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4109 18
2009-04-19
纳什均衡能够否定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吗?
黄焕金
纳什均衡被学者们看作对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自由市场经济的重大挑战,因为纳什均衡认为:在非合作博弈中,每个人所选择的最优策略,并不能导致这些人总体上的最优策略。而“看不见的手”则认为:每个人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一定会使社会利益最大化。纳什均衡的经典案例就是著名的“囚徒困境”,在不能串供的情况下,同案囚徒中的每个囚徒所作出的他认为最好的选择,并不是这些囚徒整体上所能够得到的最好选择。
人们就是据此而对亚当斯密的理论提出挑战的。
但是在本人看来,用纳什均衡来衡量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之合理取舍,似乎显得太过简单了些。亚当斯密理论的意义范围,要远远大于纳什均衡。为什么?我们不妨拿囚徒困境来研究一下。尽管囚徒困境使囚徒们无法得出对他们整体最有利的结果,但是,对于设置这个囚徒困境的另一方(假设是警方)来说,他们不是通过囚徒困境而获得了最大成绩吗?反过来看,如果囚徒们都一致选择否认罪行,警方对他们就没办法处理,这样,对囚徒确实具有最大的利益,但却最大程度地损害了警方所代表的正义方的利益。可见,在社会整体层面看来,尽管囚徒困境对囚徒们不利,但却恰恰对社会本身有利。再说到市场经济方面。行业中供给方的互相竞争,在许多时候确实具有囚徒困境的特征,即这些厂商既希望别人将价格定高一点,又希望自己的价格是最低的从而最招引顾客。这样,互不信任便产生了囚徒困境,从而使每个厂商都把自己的产品价格调到最低,价格联盟遭到破坏,最终对他们构成不利局面。但是,对他们的这种不利,却恰恰对购买他们的产品的消费者有利,因为价格下降肯定对消费者有利。而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正是指这种通过自由竞争而实现的社会利益最大化。可见,亚当斯密理论并不是狭隘的囚徒困境可以衡量的。亚当斯密理论被人称为“放任自由”,原因就在于他要通过放任自由政策而破除行业垄断,通过消费者获得更廉价商品的方式来增进一个国家与社会的财富与福利。这一点在今天仍然具有基础性意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无非就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矛盾,这个矛盾不仅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也存在于任何一个人身上,是任何一个身上的基本经济矛盾,因为任何一个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每个人,既要通过生产活动而获取收入,又要通过消费活动而花费这些收入,以维持自己的生活。每个人,在参与生产活动时都希望相应产品的价格越高越好,而在进行消费时又都希望相关产品的价格越低越好,这样就 构成这种矛盾。而亚当斯密理论则明显要通过倾向于消费利益方,来实现他的“国富”思想与目标,这也即是他的“放任自由”市场经济的思想实质。这个放任自由对于生产方是一种强大的压力,而对消费方则是巨大的利好。当然,也有人认为放任自由有可能在生产方形成“适者生存、赢者通吃”的市场垄断,从而走向亚当斯密理论诉求的反面。这当然是需要加以警惕与抑制的;而这就是政府的一个基本责任。因此,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不需要政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4-29 06:33:00

    楼主的观点是正确的,其论证也很充分。对于纳什均衡和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观点我在新近完成的一本书中做了这样的论述:

    那么,为什么纳什均衡是正确的,而表述起来又与斯密的观点相悖呢?这是因为没有理解价值的真正含义,把价值的大小理解反了。如果我们认为这两个人由于小偷的罪行相当于生产出了十年的监禁,实际判刑就相当于他们的“需求”,当然每个人都稀望这种“需求”越小越好;即使罪行的价值越小越好。要是双方都出于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而始终不承认,其结果就是每人都能获得最小(1年)的监禁而照样平衡。此时每个人并没有在为对方着想,绝不是想从对方身上获得利益,使价值最大;倒是相反,每个人都想使自己的损失最小,使生产出的价值最小,只是因为无法勾结或者说是共谋这一结果在当时已无法实现。为此他们只能退一步,仍然在为自己考虑,在第二个损失最小处得到了交换即实现了均衡。在前后两种思考过程中,每个人始终都在为自己考虑着,只不过让人觉得:一方的损失越小,另一方的利益越大。这其实是把一方的一半的问题不自觉地挪到了另一个人一半身上的结果,使得综合的结论出现了谬误。因为等价交换是两个人的事,所以我们应该这样表达两个人的利益:一方损失越小,这一方(不是另一方)得到的利益越大(另一方的损失越大而不是利益越大);反之,这一方损失越大,这一方得到的利益越小。要是双方的损失都很小,则双方得到的利益都很大;反之,双方的损失都很大,则双方得到的利益都很小。如果始终这样思维,都用价值来做为评判的标准,纳什均衡与斯密的观点就不存在什么矛盾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6 09:31:00

In the movie a beautiful mind, Nash said " The Wealth of Nation wrote, in a group, if anyone do the best for himself, it will be the best for the group. But it is wrong. People should do the best for himself and also, best for the group..."

Here, take Prisoner's Dilemma for example, the group should be the prisoners, not whole societ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6:22:00

怎么看着不对劲,直觉告诉我LZ的观点不对。上网搜了下,找到答案。

1。黄先生对纳什均衡的概念理解错误,纳什均衡中博弈状态下个体的最优策略并不是他非博弈状态下的利益最大化选择,在纳什均衡点中,所有个体的最优策略同时构建成整体的最优策略,也同时使博弈状态下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换句话说,使所有人静态利益都得到最大化的均衡在非合作博弈中并不存在。

在囚徒困境中,纳什均衡中的最优策略同时是个体非博弈状态下的次劣选择,但在博弈的纳什均衡中却达成个体与整体的最优化选择。而通常所说的困境与集体化悲剧是依据非博弈状态下的评定标准,对广泛意义上的个体而言的;但对于博弈状态下,囚徒困境仍然是该机制下整体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因而也就成为稳定的均衡。

博弈状态与非博弈状态的评定系统混为一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2。囚徒困境中警察并不是博弈的参与者,而是机制的设计者,将机制外的利益纳入系统内考量并不正确,与上述情况一样,会造成评价标准混乱。此外,囚徒困境特征广泛存在,不仅存在卖家之间,也可能存在买家之间;不仅存在罪犯之间,也可能存在警察之间。如果黄先生认为卖家之间的囚徒困境对社会有利,那么买家之间的囚徒困境呢?又或者警察之间的囚徒困境呢?

3。纳什均衡并不完全否定无形之手,但他戳破了自由放任主义对无形之手的夸大与神化,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最优结果却未必达到他理想的初衷,均衡妥协是达到最优所必须的。

囚徒困境揭示了无形之手失效的某些情形及其原理,人们从利己的初衷出发,却未必能达到利他的结局。这就否定了无形之手是万能与高效的论点,事实上囚徒困境特征在社会层面的广泛性,说明没有任何一个机制是万能的。

打破囚徒困境的方法之一,就是在重复的博弈过程中引入道德与法律的奖惩机制,改变博弈者的收益评定标准。这就为有形之手的介入提供依据,但这并没有排斥无形之手,更没有证明有形之手可以完全取代无形之手。

而博弈论所推崇的均衡观念,则能为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之间的机制共存提供某种启示,那就是市场在追求均衡的过程中,机制与手段也应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均衡。
引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2d81270100d42b.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3:33:00

谢谢你的回复。(=

我认为Nash Equilibrium的本质是一种稳定状态,即对任意一参与人而言,给定其他参与人的行动,他没有动力去改变他的行动。在理性人假设下,每个人对其他人的最优反应构成的结果就是稳定的,因而他是一个NE。

“在纳什均衡点中,所有个体的最优策略同时构建成整体的最优策略,也同时使博弈状态下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我认为这个命题是错的。个体的最优策略,不一定是整体的最优策略。在囚徒困境这个例子里,个体的最优策略构成的结果是两个人都认罪,而整体的最优策略构成的结果是两人都不认罪,但后面这个在这个一次性非合作博弈中不是纳什均衡,因为他不是一个稳定状态。所以,这个例子就可看出,个体的最优策略并非构成整体的最优策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2 20:16:29
请教下副教授:"一方损失越小,这一方(不是另一方)得到的利益越大(另一方的损失越大而不是利益越大);反之,这一方损失越大,这一方得到的利益越小。要是双方的损失都很小,则双方得到的利益都很大;反之,双方的损失都很大,则双方得到的利益都很小" 能不能阐述的更明了点啊...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