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338 0
2016-03-08

3636.从星球表面热层的屏蔽作用看“氕”元素的由来

2016.3.8

由于宇宙射线的冲击,任何星球表面都可能存在热层,温度高达摄氏数百度到摄氏数千度。氢同位素“氕”的燃点只有摄氏570度,甚至更低。因此,不可能通过热层的屏蔽作用。那么,星球上的“氕”元素来自哪里呢?

星球表面的热层来自宇宙射线化学成分与星球表面物质成分撞击产生的核裂变,同时形成核聚变和星球表面物质成分,包括大量偏电荷光子。宇宙射线的密度不同,核聚变的深度就会不同,星球表面的物质成分也会有所不同。地球所处的位置主要形成碳、氮、氧三种生命元素,所以地球表面生机勃勃,太阳系的其他星球死气沉沉。

核聚变是吸热反应,所以热层存在极限,地球热层以下的温度在摄氏零下85度。

温度显示偏电荷光子的密度,一定密度和比例的偏电荷光子可以聚变成化学元素,“氕”元素的形成温度在其裂变温度以下,只能在星球表面相对低温的区域形成。所以,地球表面的“氕”元素只能形成于地球表面热层以下,岩浆以上的区域。其相对较低的裂变温度,使其成为能源物质。

“氕”的离子形态就是质子形态,是所有其他化学元素的基本成分,与中子的差别仅仅是一个偏电荷光子的差别,不同数量的质子、中子对形成所有其他化学元素,而其他化学元素表现的相对稳定性使“氕”元素、“氕”化物成为普通能源物质。

热层以下的低温区域是“氕”元素形成的主要区域,也是氢离子的密集区域,因为正负偏电荷光子的比例适当。由于正物质星球对偏负电荷光子的排斥作用,星球表面的其他区域形成“氕”元素的概率大大降低,但不是没有可能,因为正负电荷的聚变和任何燃烧现象都可以产生一定比例的正负偏电荷光子。

太空背景温度只有2.74K,但正反物质星球分别提供正负偏电荷光子,仍有可能形成“氕”元素。所以,“氕”元素成为主要的太空元素。

传统观念认为地球上的油气资源来自远古生物的转化,可为什么聚集在少数区域?并且分布在地质断裂带附近?从火山大量喷发二氧化碳气体来看,二氧化碳的聚集可能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的聚集,因为“氕”元素置换氧元素,就像“氧”元素置换“氕”元素一样容易。而只要有适当的正负偏电荷光子密度,“氕”元素可以自然形成,这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地下水资源中的氧原子如果能被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轻易置换,也可以形成油气资源。所以,油气资源无机成矿的可能性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