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1362 0
2016-03-07

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这几年旅游业确实有点一年比一年火的势头,无论是从每年的两会一次次把旅游业推高到了更高度的政策导向,还是全国各地政府都对发展旅游业趋之若鹜的发展现象,还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走出去“看一看、瞧一瞧的”的人生愿望诉求,这一切都在可以看出旅游业蓄势待发进一步发展的势头。如何理性的看待旅游业,认识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将有利于我国的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智科博产业经济研究院规划师李晓军经过分析后认为应该把发展旅游做为十三五期间最重要的事来做,主要包括以下5方面理由:

1.人类进入广义体验经济时代使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的附加值在不断的提高,更多的人从传统的单一枯燥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开始进入新的服务行业,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服务的频率在不断加大”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形态向更高的“服务形态”—体验经济转变。按照马斯洛人类需求等级来看,人们在消费需求开始从获取单一“吃、穿、住”的产品,向更多具有“故事性、体验性”强的产品转变。这个时候这个人类世界开始变得更加感性起来,“体验不同”成了这时代最大的经济发展动力源。而旅游做为体验经济中最重要的生力军,理应表现中更多的发展潜力。其真实性和感官体验也不是目前的网络和数字化产品所能替代的。

​2.互联网冲击下的文化生态变迁使然

《长尾理论》的作者安德森在书中写到“大规模化生产、资源财富在少数人手里只是工业经济时的短暂现象……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出现了长长的长尾”,伴随着经济形态的变化,人类的文化形态将重归个性化、多元时代“短头的“热门产品”和“流行文化”未来将被无数中的“利基(小众)市场”瓜分。除了我们常讲的线上线下结合的“社群经济”外,在我们的实际区域发展中,如何放大一个“区域文化和品牌”利基除了靠品牌再定位外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旅游来让“世界消费你,体验你、关注你”

3.我国极其富有“纵深感”的国情使然

(1)从物理空间的纵横纵深感看。我国疆域辽阔,自然景观各具特色,差异化明显,满足了人们各种的审美和感官体验诉求;(2)从历史的纵深感看。我国具有灿烂的文化传承,先祖们在这片土地栖息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自资源;(3)从人文生态的纵深看。不仅仅是我国做为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种不同的文化风情和风俗,就是我们汉族本身由于在长期的小农生态背景下,也保留了各自不同的民俗风情,如果能合理挖掘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4)从我国区域发展的纵深看。我国有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别和东西部发展差距,按照“有差距就有势能”经济现象,有利于人流、资本流等流动…………以上这些都符合旅游经济的“体验不同”的特征,无论是吸引国外游客,还是促进国内各区域间的“互动旅游”,都对区域的再平衡发展有着巨大前景。

4.旅游业什么都能“+”的产业特性使然

旅游业具有的开放性、动态性、包容性和无边界特征,像互联网一样都是一种交流和体验经济。和“互联网+”一样,也可以有旅游+”思维引领区域发展。我国可以积极实践旅游对产业经济、区域文化、新型城镇、生态环境、文明开放、人居环境的全面整合和带动作用。


(文章来源:中智科博产业经济研究院 旅游+产业经济。旅游业和各种产业都有耦合联动作用,发展和和其高度耦合的产业,建立如:旅游+会展、旅游+健康产业、旅游+热带特色农业、旅游+总部经济、旅游+绿色工业等多元的产业发展格局。


(2)旅游+区域文化。积极发挥旅游的文化作用。充分和当地文化资源、民族民俗特征结合,促进历史遗产的鲜活化,弘大三亚的文化 ,促进其区域品牌提升。

(3)旅游+新型城镇。以“全域旅游化”为引领,对区域的城镇发展载体和城乡风貌特色进行有效优化和提升,以“城市旅游化、园区园林化、商业休闲化、乡镇特色化、农业景观化、交通绿道化、遗产鲜活化”的发展理念塑造城市的发展本底,形成新型城镇典范。

(3)旅游+区域生态。发展旅游的同时兼顾区域生态保护,通过旅游促进人们的环境保护保护意识的提高,促进人们对“绿色资产”的认识和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

(4)旅游+人文外交。可以充分发挥旅游外交中的作用,使一些区域变成国际文化交流、第二外交和国家形象展示的窗口,。

(6)旅游+人居环境。把旅游和当地的人居环境结合起来,通过旅游来促进当地城市风貌、城市基础设施的提升,提升当地的人居环境,促进当地民生事业发展。

5.我国旅游业发展落后的现状使然

尽管我国貌似旅游业风风火火,但现在的旅游业在GDP的比重还很小,在中国只占3%。但是这个比例正在快速增长。在发达国家,旅游业的占比是中国的好几倍,制造业的占比不到30%,而且还在不断下降。相对比的,旅游业的占比正在上升。发展落后的劣势实际上也蕴含着具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总之!旅游业确实是我国未来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关键看我们怎么好好做了,至于具体的发展战略和策略,(关注微信号:zhongzhikebo)下次分晓!

(作者:中智科博产业经济研究院规划师李晓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