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6-3-2 09:56:12
该来的早晚会来,该破的早晚会破,接棒的等着关灯吃面上天台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09:59:38
谢谢版主,我的钱袋子捂得很紧。这么不正常的现象,始作俑者是谁呢?ZF还是开发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0:23:25
回光返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0:23:31

[微信转发]

本轮房价上涨本质:掩护30万亿地方债转移

2016-02-28

    很多网友在后台留言,希望草哥能就最近火热的楼市谈谈看法。本来不想就这个话题进行评说,中国的楼市和股市,就是两朵中国特色的奇葩,是向老百姓吸血的两大合法工具,其中绑架了太多的利益关系和政治因素,其走势本来就是畸形和变态的。

    很多预言房价要暴跌的经济专家,面对节节攀升的楼市,都成了炮灰和先烈,比如中国社科院的那个易宪容,五六年前,就通过晚上观察居民区的亮灯率来判断中国楼市过剩,预言房价要大跌,结果现在都被骂得不敢出来说话了。

    像易宪容这样的经济学家,自己在京城有别墅还出来预警楼市泡沫的,算是有点良知,最可恨的是那些说假话的经济学家,比如瑞信某姓陶的首席经济分析师,面对中国经济不断下行的现状,竟然不言不惭地说是因为中国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这是典型的为了取悦主政者而说假话了。稍微用屁股想想都知道,面对一个一半以上人口是农民,城镇化率只有50%多,经济增长只能靠盖楼来拉动的经济体,你跟我说这是“后工业化时代”?你不能因为其他工业生产和出口企业都断崖式下跌了,都死得差不多了,留下一点居民消费、网络购物和服务业,比重被动地超过了50%,就说转型成功了,就说我们是“后工业社会了”,这是自欺欺人。做经济学家预测错了没关系,但不能厚着脸皮说假话。

    继续回到楼市这个话题上。尽管很多唱空楼市的专家都不敢出来说话了,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房子经过这么多年的跨越式发展确实过剩了,现在不管媒体还是官方,习惯用7亿平米来概括当下的楼市存货,但按照北师大教授钟伟的测算,这严重低估了楼市的库存,因为这7亿平米仅是待售面积,如果再加上商品房之外的保障房,公用建筑和单位自建等,那么面积可能超过80亿平米,仅商品房在建和待售就超过50亿平米。

    按照2015年全国销售面积10亿多平米算,这些库存要5-7年才能消化掉。

    既然房产库存这么庞大,中央政府也在不断强调房产去库存,那为何房价一直降不下来呢?即使是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丝毫未有松动迹象。学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应该还记得有这么一个场景,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时,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进水沟,也不让那些穷人喝到便宜和免费的牛奶,这是资本家的本性决定的。中国的地产商比资本主义的资本家更加“为富不仁”,反正钱是银行的,地是抵押的,盖房的钱是欠着民工的,要死一起死,反正就是捂着不降价。

    买房者不买,卖房者不降 ,房产销量持续低迷,房价居高不小,这样的僵持状态大概持续了2014-2015年的2年,库存去不了,土地卖不掉,这时,政府着急了,必须出大招,一方面让让房价稳中有升,一方面刺激买房者要赶紧动手买房,于是有了2016年年初的首付比例下降,税费下降,央妈放水等措施。于是我们看到了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城市房价的爆发式上涨。

    当然,这些都是表象,表象背后的决策逻辑是什么?我们必须搞清楚才不至于雾里看花。草哥不想去预测房价接下来是涨是跌,“泡沫之后必然破裂,没有永远上涨的价格”,“东京香港房价泡沫破灭了,所以上海北京房价必须破灭”,这样的鬼话谁都会说,但没有任何意义,就像大家都会说“人总会死的”没有意义一样,关键在于你要知道某个人什么时间会死,那才牛X,那你就是先知了。

    草哥没有做先知的天赋,所以只能从经济常识和决策者的逻辑来判断这轮房价上涨的本质。在中国,任何一个大的经济事件和经济现象背后,都有老大哥的身影,都会体现老大哥的意图和意志,相对市场,老大哥掌握的资源动员能力实在太多太丰富了。2015年的那轮5000点的牛市,就是因为老大哥想借助资本市场,拉升资产价格,以达到振兴实体经济和拉动GDP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这也说明一个道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老大哥的资源动员能力很强大,但也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成的。

    老大哥为何要在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的这个时候发动这轮房价上涨呢?说到底还是因为整个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的风险马上要爆发了。经济方面,PPI连续经历48个月的断崖式下跌;占GDP三分之一的外贸出口基本没有了,甚至成了负数;大部分制造业工厂都关闭,钢铁、化工、水泥等重化工业基本全军覆灭;消费在勉强地支撑着,但这只是人们维持基本的生存所必需,随着经济的下滑,消费早晚也会下跌的。

    经济方面的下滑必然传导到金融系统,而金融系统的最大危机,不在股市,不在居民住房贷款,也不在企业贷款,而在地方政府债务。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数据和估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概是30万亿左右,这还只是审计数据,而不是财务意义上的数据,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只有天知道。这是一个黑洞,也是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处理不当,真有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除了政府信誉受损之外,整个银行系统都可能崩溃。

    而且,这些地方债务90%以上是以政府财政收入信用,或以相应资产收益作为担保或抵押的形式存在,融资对象是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机构。融资渠道包括融资平台贷款、信托融资、城投债等。在平台贷监管收紧后,一些地方变相融资的行为愈演愈烈,不少地方通过信托贷款、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发行理财产品、垫资施工等方式变相融资。

    如何化解这些风险呢?当时决策者有几种设想,一种是央行直接出钱购买地方政府的债务,印钞票给银行。毫无疑问,这就是赤裸裸的量化宽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第二种方案是地方政府和银行商量,债务延期。但延期并不利于债务总量的控制,也许债务会越滚越大,这个方案也被否决;第三种方案就是债务置换,发新债,还旧债,但是时限拉长,利息降低。

    现在走的就是第三种方案,2015年的债务置换还比较顺利,一些银行因为第一次跟地方政府过招,都比较听话。但随着债务置换规模越来越大,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也进一步升级。财政部要求2016年地方债置换与新增规模将达到6万亿,三季度前完成置换。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提前置换,可以全部置换。一些地方这些乐了,赶紧把以前五花八门的债务都拿来置换。

    但银行也不是傻瓜啊,很多都是上市公司,它们也有利润和绩效考核啊。这时,银行反应过来了,你地方政府这是得寸进尺啊,你违约在先,还不了债务,现在还出个主意要换成利息更低,期限更长的,而且逐渐置换还不行,要求超额提前置换,那我银行肯定不干啊。于是,很多银行在跟地方政府博弈过程中,协商说,你不要置换了,还是给你延期吧,利息还是按照原来的。通过条款设计,恩威并用,让地方政府选择延期而非置换,银行其实想走的是第二种方案。

    眼看房地产不行了,土地卖不出去了,财政税收逐年下滑,债务成本越来越高,银行又不想债务置换了,这时,地方政府快扛不住了,再僵持下去也不行啊。要知道,95%的省会直辖市是靠土地偿地方债的,一大半的债务要靠土地财政来偿还。为了让债务置换顺利推进,为了让整个风险地雷不被引爆,有高人出了一计:货币放水,拉高或稳定资产价格,营造债务置换的宽松环境。

    接下来就是我们看到的,1月新增贷款2.51万亿,创历史新高,大部分进入地产和投资领域;紧接着房贷首付比例下降,交易税费下降;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房价大涨。

    降低首付其实就相当于增加杠杆,为什么在宏观层面降杠杆、去产能、去库存的形势下,要让房地产提高杠杆呢?从周小川在G20上海财长会议上支持房产贷款提高杠杆的表态中,你听出了其言外之意吗?

    在整个银行贷款中,房贷是最优质的资产,坏账率最低,这说明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守信用的,他们宁可省吃俭用,整天吃方便面,都不愿意拖欠银行的欠款。操盘者想来想去,只有这块可以用来提高一下杠杆了,于是就各种救市措施纷纷出台。

    但我们应该看明白,这次救市,救的不是房地产,而是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的30万亿债务,是政府的信誉和中国整个金融系统。只有房产价格上升了,其他资产价格也跟着上升或保持稳定,抵押品的估价也上升了,政府的土地好卖了,财政税收也上升了,跟银行的议价能力就上升了,债务置换也就顺利了。

    很多地方政府的身家性命,都取决于房地产价格,房价一旦下跌,意味着土地价格和其他资产价格也一并下跌,土地卖不出去,抵押品价格下跌,这会导致政府信用违约,银行逼债。接下来的后果大家可以想象,地方政府一旦违约,将纷纷成为被告,信用扫地,这一现象政府愿意看到吗?

    有个段子很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经济的这种尴尬:过去24个月里,我们把美利坚曾经奏效的救世良方挨个体验了一遍:1: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刺激需求;2: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3:克林顿的互联网加万众创新;4:弗里德曼的货币供给理论;5:里根的供给侧改革,哦还有熔断制;最后又回到我们熟悉而且的房地产拉动经济上……

    只不过,老大哥的这一如意算盘,被市场充分利用了,一些房地产中介不惜做起了房产做市商的事情,搭建金融平台,勾结一些企业,通过拉高房价向银行骗取低息贷款,以缓解资金压力,你政府敢放3倍的杠杆,我就敢放到5倍、10倍,结果是促使房价迅速拉高。这一结果显然是老大哥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任何疯牛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断崖式下跌,中国经济能承受得了吗??来源:思想内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0:27:00
官府和大资本绑架了房地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0:56:50
江咏 发表于 2016-3-1 11:06
疯狂的现象背后是不好的预警。期待看到大家的分析房地产市场
看来可能只有我是唯一认为疯狂大涨不是坏事的坛友了。嘿嘿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1:00:40
474426960 发表于 2016-3-2 10:56
看来可能只有我是唯一认为疯狂大涨不是坏事的坛友了。嘿嘿嘿
许久不见。

愿闻其详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1:43:01
对于我这样屌丝,还是安安稳稳的搬自己的砖吧。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先把自己做好,走着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2:25: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2:26: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2:42:20
股市都抓了人,房市为什么不抓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2:44:17
bartons 发表于 2016-3-2 12:42
股市都抓了人,房市为什么不抓人?
链家的可能会有人折进去。可以关注一下进一步动向。

不过,开发商的估计难,因为关联太广,台子都很大很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2:48:53
ZF勾结开发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3:04:25
绝对不是我,还没资格被绑架呢,钱不够,呵呵;版主篇篇热门-精选,不知这篇我发过言没有,支持发好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3:24:54
fumingxu 发表于 2016-3-2 13:04
绝对不是我,还没资格被绑架呢,钱不够,呵呵;版主篇篇热门-精选,不知这篇我发过言没有,支持发好贴。
正在成长中的韭菜。呵呵。

谢谢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3:29:51
江咏 发表于 2016-3-2 11:00
许久不见。

愿闻其详啊
新年好,我一直在潜水,最近在照顾老太太,没来给论坛干活。房价要降到两三千块一平方,人就全跑一线城市去了,二三线城市估计都改名丰都了。自由交易,愿意买的,钱留下来支援养老金,支援市政的其他开发。不乐意买的,赚了钱不跑路,难道外头餐馆里的饭比家乡菜更香?至于基层的外来务工者,我们那点劳动薪水还是多省省吧,社会主义大法好,公家单位,吃喝拉撒睡全在单位。
如果买房子的钱被人挪作他用,这就是另外一个严重的话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3:40: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5:30:09
jnxuqiang 发表于 2016-3-1 22:50
我想谈的两个角度,一个是人口净流入,一个是经济不景气条件下城市的抗风险能力,这些都是基本面因素 ...
极为赞同。年前一出去库存的消息的时候我就基于这个逻辑判断一线城市房价要涨,不过没有想到会这么疯狂。不过,我认为,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等等既是为了推动产业升级,更是为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事实上,金融体系的稳定是大前提,是中央ZF的底线,如果太过疯狂,会酝酿出威胁金融体系稳定的新因素,一旦中央ZF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或者意识到这些新因素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则极有可能采取整顿措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5:47:35

楼市发烧已蔓延二线 中山苏州房价升幅首超深圳

    3月1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百城价格指数,上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1,092元人民币,按月上涨0.6%,按年上涨5.25%,涨幅均较上月扩大。从涨跌城市个数看,61个城市出现按月上涨。
    从房价涨幅来看,一线城市的楼市热潮已经进一步传导至二线。中山5.63%及苏州5.56%的房价单月按月涨幅,已经超越了深圳的5.41%。
    按月来看,新建住宅价格按月涨幅居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中山、苏州、深圳、珠海、东莞、昆山、徐州、合肥、日照、江阴。其中,中山、苏州及深圳按月涨幅超过5%,珠海、东莞涨幅在4%至5%之间。
    2月新建住宅价格按年上涨的城市个数为40个,与上月持平。其中,深圳上涨52.55%,仍然居首位。主要二线城市按年涨幅也明显扩大,武汉新房价格按年上涨16.31%,超越上海,仅次于深圳。
    另外,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来看,上月均价为每平方米20,842元,按月上涨0.51%,涨幅较上月收窄0.03个百分点;按年来看,则上月上涨9.94%,涨幅较上月扩大0.75个百分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6:03:03
极不正常是多不正常,怎么才正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6:20:46
感兴趣的话题,分享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7:19:02

广东限购政策将调整 广州有楼盘连夜封盘等涨价

  限购政策要调整 广州楼市涨不涨?
  2月29日晚央行降准,再叠加广东省政府发文提振楼市,要求广州调整住房限购政策的行政区域范围,并取消70/90政策这两大重磅消息落地,广州楼市不淡定了。昨日上午,就有楼盘传出紧急封盘、等待涨价的通知。有开发商向记者透露,前晚11时老总紧急召集营销部门开会,针对利好出台急商营销对策,拟将在售楼盘全线涨价3%。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所谓封盘是搭便车广告炒作,只为制造紧张气氛,广州目前没有房价普涨暴涨的基础。
  昨日,羊城晚报记者巡盘发现,在售楼盘严格意义上执行70/90政策的其实不多,开发商在户型设计时早已想方设法进行“合理”突破。
  楼盘连夜开会紧急封盘?
  前晚,央行降准的消息出台,接着广东省发布《2016-2018年发展整体规划》,其中提到了许多关于去库存措施及手段,而针对利好政策的频出,加上沪、深等地楼市火爆的消息不断被滚动放大,同属一线城市的广州房价会涨的预期已经是如山雨欲来。
  当晚,微信朋友圈开始便传出了广州有项目封盘的消息,而到翌日上午,位于萝岗的保利•越秀岭南林语就发出了紧急封盘、等待涨价的通知。
  到了昨天中午,萝岗另一个项目岭南雅筑,也宣布封盘不卖了。
  有开发商向记者透露,前晚老总紧急召集营销部门开会,要求旗下所有在售项目翌日停止签约一天,对价格进行调整,拟全线涨价3%。“老总说如果你们不调我自己在系统上调了。可见他对于楼市将迎来一波行情是充满信心的。”
  昨日,记者根据电话号码拨通了保利•越秀岭南林语和岭南雅筑的销售热线,有一个回应称要具体再问销售,另一个则一直无人接听。
  记者发现,目前宣布封盘的项目都是旧萝岗区域,虽然不能代表整个市场,但是如此高调发布封盘等涨价的通知,多多少少会给买家带来心理上一定的暗示。
  对此,方圆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邓浩志就认为,这仅代表个别楼盘,广州郊区供应充足,中心区也进入推货旺季,目前没有房价普涨暴涨的基础。“这类广告炒作意图明显,只为制造紧张气氛,但实际同质产品涨幅肯定有限”。
  南沙花都即将放开限购?
  在省府红头文件中,有关“广州应及时调整住房限购政策的行政区域范围”最受关注:广州局部放松限购?哪个区最有可能?
  “从前年开始,广州放松限购的猜测就从来没停过。这是省府2008年以来出台的力度最大的一个文件,文件最重要的是对广州的限购表态。”在广东省房协理事、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卓文看来,这个文件为广州解除限购开了绿灯,“它明指广州及时调整,相当于是已经同意广州有针对性地放开限购了,喜欢放开哪个区就放开哪个区”。
  不过,赵卓文表示,广州中心区及番禺是不可能放开限购的,但是像南沙、花都及新黄埔都有极大的可能放开限购,“只要是政府想重点发展的区域都有望放开,南沙是自贸区,新黄埔有大量土地,而花都则是为了吸引入户”。
  邓浩志预期,南沙、花都即将放开限购:“库存较大的南沙、花都几乎100%会在月内放松限购,中心城区基本没有可能,黄埔、番禺则需要观察,但可能性也不大。松限的板块未来成交量上涨毫无疑问,而房价则看稳。”
  “增城、从化两区本来就不限购,剩下的限购区域只有中心六区和外围三区。”房价点评网首席分析师肖文晓认为,按照最近半年的月均交易量计算(不含特殊性的2月),外围区域之中,花都库存最多,有15个月,是松绑限购首选对象;南沙有12个月,加之是自贸区,希望也很大;番禺则是11个月,在8-10月的合理周期之上,也有可能沾光。果真如此,自住客青睐的番禺、投资客热捧的南沙利好将很明显,花都当然也会受益,只是因为在公共交通配套的短板,刺激效应恐怕要稍逊一筹。
  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建议在花都、从化、增城和南沙这些地区,及一些豪宅和大户型区集中区可以考虑放开对港澳人士的限购。
  70/90政策名存实亡?
  省府红头文件提到,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对商品住房项目停止实施“90平方米以下套型住房占全部套型70%以上”的要求。这意味着全省将停止70/90政策。
  赵卓文分析,“70/90政策”对户型有较大的限制,从2006年实施至现在恰好10年,“以往的各种文件很少说取消某一种东西,这次取消是顺应了目前的市场情况”。
  邓浩志更直言,取消70/90政策符合市场要求,首先楼市正逐步由初次置业转移到改善置业,需求面积更大;其次二孩放开也对大户型产生更多需求,再有房企直接面对市场,比政策更了解需求变化,而行政指定产品是计划经济的做法;取消70/90政策符合市场主导资源的大原则。
  昨日,位于广州大道北的越秀•星汇云城板房开放,记者参观了其四个户型,发现其中93㎡四房两厅一卫的03户型将房屋使用率超过100%,主要是送了入户花园和一个小书房,另外一个明星户型——85㎡,竟然可以做成复式四房三厅两卫户型,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在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规避70/90政策。
  据记者翻查资料,2014年,越秀地产以64.5亿拍下该地块成为“2014年度总价地王”,地块是有70/90要求的,不过,在设计人员的“不懈钻研”下,成功地合理规避了。
  “‘70/90政策’,广州的开发商从一开始就没有认真地执行过,违反该政策的也没有过相应的处罚。目前全面放开二孩,90平方米的住房要求明显不合政策,所以此次取消无可厚非。”黎文江分析,现在最好卖的房子在90至120平方米,如果允许把目前库存量大的、主要是比较难卖的房子调整套型结构,的确是一个比较大的利好,“因为在以前要调整这些是比较难的”。他举例,白云区的大一山庄多年前就是规划为纯别墅,但是别墅不大好卖,现在部分申请减小户型,增加别墅套数。
  全国政协委员黄文仔:广州应该取消限购
  降首付、降契税、降准……进入2016年,利于房地产去库存的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房价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价再呈抬头之势。昨日,进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星河湾集团董事长黄文仔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线城市中广州城市拓展空间较大,房价难似北上深那样飞涨。此外,黄文仔认为,广州郊区还有很多房子少人问津,没有继续限购的必要。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一线城市房价同比大幅增长,居70个大中城市前三位。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涨幅明显落后,相对“价值洼地”更趋明显。后续广州房价会否大幅补涨呢?在黄文仔看来,广州房价历来比较理性,很少出现暴涨的情况,加上广州往东、南、北多个方向的城市拓展空间均比较大,“今年房价虽然也会上涨,但难以出现北上深那样的飞涨”。黄文仔预计,到年底,广州新建商品住房均价或在1.9万元附近,与当前均价相比涨幅不会很大。
  针对广东省政府在2月29日发布的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中提出:“广州市应及时调整执行住房限购政策的行政区域范围。”黄文仔认为,广州很多郊区的房子其实买的人本来就不多,“像番禺、南沙这些地方,库存量很大,限购干什么?根本没有限制的必要”。黄文仔同时指出,广州全市来看去库存有一定压力,但压力并不太大。广东省政府数据显示,广州市商品房库存面积为2248万平方米,而深圳市的存量只有703万平方米。
  就全国来看,房价是否存在整体性泡沫?黄文仔称,就目前地价来看,确实是非常之高,尤其一线城市,开发商在目前地价水平拿地不仅无利可图,还要面临亏损,只能寄托房价上涨来“解救”。但黄文仔指出,目前国内购房者真正投资性的不多,都是实实在在的有效需求,不像当年日本地产泡沫时期“全民炒房”,“所以要界定为泡沫也很难说”。而目前是否是入手购房的好时机呢?黄文仔的建议是,只要有需求,任何时候买都是对的。(来源:羊城晚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7:56:10
说到底,是因为央行无法控制印钞的冲动。我就纳闷,不印钞能坏到哪里?地方ZF破产?败家子哪有不破产的,破产变卖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8:15:15
房地产,曾经是中国经济的骄傲,现在他变成了中国老百姓头疼的包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9:00:37
现在大家都是因为股市刚刚暴跌,大家心里都还有阴影,所以现在比较客观冷静。现在大家一致认为现在是房市的最后的疯狂,就像股市一样,暴跌前必须暴涨。房地产本来只是一个住的地方,却因为稀缺性引起了投资投机,大家现在一定要捂紧钱袋子,坐等房价下跌,然后买房娶媳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9:15:07
一群糊涂蛋。媒体的哪些炒作宣传,谁信?要么是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前兆,要么就是完全的炒作。估计就是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房价也涨不起来了。别提这一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9:18:22
zounghy 发表于 2016-3-1 09:21
帖子开头,楼主明确自己的观点:目前在沪、广、深、京发生的抢房现象极不正常,各位网友应冷静分析对应,捂 ...
现在不光是一线城市,就连小市镇的放假都居高不下而且涨得厉害,开发商的炒作,部分ZF也利用楼盘附近的建筑、设施及其他资源进行宣传,有些民众受假象或谣言的误导购买期房现房,由于这部分人的“抢房”行为又助长了开发商等利益方的抬价气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9:42:52
zounghy 发表于 2016-3-1 11:26
恩,先套你3-10年。最惨的是房奴失业。看下文(来自天涯论坛):

今天痛骂了一个失业的房奴
婚姻闹得呗,现在房子大幅涨价,一个是地方ZF,一个是房地产商,还有一个就是丈母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19:53:25

媒体:2月土地供应收窄 一线城市楼价暴涨133%

2016-03-02 16:17: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北京)


(原标题:2月土地供应大幅收窄 一线城市楼面均价暴涨133%(组图))



相关数据


相关数据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日讯  相比于近期全国多地楼市“高烧”,2月份的土地市场则继续保持收窄趋势。据中国指数研究院3月1日发布的《中国300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情报(2016.02)》显示,2月份,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市场的供应情况和成交情况等多个数据都出现了环比大幅度下降,“去库存”力度进一步加强。但另一方面,土地的价格一年来大幅度攀升,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房价。

供应情况:推出土地面积6701万平方米 环比收窄15%

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1786宗,环比减少25%,同比增加5%;推出土地面积6701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5%,同比增加6%。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438总,环比减少43%,同比减少26%;推出土地面积1882万平方米,环比减少33%,同比减少5%。

成交情况:成交宗数及成交面积环比大幅减少 住宅类收窄明显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该报告发现,2月份,全国300个城市成交土地宗数、土地面积均出现环比大幅度收窄。共成交土地1074宗,环比减少44%,同比减少2%;成交面积3891万平米,环比减少40%,同比减少5%。其中,住宅类用地314宗,环比减少44%,同比减少21%;成交面积1263万平米,环比减少44%,同比减少18%,收窄幅度明显。

成交价格:一线城市楼面均价同比暴涨133% 拉动房价上涨

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300个城市成交楼面均价为1617元/平方米,环比上涨6%,同比上涨32%;其中,住宅类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2373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但同比猛涨47%。土地价格的攀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各地房价。

从不同城市的土地市场情况来看,一、二、三线城市的土地成交价格出现了分化。其中,一线城市楼面均价达到13335元/平米,环比上涨54%,同比暴涨133%;二线城市成交楼面均价为1595元/平米,环比下降24%,同比上涨21%;三线城市则保持小幅度上涨,成交楼面均价931元/平米,环比涨10%,同比涨1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2 20:11:00
负利率时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