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0927 126
2016-02-24
    2016年2月21日晚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正式对外公布,揭示了关于今后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新举措、新原则和具体方针。此消息引起了社会轰动。特别是提到今后“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引起了社会的重大反响。

    楼主此时心情复杂,而且网络上那么多的声音及官方的声明与解释......各位好朋友还是先自己好好看一看吧!就此问题,楼主想改天再发个帖子予以分析。但有一点要说明:航拍已经火了的四川莱茵河畔:我不是开放式小区

    楼主现在就此问题只是想说:中国化的围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要拆除,恐怕不仅要拆除地上的围墙,更要拆除心上的围墙;围墙,不仅是地理的界限,恐怕更是心理的界限;这样的围墙(或者说界限),好拆吗,能轻易拆得了吗?......

    好了,先不管那么让人心烦的事情了,咱们只是提一下而已了,楼主也是平常人,只能先与大家分享一下此时就与咱们有关的几个事情。

    关于春节后国家经济的情况与走向,请朋友谈一谈、议一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2-24 01:43:23

信息一--央行: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余额95万亿

2016年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41.57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9%


   继2015年首度公开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数据,2月23日,央行发布截至2016年1月的数据统计报告,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已达14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95.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9%。
  一周前,即2月16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42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1.61万亿元和1.37万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54万亿元,同比多增1.07万亿元,创下单月投放最高历史记录。记者获悉新增贷款多投向ZF类项目。
  此外,表内业务方面,截至2016年1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87万亿元,同比下降17.8%。
  表外业务方面,委托贷款余额为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9.1%;信托贷款余额为5.51万亿元,同比增长2.9%;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5.99万亿元,同比下降15.8%。
  直接融资方面,企业债券余额为14.98万亿元,同比增长25.3%;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4.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3%。
  从结构看,贷款在社会融资中居高不下。2016年1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7.3%,同比高1.0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余额占比2.0%,同比降低0.8个百分点。
  此外,委托贷款余额占比7.9%,同比高0.4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3.9%,同比低0.4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4.2%,同比低1.5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10.6%,同比高1.0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3%,同比高0.2个百分点。
  2015年2月,央行首次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数据,显示2014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2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3%。2002年至2014年的十二年间,社会融资存量规模增长了8倍多。(来源:财新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24 01:45:30

信息二--2.5万亿贷款投向何处?ZF加速加杠杆

新增信贷主要投放向基础设施建设和个人按揭贷款;“早放贷早收益”用到极致,储备项目释放过快,后续可能增长乏力


  创下单月投放最高历史记录的1月新增贷款,最终多投向了ZF类项目,平台类贷款被证明依旧是最好的资产。
  2月16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51万亿元,同比多增1.04万亿元。这一数据也间接印证了上月下旬传出的央行流动性管理座谈会纪要的数据,即1月上半个月信贷投放已经超过1.7万亿元。
  且记者获悉,确实有银行接到窗口通知,月末信贷投放上进行了压控,因此2.5万亿元还是调控后的数据。
  此前记者采访多位银行人士,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保障房开发贷、土地一级开发贷、ZF平台贷款和交通运输业及批发零售业,是新增贷款的主要投向。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曾做大量内保外贷或发美元债券的企业,在年初提前偿还美元债务,而改用人民币贷款,也是人民币信贷放量的原因之一。
  “开门红”是银行在长期的惯性经营行为,加之市场利率下行,今年银行的迅速“卡位”尤其明显。一位兴业银行江浙地区人士告诉记者,“全部都是以前的储备项目尽快落地,早一天落地早一天锁定收益。”
  中金债券研究团队认为,“早放贷早收益属于最为传统的提高收益方式之一,只是今年应用到了极致。”
  从贷款结构上看,新增信贷主要投放向基础设施建设和个人按揭贷款。央行数据显示,企业类中长期贷款增加1.06万亿元,这也是历史新高。
  一位城商行人士对记者指出,目前贷款主要投放地产类20%、生产性企业30%、ZF性项目50%,其中ZF性项目包括债务置换,约占整体10%。据其透露,目前有ZF类项目利用ZF信用,一个项目多方融资的情况出现,“ZF在加杠杆。”
  一位大行东部沿海地区的分行长也透露,目前都是大力投ZF类项目。“ZF项目贷得期限越长越好,十年、二十年都好,大家都是政绩思维,反正几十年过去,当地领导班子换了,银行领导班子也换了。考核没办法。”他指出,目前该地工商企业投资缩减了2/3以上,“目前环境不好,需要投资的是ZF的项目,铁路、交通轨道是要投资。”
  此前一位国开行中部地区人士指出,这两年是交通投资大年,公路、铁路都大发展,“铁路投资有的是钱。”
  中金债券研究团队指出,主要是银行将去年下半年累积的ZF平台贷款集中释放,一方面是配合稳增长通过基建投资发力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专项金融债项目配套贷款的投放。
  个人按揭贷新增也很突出。一位工行长三角地区的分行副行长告诉记者,“去年末信贷规模批了也没发,今年年初集中投放,其中个人按揭贷占新增的一半以上。”
  中金债券团队分析指出,1月居民类贷款也增长6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4783亿元也是单月新高,主要是银行将去年四季度的按揭贷款集中在年初投放。今年ZF鼓励房地产去库存,后续可能通过各项政策刺激居民买房,居民房贷还会保持在相对高位。
  前述兴业人士也指出,目前个人按揭贷款非常多,很多地区的首付比例早已事实性下降,多家银行的首套房利率也下降,甚至有投资房产抄底的苗头。
  中金债券研究还指出,1月份信贷的高企有一些原因跟去年类似,就是表外融资转表内以及外币融资转本币。比如过去几个月外币贷款持续负增长,这些净减少的外币贷款都重新通过本币贷款来融资,“实际上不是新增融资需求,只是货币形式的替换。”
  多位分析师均指出,储备项目释放过快,后续可能面临增长乏力的情况。比如海通债券团队指出,1月冲贷款“开门红”不太可持续,而且银行的不良贷款还在加速,信贷投放2月开始会有明显的回落。“贷款冲高主要集中在大型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部分股份制银行1月份的信贷增量就超过去年全年的1/4,后续可能会受到一些监管指导。而地区中小银行,如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由于担心不良贷款,加上ZF项目储备不及大型银行,其信贷投放依然十分缓慢。”
  此外,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指出,天量信贷可能跟今年1月开始实施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有直接关系。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MPA体系后,由央行对商业银行逐月管控贷款规模,升级为管控广义信贷,既包含贷款,也包含债券投资、非标、买入返售等类信贷资产。
  “MPA体系给予银行的是在贷款和非信贷资产之间腾挪的自由度:可以多放贷款,但前述非信贷资产增长需要放缓。”马鲲鹏预测,至少在今年上半年,超预期的信贷投放有可能是可持续的。但考虑到各家银行全年信贷总盘子已定,因此,前面放的越多,后面能放的就越少。(来源:财新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24 01:48:35

信息三--离岸人民币汇率已贬破6.53

在岸人民币贬幅有所收窄,二者价差扩至70个基点


  2月23日,在银行间外汇交易中心形成的在岸人民币汇率(CNY)和由国际投资者交易形成的香港离岸人民币(CNH),出现明显贬值走势。

  23日,在岸人民币汇率开盘贬值0.14%至6.5288。截至下午4时30分左右,美元兑人民币报6.5264,贬值0.11%。
  同日,官方公布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5273;上一交易日中间价报6.5165,16:30收盘报6.5195。
  23日,在在岸人民币开盘后,离岸人民币也呈现小幅贬值走势,随后有所波动。截至记者发稿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报6.5344,贬值0.09%。
  在人民币还未能完全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还有限制的情况下,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是有分隔的,因此往往会出现价差。当前二者价差扩至70个基点左右。
  此外,可以体现人民币未来走势的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方面,23日各品种趋于贬值。
  消息层面,2016年1月,银行结汇9080亿元人民币(等值1386亿美元),售汇12648亿元人民币(等值1930亿美元),结售汇逆差3568亿元人民币(等值544亿美元)。
  中共中央政治局22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和审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稿。
  会议指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为经济发展和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环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来源:财新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24 01:56:43

信息四--上海352套千万新房1天抢光 中国经济结构恶化

日前,上海一楼盘推出352套千万级新房,1天内被抢光,有评论称,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显示,中国经济结构正继续恶化。


    过年后,上海楼市火爆。日前,上海一楼盘推出352套千万级新房,1天内被抢光;一套旧房跳价三次涨70万元(人民币,下同)。上周,当局公布调整房地产交易契税等利好政策。业内人士称,政策造成房价波动。有评论称,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显示,中国经济结构正继续恶化。

    上海352套房源一日售空
    据《第一财经日报》2月22日报导,过年后首个周末,上海楼市出奇火爆。21日,上海虹口区内环内某新楼盘推出352套房源,每套房销售均价近1,000万元,当日全部售空,销售额达36亿元。
    当日,上海各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均人满为患,购房者挤不进去,只能在门外排队等待办理手续。
    上海川沙某楼盘销售经理在朋友圈表示,由于周末客户很多,如果客户15分钟没有认筹就直接接待下一组客户。截至21日14时18分,该楼盘的认筹数已达70个。
    购房者赵莉(化名)告诉该报记者,她这个周末想办买房手续,但杨浦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业务的购房者比春运的人还多。

    一套旧房跳价三次涨70万
    上海中原地产控江分行蒋经理告诉该报记者,上海内环附近一套2000年的老公房,过年前挂牌430万。上周四有购房者看中了,房东马上涨到450万;购房者同意加价后,房东接到很多购房者的谘询,再度涨到490万;再获新购房者的成交意向后,房东又涨到500万。蒋经理发现,大部分房东节后都将挂牌价上调5%~10%。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一线城市此前很多七八百万的房子,现在都已经卖到了上千万。

    业内人士:政策造成房价波动
    年前,当局出台购房首付门槛降低的政策。
    上周五,财政部等三部委出台《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其中,一线城市仅适用一条契税优惠,即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而上海此前契税税率为3%。
    报导称,上周五公布的这一政策已经开始影响一线城市周末的楼市交易。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该报记者,上述政策加速了购房者的决策,造成房价波动。此前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大致按年计算,现在波动速度明显加快,每个季度、每个月,甚至每周都会有变化。
    而北京、深圳的房市也同样火爆,房价节节攀升。

    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 中国经济结构恶化
    中金网2月22日发表评论文章称,以上海为例的诸多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代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失败。房地产涨价的核心是人口数量和房地产数量,房地产价格不断升高的主要推手是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人口迁入的主要城市。现在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踊跃进驻一线城市,其它落后城市只能承接在一线城市打拼不利,或职业技能素质不高的劳动力,三、四线城市基本无人才。这也是造成目前中国一线城市房价高企,二线城市房价持平,三、四线城市房价崩盘的根本原因。
    文章称,健康的经济结构除了要求行业分布科学外,还要求地区分布平衡。人口流动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充分证明,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继续恶化。
    即使一线城市不断提高的生活成本正在逼出外来人口,也不足以扭转人口流动趋向。但如果人口流动趋向被逆转了,那如今支撑一线城市高房价的基础就消失了,等待一线城市的就是房地产泡沫破裂。
    也有网民称:一线城市房价疯长,离分崩不远了;也有的认为,报导一线城市房价疯长,是在忽悠百姓加入去库存的群众运动;大家不要轻易上当,房价涨到离谱的程度哪有不破之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24 02:00:07

信息五--沪二手房一天涨70万 “股灾前的疯狂”再现


    中国新年后一线城市出现购房热潮,原本不平衡的中国房产市场更加“冰火两重天”,一线城市房价暴涨,有财经人士甚至将这一现象比喻为此前中国股灾发生前的疯狂。
    最近房产界令人瞠目的一件事,要数上海总价上千万的352套新房在一天内售罄,据悉总销售额为36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套房产近1000万。
    据房产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新年过后一线城市买房的人激增、房价大涨,甚至出现上海有房主一天内连续涨价三次,中国新年前标价430万,最终价格为500万。
    分析人士表示,2月份接连出台购房优惠措施,或许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虽然这些优惠条件主要针对非一线城市,但或多或少影响了投资者的心理,其中也有一部份涉及到一线城市的房产市场。
    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可以享受首次购房的契约优惠,即个人购买首套住房90平米及以下的,契税从3%减少为1%,90平米以上的减少为1.5%。
    据悉,现在由于中国不同规模城市的生活、教育条件差异较大,希望到一线城市居住的人口仍在不断增加,目前房价一路上涨。比如之前500万的房产现在已经涨到了800万左右,甚至1000万房产也即将不算豪宅。
    财经人士、微信公众号“黄生看金融”作者黄生2月22日发表评论,将现在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势,比作“股灾前的疯狂”。
    黄生以股市为例,在股灾发生前,也出现过近乎疯狂购买的现象,是一种“恐慌性购买”。现在房价是短时间内快速上涨,恐怕会出现投机者,在房价大涨之时暗中卖出房产。
    黄生分析这种疯狂的购房现象的背后是信贷泡沫。中国1月份新增贷款额为2.51万亿人民币,创下单月历史新高,2月份的房产新政中也包括降低首次购房的房贷首付。
    业界人士表示,信贷快速增长通常是金融危机的前奏,也会增加ZF的压力,但是无法长期维持。
    黄生认为目前的房产疯狂购买现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是因为大量信贷的情况还会持续,但是将来一旦无法维持,即信贷泡沫破裂的时候,也就是房价大幅下跌的时候。
    目前中国房产市场呈现不平衡的态势,一线城市房价高涨、三四线和部份二线城市库存增加,更多中国民众面临房价与收入失衡的问题,这与实体经济不景气、购买力有限有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