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937 0
2016-02-28

企业知识管理的“灯笼”模型和“知识流小车”模型


企业知识管理的“灯笼”模型


  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新兴管理思想,并不是孤立于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之外的。它本身就是从其他管理领域中提取有关“知识”的管理理念,经过抽象和综合分析,才逐渐形成的一种战略思想,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战略管理、人力资源、财务、行政、市场、研究与开发等管理领域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知识管理”这一棵管理学科中的幼苗,是在众多原有管理范畴的共同滋养下才逐渐成长、发展成一个宏伟而完整的思想体系的。在知识管理已经走向独立、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已经足够壮大和成熟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考察一下最初孕育了它的那些管理领域,看这些领域中到底发生了哪些令人惊奇的变化,同时也从企业管理整体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一下知识管理。


  在考察知识管理思想与其他管理范畴之前,我们应该首先承认知识管理并不是企业的一项职能,而是一种经营思想。我们认为,知识管理应该以知识管理的战略为首,通过战略管理来推动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的升级和改造。图2是我们给出的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灯笼”模型。



  在图2中,整个知识管理思想体系被描述为一个“灯笼”的形状。最上边的灯笼柄,是知识管理战略,它是知识管理思想在战略管理领域的直接体现,对企业整个的知识管理思想体系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其他的知识管理活动和制度都在知识管理战略这个总纲领下逐步展开。灯笼的笼底,是信息技术,以及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知识门户和知识管理系统。这一方面是知识管理思想对于信息管理领域的开拓,一方面也是其他知识管理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可以说,有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管理不一定是好的知识管理,但没有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管理一定不是好的知识管理。由知识管理战略和知识门户/知识管理系统围成了一个灯笼的形状,其他的知识管理思想和活动都在这个“灯笼”的范围内展开。



  “灯笼”模型的核心分为两部分,在左边列了三个内容,分别是企业管理里的基本职能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在右边按照企业价值链设计成四个内容:市场营销管理、研发管理、采购与物流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对这些内容,有的学者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研究,有的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研究。主张广义的知识管理的学者认为,知识管理对整个管理学都产生影响,而我们是把对现代管理学发生作用的每一部分抽取出来,看看知识管理与职能管理或者流程管理有哪些交叉。


  下面依次对“灯笼”模型的核心部分予以解释。第一个内容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讲。文档资料分类和保存管理等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的内容,就属于知识管理。第二个内容是知识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比如知识资产的管理,属于知识管理。第三个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其中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概括来说,在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三个重要的职能领域,知识管理分别体现为办公自动化/ 文档管理系统、知识资产管理和知识型员工的招聘、激励和职业生涯设计等内容。


  从流程上来看,首先是市场营销管理,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在CRM中单点接入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也就是客户知识通过整合后,客户无论是采取何种沟通方式(如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与何人沟通都能根据惟一的客户知识库得到一致的服务。流程的第二个内容是研究与开发管理,研究与开发管理中对知识创新的管理显然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第三个内容就是采购与物流管理,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的主要是供应链管理(Supply China Management,SCM)。供应链管理为什么实施起来很难?就是因为数据的标准很难统一。如果一个企业内或企业间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标准,那么这个接口做起来就很难。这里的接口和标准,就是知识管理要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供应链企业之间知识转移、采购文档与模板也都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流程管理的第四个内容是生产制造管理,主要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虽然ERP具有现代管理思想,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大型的运算器。这个大型运算器里有很多的算法、很多的流程,这些算法和流程就是已经规范化的企业最佳实践,是知识管理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居于企业知识管理“灯笼”模型中心的,是知识管理本身。它就像一根蜡烛,照亮了整个知识管理思想体系,也照亮了企业管理这个更大的空间。“知识管理灯笼”的含义,不仅仅在于说明知识管理的思想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也说明进行知识管理研究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管理”本身,还应该时刻关注知识管理以外的其他经营管理领域,时刻注意这些孕育了知识管理的领域中的新动向,同时注意将知识管理的理论运用于其他领域,这样才能够避免走入“ 为了管理知识而进行知识管理”的误区,才能够保证知识管理研究广泛、深入地进行下去。


企业知识管理的“知识流小车”模型


  所谓知识流的管理,是指为保证知识在企业中从获取、产生、共享、创新、利用到知识挖掘和衰亡的整个知识生命流程畅通无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企业中的知识流程可以用“知识流小车”模型(如图4所示)来加以形象的概括。


  


  知识在组织中经历了发生、发展、消减和消亡的整个过程。企业组织内部的知识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企业外部知识源,具体来说包括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包括潜在的进入者)、互补商,以及私立知识机构(如各种培训机构)、公共知识机构(如公共图书馆);另一个是企业内部知识源,包括尚未挖掘、整理的企业内部公共知识、企业员工的隐性知识等。


  企业通过各种知识获取渠道从企业外部搜集知识,这是外部知识内部化的过程;企业从内部挖掘知识,是个人知识企业化的过程。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大众媒介、财务报表、股东大会等传播渠道,不断向外界发布各种有关企业的知识。在企业内部,员工通过将企业公共知识库(组织记忆)中的显性知识隐性化,学习企业文化和技能。


  员工个人知识在企业内的扩散和壮大有三种途径:知识创新、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这也是知识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步骤,正是通过知识创新、共享和应用,知识才成为与组织绩效密切相关的因素,组织记忆也不断得以更新和发展。超过一定时限的知识,可以作为历史数据进行知识挖掘,也可以通过知识备份手段保存起来。这样,知识在组织内就基本走过了它的整个生命历程。


  如图4所示,图中的实线是知识实体的转移过程,虚线是知识价值的转移(让渡)过程,一对实线和虚线合起来表示一个知识交易的过程。在“知识流小车”的最上部,企业从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包括潜在竞争对手在内)、互补商那里获取有关竞争战略的企业外部知识;从私立知识机构(培训机构、信息中介、咨询公司等)和公共知识机构(国家统计局、政府官方网站、公共服务性机构、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等)那里获取有关社会、市场、行业和其他方面的知识,这些企业外部知识通过企业内的各种知识获取途径内部化为企业内部知识,以公共知识库或“企业记忆”的形式存在。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其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发布渠道,将有关本企业的知识发布出去,成为企业外部知识。这样,就在企业和企业外部实体之间,形成一个知识流环。


  在“知识流小车”的中间,企业员工可以借助企业内部的组织学习或激励机制,将组织记忆中的一部分显性知识内在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也可以由企业将员工们的个人知识转化为企业的公共知识,并最终融入组织记忆之中。这样,通过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转化,在员工个人知识和企业的公共知识库(组织记忆)之间,就形成了第二个知识流环。


  在“知识流小车”的底部,是三个“轮子”,分别是:知识创新、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它们对于整个企业知识流系统而言至关重要,正是这三个轮子持续不停地运转,才保证了企业知识流系统正常的新陈代谢,推动了整个企业知识流的良性流动。


  由“企业知识流小车”模型可以看出,企业知识流的管理有两个要点:一是保证知识创新、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的顺利进行;二是外部知识内部化和内部知识的显隐性转化(宽泛而言,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归为知识共享的一个部分)。前者是“车轮”,后者是“车身”。没有车轮只有车身,是一辆开不动的死车;没有车身只有车轮,是一辆没有用的废车。



  为保证知识在企业中的顺利流动,企业应该建立知识管理的激励系统,具体包括如下四大机制:(1)知识运行机制,它相当于企业知识流的“源头”和“岸堤 ”,保证了基本的知识流不会断流和流失。具体而言,知识运行机制应该包括微弱市场信号收集机制、企业知识与标准化制度、两人同行机制、退休员工回忆录机制、企业文档积累与更新机制、外部知识内化机制、知识轻松交流机制,等等。(2)知识明晰机制,包括阶段性企业知识管理目标发布制度、员工知识成果(包括创新成果、共享成果和应用成果)申报制度。(3)知识绩效机制,包括员工知识成果的稽核制度、专家和计算机知识评价系统等。知识明晰机制和知识绩效机制,防止了知识流的泛滥,保证了知识流的“水质”。(4)知识奖惩机制,它相当于企业知识流的动力来源,保证知识流在流动中不断更新,而不会成为一潭死水。具体而言,包括知识薪酬和股权/期权支付制度、知识晋升制度、知识署名制度、知识培训制度、新员工特区机制、创新失败宽容机制、知识绩点“自助餐”奖励机制和知识老化性员工的淘汰制度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