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b>自主品牌轿车整体市场情况</b><p style="TEXT-ALIGN: center;"><b><img alt="" src="http://www.auto-sinomind.cn/UserFiles/1(62).jpg"/></b></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危中求生,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2008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30.8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92%。2005年自主品牌轿车销量69.20万辆、2006年自主品牌销售98.37万辆,2006年是自主品牌增长为为明显的一年,增长率达到42.15%,2006年之后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增长缓慢,增长率下滑迅速。2008年的特殊年份里,自主品牌轿车的增长率只有4.57%。</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彻底打乱了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原有的竞争节奏。一直以来,受到出击中高端市场的上行阻力与合资品牌整体下探双重压力的自主品牌,却在这场金融风暴中意外的看到了曙光。</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08年下半年开始,国家为了扭转经济持续低迷困局,不断增加投资,扩大内需,同时加强了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调控力度,重点对十大产业实施振兴计划,汽车产业首当其冲。这期间,ZF不仅将酝酿已久的燃油税政策付诸实践,还将购置税改革、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和发展自主品牌纳入了09年车市振兴规划。一系列措施大大提振了车企信心,使自主品牌犹如拨云见日。</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自主品牌不同车型级别市场情况</b></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自主品牌各车型市场情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height="337" alt="" src="http://www.auto-sinomind.cn/UserFiles/2(38).JPG" width="572"/></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上面图表可以看到自主品牌在乘用车主力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较07年、06年相比变化不大,自主品牌字啊轿车市场的占比由2006年的44%上升到2008年的50.46%,08年的自主品牌SUV、MPV份额虽然增大,但增速明显低于07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自主品牌轿车各级别市场情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id="fck_dom_range_temp_1238743173500_957"><img height="520" alt="" src="http://www.auto-sinomind.cn/UserFiles/3(24).JPG" width="558"/></span></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由上面图表可以看出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各车型级别的市场结构有了巨大的变化和清晰的变化趋势。从近几年各车型级别的市场销量来看,以微型AOO级轿车起家的自主品牌此级别的市场销量经过2005年到2008年的变化市场表现最为抢眼,销量也从2005年的年销23万辆增加到2008年的近42万辆。自主品牌紧凑型车市场销量经过2005-2007年三年的高速发展之后,2008年销量变化不大略有降低。而表现比较逊色的自主品牌小型车AO级市场近三年的销量逐渐回落,和其他级别自主品牌相比,AO级市场是自主品牌难以突破且最不尽如人意细分市场。</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相比之下的B级轿车自主品牌市场销量虽然较其他车型少,但是从近几年中级车市场的发展态势来看,自主品牌中级轿车是销量最为稳定且增长较快的细分市场。2005年的起步阶段,我国B级轿车销量只有2万多辆,到2008年B级轿车销量已经达到16万之多。2008年随着各大自主品牌企业共同发力中级轿车市场,相信2009年B级轿车市场份额还将进一步提升。</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自主品牌轿车各系别竞争情况:</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我国汽车市场存在着自主品牌、韩系品牌、欧美日系品牌这三个由低到高的简单的品牌阶梯,2007年堪称是自主品牌年,市场份额超过居各车系之首且超过30%。2008年里自主品牌也可以说是交了一份及格的答卷,市场表现虽不如日系和韩系品牌,但好于欧系和美系品牌,市场份额基本和2007年持平且持续上升。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渐出现变暖趋势,2008年11月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22%,从18%-22%的飞跃可以说自主品牌的发展仍然后劲十足。相比之下的日系、欧系、美系和韩系几大品牌却在危机之后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height="812" alt="" src="http://www.auto-sinomind.cn/UserFiles/4(20).JPG" width="672"/></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据鸿锐新思的统计数据,1月国内汽车销售73.5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13.02万辆,两年来销量首次超过日系车。与去年全年25.92%的市场占有率相比,今年1月,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升至29.65%,重夺市场占有率第一。2月份自主品牌更是得益于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市场份额突破30%,至此我国自主品牌以拉开以往最优秀的日系品牌5个百分点的市场变现站稳市场高地。</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 自主品牌发展的优势</b></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微型车”转型发展轿车生产企业,汽车厂家除了在技术领域面临挑战外,也面临着一个放缓的市场。国内市场对于自主研发的推动作用,更多源于国家对自主创新的激励。</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首先,中国汽车产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在中国市场饱和之前,整车企业应该有耐心。以建立坚实的管理团队为核心,真正的公司将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规划和定位自己。一汽、广汽、上汽、北汽都开始纷纷涉足研发自主品牌;奇瑞、吉利、比亚迪等整合全球资源,进一步规划产品细分市场;长安、通用五菱、江淮等从微车入手,走“微车为本,轿车为本”的路线。</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其次,赢家与输家将轮流更替。举例说明,20世纪领头羊通用汽车,曾在1980年前拥有美国80%的市场份额。然而时至今日,它的市场份额已经下滑至17%。是谁抢走了它的市场?当通用汽车已经是一家大公司时,丰田、本田、日产和现代还都是一些行业新手。它们通过专注于制造高品质、有价格优势、消费者支付得起的车获得成长。</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最后,可支付得起的价格是中国汽车市场独特需求之一。随着油价的走高,中国消费者希望买到更节油的车--ZF也正在通过降低小排量汽车的税率来鼓励这个发展趋势。然而,节油和环保这两点还不够,消费者还希望他们购买的车价与他们钱袋里的钱能相称。自主品牌倾向于制造出更多消费者买得起的车,想法是美好的,还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 自主品牌发展的机遇</b></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国家产业政策扶持</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对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09年应该说是最好的机会。特别是燃油税的政策对自主品牌的促进。而1.6以下减免购置税的政策出台以后,自主品牌中50%左右的上牌量为1.6升以下,也会在次优惠政策中受到最大实惠。在乘用车市场上,自主品牌占据1.6升以下乘用车上牌量超过50%的份额。</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height="288" alt="" src="http://www.auto-sinomind.cn/UserFiles/5(28).JPG" width="454"/></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对自主品牌是个难得的机遇,特别是对抢攻中级车市场的自主品牌更为有利。今年有利自主品牌发展的政策出台之多是多年来罕见的,就在1.6以下车型减免购置税的政策出台后,汽车下乡的细则又相继推出。可以说,09年就是自主品牌唱主角的舞台。国家产业政策正在引导我国自主品牌发展的强劲势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提前布局二三级市场</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由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受挫,国内本身的经济并没有出现问题。金融危机对国内车市影响最大的,是主要出口地区如广东、浙江和江苏。这三个省份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左右。其实,由于受人民币升值以及原材料价格大涨等因素影响,沿海发达城市从上半年开始就出现增速变缓。7月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遭受重创,很多沿海城市的乘用车市场出现了大幅下滑,如东莞7月到11月的乘用车市场下滑了超过30%,其11月的上牌量仅相当于三年前的水平。</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而国内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市场受到的影响却小得多,尤其是三线城市。这些城市上半年基本没有受到影响,GDP在1000亿元以下,2008年1-11月仍保持着16%的增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height="318" alt="" src="http://www.auto-sinomind.cn/UserFiles/6(11).jpg" width="534"/></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而二三线城市,由于消费能力比一级城市较低,正是自主品牌的主力战场。由于其受到的冲击远小于一线城市,自主品牌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也就小于其它系别。波尔卡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7月以来,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渐攀升,从7月份的18.2%上升到22.0%,成为受冲击最小的车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height="323" alt="" src="http://www.auto-sinomind.cn/UserFiles/7(9).JPG" width="551"/></p><p>自主品牌受损最小,得益于其提前布局了二三线城市。目前三线城市中,50%的经销商是自主品牌经销商。2009年,金融危机的发展还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沿海一线市场短时间难以很快恢复。这种低迷也会传导到二三线市场,但其程度会小很多。二三线市场会将是2009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增长的主力。已经提前布局的自主品牌,也会受益于该市场的增长。</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 自主品牌发展面临的挑战</b></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可以说目前情况下自主品牌正面临着调整期,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自主品牌不仅需要面对自身调整的剧痛,还要面临危机下其它品牌更深层次的冲击,其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欧美日车系将扩张二三线市场</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凭借二三线市场的稳定,自主品牌在金融危机中得以自保。但是,随着危机的深入,欧美日韩等品牌必将开始二三线市场的扩张。过重依赖广东等华南地区的日本品牌在此次危机中受伤最重,其市场份额危机发生后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尤其是丰田。</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然而,丰田的份额下降和其市场布局有关,它目前的主要市场定位在华南和沿海,如广东一个省对丰田的贡献就超过20%。2009年,随着美国欧洲以及日本本土汽车市场的低迷,丰田必将加大对中国国内车市的布局。拥有强大品牌号召力的丰田,加上其良好的溢价能力,很有可能开始冲击中西部市场。<br/>对于自主品牌来说,2009年二线市场必将受到其它品牌强有力的冲击,尤其是日系韩系。三线市场,其消费能力相比较低,自主品牌还能维持一定的市场。因此,2009年,稳住三线市场是自主品牌的关键。<br/>&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级车面临巨大压力</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级车,作为作为国内乘用车市场的中流抵柱,占据市场50%以上的份额。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其受到的冲击远小于其他级别车型。从2006年开始,自主品牌开始向中级车市扩张,随着比亚迪F3,华晨骏捷,奇瑞A5等的成功,自主品牌在中级轿车市场的市场份额已从2004年的8%上升到2007年的21%,成为拉近了和欧系日系品牌的距离。</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然而,自主品牌中级轿车在成功上市后,却难以维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08年1-11月,除了F3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外,骏捷,A5等自主品牌中级车均出现超过30%以上的大幅下挫。自主品牌在中级轿车中的市场份额也回落到19.1%。</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height="323" alt="" src="http://www.auto-sinomind.cn/UserFiles/8(6).JPG" width="551"/></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由于中国还处在家轿发展的初级阶段,中级轿车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市场的主力战场。对于难于一步登上中高级市场的自主品牌,中级车市场显得尤为关键。而自主品牌溢价能力不强,必然面对其它品牌不断降价的冲击,能否站稳中级车市场对于自主品牌至关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