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7日,有一对恋人终于要迎来一年里唯一的一次见面了!迢迢银河相隔的牛郎、织女无疑是恋人中最为苦恼的一对——异地恋被无数人誉为“坟墓”,更何况在一个没有高铁没有飞机,没有微信也没有电话的银河,一年还只能见面一次。牛郎织女已成为众多异地恋人心中的美丽通话。
那么,异地恋为什么失败居多?如何能提高异地恋的成功率?“经济学家”自有一套观点——姑且先不论爱情道德,单从“理性人”与“效用最大化”假设出发,借用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边际收益、信息不对称等概念对异地恋做一个成本收益分析。
故事开始了,A、B两个恋人分居两个很遥远的城市,彼此很难见面。
异地恋的初期,两个人均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换言之,此时边际收益是递增的。而当边际收益递增时,双方都会继续加大对感情的投入,以博取更大的收益。
时间一久,双方加深相互了解,却也因此失去了一些新鲜感。另一方面,由于逐渐的认识到交易费用实在高昂(相对而言,异地恋的成本要高的多。而随着现代交通、通讯日趋发达,降低了成本,使得现在异地恋比起以前多了不少)。此时,虽然边际收益仍大于零的,但却已不再是递增的了。然而,A、B双方为了得到更大的受益,还会继续增加投入,直至进入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
到最后,边际收益为零,而总收益达到最大。此时进一步的追加投入将进入边际收益小于零的阶段,即为谈恋爱耗费过多时间精力,进而影响日常生活,最终反而降低了恋爱质量。
然而,这个“总收益达到最大”的点是不是爱情的坟墓?一旦到达这个点是不是就一定要分手?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过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引入另一个经济学概念:沉没成本。所谓沉没成本简单的说就是无法再收回的成本。一般而言,恋爱过程中,男方的沉没成本多为金钱,而女方的多为青春。
沉没成本的存在,一方面使得一些渴望爱情的人患得患失,另一方面却也使得一些人更严肃地对待爱情与婚姻。而客观来说,异地恋的沉没成本更大,因此有心维持异地恋的恋人,反而有了更多对未来的严肃规划。极端点讲,如果沉没成本特别大的话,即使双方不再相爱,也会一起携手走进教堂。因为婚姻虽然是爱情的坟墓,可总比死无葬身之地强。所以偶尔我们会听到一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话:“你问我们为什么这么早结婚?那是因为当时如果不马上结婚,我们就要分手了!”
信息不对称是异地恋的另一个问题:在总收益到达最大后,某件小事可能引发恋爱双方的嫌隙,而由于信息不对称,这种嫌隙会被成倍放大:对方是不是不爱我了?如果A、B不是很善于沟通,那么感情会陷入一个“你不爱我,我也不爱你”的恶性循环当中,失恋就难以避免了。若此时再有第三者加入竞争,由于第三者与对方同处一地,成本更小,撬墙脚的可能性非常大。令狐冲原来颇得岳灵珊芳心,但之后令狐冲远走,林平之却相伴在岳灵珊身边,在没有微信没有电话的古代,岳灵珊最终选择林平之几乎是必然的。
总结:异地恋高昂的交易费用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双方早有理性预期,而且沉没成本的存在反而有可能加固双方的关系。相反,缺乏恰当的沟通,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才是双方分道扬镳的主要原因。从牛郎织女的案例看,双方虽然是异地恋,且见面很少,却由于比较好的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既不会纠结于对方是不是还爱自己这类问题,也没有第三者凭借较低的成本来恶性竞争,这才有了牛郎织女年年相见的美丽童话。
祝愿大家都能在七夕节找到自己的真爱!不管本地还是异地,都要严肃对待,同时做好沟通,这样的爱情才能长长久久。
来源:公众号平安交易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