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9627 25
2005-09-16

此题由网友drydq提供(已奖励200元)。

请大家从经济学角度、尤其是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版主将酌情给予奖励。最好每一个判断都以“命题”的形式给出,包括假设。范例参见[历史NIE7]中版主的一个回复(https://bbs.pinggu.org/thread-43460-1-1.html&page=1,第4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9-16 09:51:00

首先富不过三代这个命题不能完全成立,就观察到的现象而言,确实有富过三代的。

不过出于无聊我表演下左右互搏。

富这个概念我想应该等同于有一定财产,对个人而言要一定是收入大于消费。初代富翁是白手起家,他的收入是他才能的租值。他创业之后的休闲时间成本是很高的,因为这种人往往一个小时就能创造出相当大的财富,所以他是没有时间玩的,通常初代富翁都是干到死。第三代就不同了,他的休闲时间的边际用值非常高,因为钱多,买的起玩具,能到处旅游,把妹,相比穷人的小孩休闲时间边际用值低,穷人小孩都是帮忙家事,那么富人小孩只愿牺牲很少时间受教育,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实践教育,他的人力资本租值回报就很低,他将来因为低的人力资本租值回报和少的工作时间(因为高昂的休闲时间边际用值),他的收入相比第一代就少了很多,而花销又很大,那么积累的财富被用来填补这个赤字,就这样被消耗掉了。

当然,我没分析第二代,为什么第二代的时候不大会垮?据我个人说法是如果我分析完了,那么大家就没的分析了,当然实际原因可能是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左右互搏表演完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7 22:26:00

回复:(eremit)首先富不过三代这个命题不能完全成立...

以下是引用eremit在2005-9-16 9:51:07的发言:

首先富不过三代这个命题不能完全成立,就观察到的现象而言,确实有富过三代的。

不过出于无聊我表演下左右互搏。

经济学讨论的是一般性话题。当然有富过三代的,但是本题讨论的前提是富不过三代。套用张维迎批评崔之元的一句话来说:“你当然可以找到一个失去双脚的画家,但你怎能说要成为画家就要跺去双脚?!”

希望网友不要打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7 23:07:00

不要激动。我不吹毛求疵,但求一败,您接着批下面的内容吧,我刚刚看到有回复正打算磨刀霍霍向猪羊,没想到木兰原来是女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8 11:37:00

我想这个命题应该讨论的是,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富不过三代”这样的现象。应该说,这种现象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尽管现实中也有富过三代的情况存在,甚至有孔子家族流传七、八十代而不衰。我国的富不过三代就像几千年来改朝换代那样,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当然,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可能不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尽管他们也存在富不过三代的情况。这就像他们的王朝或庄园主能够千年不变一样。

因此,我认为要探讨这样的问题,可能需要结合中国的特定历史传统,暴富是如何形成和财产为什么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考虑。富人子女在这样的制度和文化传统下,容易成为纨绔子弟,直至不学无术,无法执掌权势和结交权贵,最后只能被无情地剥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9 16:01:00

富不过三代,“不过”这个词应该理解为“约等于”而不是“大于等于”,因为如果第二代远超过这个水平,那第一代就不能算富了.

prob(富超过三代)= prob(第二代的财富=第一代)×prob(第三代的财富=第一代))×prob(第四代的财富=第一代)=0.2×0.2×0.2=0.00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