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内杂志的时候,常发现许多论文内容和思想其实非常一般,但作者之一的名头响、资历高。
这也是所谓关系稿,作者是知名教授或与杂志编辑关系密切的专家、甚至学界以外的某些有说话权利的人。
他们在投稿发稿的时候,编辑部往往给他们很大的优先权。如果是作者曾为志编委审稿人之类,那就更容易。
杂志编辑掌握了论文很大程度的生杀权力,然而,许多杂志编辑对学术前沿领域实质上并不十分了解。他们没办法辨别论文的真实学术水准,就看作者的资历,甚至看格式论文细节(格式稍有不符合该杂志要求就可能被毙)。
资历高名头响的人就很容易通过初审终审,后生小辈即使论文本身不错,也不一定能够顺利发表。比如两篇都是学生写的论文,水准差不多,但其中一篇挂上知名导师的大名后,很快就发表了。
这是很不公平的,尤其对于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学生或青年教师更不公平。这比明目张胆的抄袭对学术的伤害还大。
抄袭能够被纠正,但关系稿坏影响更大。发表论文也要到处托关系,这哪是学术阿,和官僚办事一样。
这与国内杂志编辑的水平也分不开。前不久听说某些杂志编辑的邀稿方式是编辑“他感觉到”有哪些“经济热点”,就再向一些人“邀稿”。这哪是在办学术杂志?这分明是办报纸、办科普刊物的作风。学术研究怎么能和“经济热点”紧紧联系?难道只有“热点”才有研究价值了?
啼笑皆非,身为编辑却根本不了解学术研究!
提高杂志编辑水平,营造公平竞争的学术环境,我认为比抓一两个抄袭者、比惩罚一稿多投现象更重要!否则对在国内做学术真要失望了,要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