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梁 发表于 2016-3-6 09:14 
附件里提出就纠正买卖差,即可以熨平经济周期。
具体方式就是实施“新投”。见附件最后部分。
从上面的转帖内容来看,阿梁大哥的办法大体来说是:印刷货币发放给国民,而国民提供免费公共服务。
1,例如说,假设国民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扫大街,则提供了更干净的环境,大家赏心悦目,文明卫生,同时减少了一些环卫工人的工资、原料购买等等。
2,例如说,假设国民提供免费的干净的饮用水,则社会福利提高了,同时减少了矿泉水等的生意收入。
3,例如说,假设国民义务种树,则增大了社会福利,其中包括更好的空气,更好的环境等(假设这能够降低医疗费用,还提高了平均寿命),包括提供了木材等资源。
同时,印刷的货币,按人发钱的货币等等,能够增加产品的购买,生产经营者的收入提高了,失业可能也下降了,库存下降了。
同时,国家税收也增加了。税收的增加,就可以发更多工资,买更多东西,提高社会福利。
那么这里的关键问题之一是:
如果印刷货币太少,则作用不大。
而如果印刷货币过多,则这些货币如何回流?
如果不能回流到国库或者全体国民的手里(即,都流入了老板手里等等),那么,长此下去,货币越来越多,就有通货膨胀的趋势,人民币的威信也有下降的趋势,等等。
也就是说,看上去这不能持久,也不能规模太大,速度太快。
看上去,这不是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