银行手中持有的这些资产是按照78美分计价,如果考虑到违约率还在不断上升,这一部分可能高估。
标准普尔称,还有部分银行估值过高的是商业房地产贷款证券。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商业房地产证券目前大约值50美分,但银行自己的标价是70美分。
原瑞银证券化集团执行董事李戍民对本报记者说,虽然很多商业房地产目前还在支付利息,但是很多建筑物的真实价值已经比贷款额度要低很多了。
最后,银行从从保险商Ambac和MBIA等公司那里购买了保险合同来对冲自己手中投资组合风险,这些合同可能也会遭受损失。这些保险商已经陷入困境,其评级不断下调,银行不得不持续增加准备金来应对意外损失。
艾略特说,接下来随着有毒资产计划展开,市场上有了交易,哪些资产估值过高,哪些资产估值过低将会更加明晰。
按FBR数据,接下来三年时间里,上述有毒证券会减记约4.5%。这对四大商业银行意味着900亿美元的损失。自2007年底以来,这四家大银行总共已经减记了1500亿美元。
但据FBR研究报告,接下来,银行持有的未经证券化的贷款风险比有毒证券风险可能更大,未来三年这部分的损失可能会达到9%。
四大商业银行共持有3.6万亿美元的消费和商业贷款,包括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房屋按揭贷款、商业房地产贷款等。李戍民说,这些类型贷款恶化的速度惊人,违约率持续上升。
如果按照9%的总体贷款损失来计算,未来三年四大商业银行还将承担约3000亿美元的损失,远高于有毒证券的损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奥巴马与华尔街要一起走过的“艰难时世”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