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639 6
2009-04-18

       转载一篇易中天先生的文章,有许多观点是颇值得一看的。当然不同意的也可以拍砖啊。

       原文:

       凤凰周刊:听起来,您对现在国内学术圈的气氛很不满啊!
  易中天:太差了!我就举一个例子。现在学术界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学者之间由于学术观点不同,发展为人身攻击,发展为两边的学生分成两个阵营,然后互相整对方的学生,比如说你的学生来我这里答辩,我就不让你过。
  因为看不下去这种现象,我和厦门大学的杨春时教授曾经搞过一个教学实验,就是在课堂上,我们两个人针对实践性美学这个问题进行辩论,争得很厉害,让研究生们在一旁听。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明白,我们俩虽然学术观点不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好朋友。
  凤凰周刊:这个教学实验的效果如何?
  易中天:没坚持多久,哈哈,主要是因为我们发现学生们听不懂我们在吵什么。
  凤凰周刊:好像您对现在的学生也不太满意。
  易中天:他们确实不行嘛!现在一些小愤青成天说我学术功底不行,我看他们才不行。不过话说回来,错不在他们,而在于现在的高校教育。在我看来,自从教育部对高校进行所谓的教学改革,也就是采取量化管理之后,中国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教学质量就不断下滑。陈丹青先生在谈起这个问题时用的是工具理性批判的思路,而我更同意李零先生的看法,那就是量化管理把高校变成了养鸡场。在这个鸡场里,老师根本没有心思好好做学问,好好带学生,光忙着生蛋了。
  凤凰周刊:养鸡场?
  易中天:对啊。就是规定从讲师变成副教授,你要生多少个蛋;从副教授升成教授,又要生多少个蛋。还规定这几个蛋要生在什么地方,比如权威刊物、核心刊物什么的。天天都在那儿数蛋,就在最近,又突然对你说:哎,你得生些“创新型”的蛋!我的回答是,滚你妈的蛋!
  凤凰周刊:哈哈,那在您看来该怎么样呢?
  易中天:有蛋则生,无蛋则养。孟尝君还养士三千呢。
  凤凰周刊:但问题是,从助教、讲师,到副教授、教授,总是需要一个评定、审核的机制,不用量化,用什么?校长一声令下么?那也会有腐败问题呀。
  易中天:这个问题,我还真的好好想过。要想评出真教授,而不是“真的假教授”,首先要相信评审人的学术良心和学术眼光;其次,评审人与申请人应有一定距离;第三,就是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简单地说,是“一本书主义”。
  凤凰周刊:听您的意思,这方案您已经想得很明白了,愿闻其详。
  易中天:首先,要评选教授的人得提交自己的代表作。代表作最好规定为一件,至多三件。现在学风之所以糜烂,就因为太讲数量。别人的成果车载斗量,自己的材料薄如蝉翼,就觉得脸上无光,也有风险,只好利用电脑拷贝拼贴,滥竽充数。这是学术界“非典型腐败”病源之一。如果规定代表作之外的成果均不算数,此风立刹。
  到具体评定那天,申请人作一次学术演讲,内容规定为代表作中最有创见的精华部分。演讲之后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由听过演讲的本系或本专业全体教授、外校同行和本校非同行若干人组成。在答辩之后,即行投票,投票结果即为终审。校职称评审委员会不再投票,只受理举报和申诉,也只有在发现上述过程中有不正之风和程序错误时才能行使否决权。
  这一方案有四大特点:

        第一,“以代表作代硬指标”,将促使所有教师在学术质量上下工夫。

        第二,“以答辩代武断”,给了申请人申辩的机会,职称的晋升也不再操纵在少数人手里。

        第三,“以学术代行政”,答辩委员会主席权力最小(不能提问)风险最大(唯一公开投票者),玩弄权术者无用武之地。

         第四,“以公开代暗箱”,几乎全过程都在众目睽睽之中公开进行,因为谁都知道,越神秘,越腐败;越公开,越公正。
  凤凰周刊:您有没有向教育部提交这一方案?
  易中天:为什么要向教育部提交?在我看来,教育部最好什么都别管,学学“无为而治”,好好领会“不折腾”的精神。大学的事情就该让校长管。像武汉大学的刘道玉、南京大学的曲钦岳,都是我最欣赏的、深深敬佩的校长。
  没必要“整体性地”走出书斋
  凤凰周刊:话说回来,您现在已经不用受“养鸡场”那份气了。大众媒体让您成了文化名人,并且——我猜想——改变了您的人生。对于当代的中国学者来说,没有什么媒介比电视更能帮助他们学术思想理论的传播了。
  易中天:你说得一点不错。所谓“媒体”,也就是媒介、载体的意思,相当于交通工具。对待交通工具应该是什么态度呢?也就是“利用”吧!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自己走,但肯定快不了,也远不了。要想又快又远,就得坐飞机。不过坐飞机可能会失事,肯定比自己走路风险大。可惜,我还很少听说为了保险,不坐火车或者飞机,自己从厦门走到北京的。电视,就是媒体当中的飞机。它的好处,是传播迅速,面也广,坏处是会放大你的缺点。问题是,你既然选择了这种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传播媒介,你就得连同它的坏处一并接受过来,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
  凤凰周刊:那您建议中国知识分子整体性地走上屏幕,跟您抢饭碗么?
  易中天:说实话,我不赞成。“整体性地”走出书斋,走向大众,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干嘛倾巢而出呢?总得有人看家吧?再说了,统统出走,走得出去吗?你以为走出书斋、走向大众就容易呀?实话实说,难得很!首先,你要豁得出去,比方说,不怕别人说你“不务正业”,不在乎丛林中的暗箭难防,舍得掉体制内的种种好处;其次,还得能让大众接受。别以为你是什么牛逼哄哄的“大学者”、“大人物”,肯“放下架子”走向大众,大众就会感恩戴德夹道欢迎。没有的事!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谁也不在乎谁,人家凭什么呀?你得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才行。由此可见,走出书斋要有胆,走向大众要有才。这两条,我看十有八九做不到。所以我的意见是十之八九留在书斋,百分之五走向大众,还有百分之五不妨观望游移。依我看,那百分之五能够不受干扰地走到底,就阿弥陀佛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8 22:49:0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4-19 09:11:00
据说美国的PROFESSOR都是DOCTO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9 10:32:00

也只是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初步探讨一下,看看也就算了,中国社会体制,制度情况下不得不面对很多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9 12:30:00

易中天:对啊。就是规定从讲师变成副教授,你要生多少个蛋;从副教授升成教授,又要生多少个蛋。还规定这几个蛋要生在什么地方,比如权威刊物、核心刊物什么的。

确实是高校的实际情况,不过现在也没有很好的方法来评讲师,否教授和教授,不用这些还能用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9 14:11:00

 

以下是引用ling0617在2009-4-19 12:30:00的发言:

易中天:对啊。就是规定从讲师变成副教授,你要生多少个蛋;从副教授升成教授,又要生多少个蛋。还规定这几个蛋要生在什么地方,比如权威刊物、核心刊物什么的。

确实是高校的实际情况,不过现在也没有很好的方法来评讲师,否教授和教授,不用这些还能用什么呢?

   他在下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评选手段,我还着重分开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9 18:50:00

第一,“以代表作代硬指标”, 第二,“以答辩代武断”, 第三,“以学术代行政”, 第四,“以公开代暗箱”。

这些设想看似很好,但是要是正的实行起来恐怕真的很难(以中国这种几千年传下来的文化传统来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