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教与信己
作者:肖演东
相信某种教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促使伊斯兰教、佛教和基督教这三大宗教在历史上经久不衰并且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的诸多方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上述这种归属感却是源自于不安全感。如果我们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审视各种教,不难发现,无论哪一种教都会涉及到等级。比如伊斯兰教中的安拉、佛教中的佛祖、基督教中的上帝等,都是处在人之上的更高级别的存在。人一旦信奉某个更高级别的存在并设想自己置身于这一存在的指引或者护佑之下,内心的不安全感往往会得到缓解。归属感正是在这种不安全感被弱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换个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那些信奉某个更高级别的存在并设想自己置身于这一存在的指引或者护佑之下的人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自信。比如相比伊斯兰教中无所不能的安拉,人实在显得过于渺小,以致于只能是安拉的从属。从属意味着只有安拉能有自主想法,人只能依从。而事实却是,人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才获得了各种有用的知识和发明了许多实用的工具。人并非通过信奉某个更高级别的存在而直接获得有用的知识和发明实用的工具。即便是中国人曾经信奉的孔教,我们也能从中看到等级。在孔教盛行时,孔子被奉为圣人。相比圣人,凡人显得渺小平庸。而事实却是,孔子只是凡人。
当人能直面内心的不安全感时,他或者她往往能对各种教作出理智的评判。换句话说,各种教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人不能直面内心的不安全感。当人直面内心的不安全感时,他或者她不难认识到在人和人之外设定等级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因为这种等级的设定意味着人要被支配,而且人实际上不能与其信奉的某个更高级别的存在进行直接交流,最终往往演变成少数自称能与这个更高级别的存在进行直接交流的人支配那些盲目信奉的人。也就是说,最终会变成在人与人之间设定等级,而且这种等级的存在会极大的限制人们进行自主思考和行动。
相比信奉某种教,相信自己则能让人获得极大的自由和感受真实的幸福。笔者已经在《21世纪的营销方式》一文指出,人类的幸福感可以有多种来源,比如亲近和融入大自然,与别人建立真挚的感情,从事自己感兴趣或者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活动等。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自然而然地亲近和融入大自然,自然而然地与别人建立真挚的感情,自然而然地从事自己感兴趣或者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活动等。对于一个信奉某种教的人来说,上述行为都会变得不自然,因为他或者她的种种行为是基于所信奉的教条而不是出于自己真实的意愿。
可以这么说,多数人信奉某种教的根本动力在于逃避不安全感,而逃避不安全感恰恰会让人经历这样那样的不快乐或者活在一种与自己真实的意愿不相符合的虚假的幸福当中。由信奉某种教转向相信自己对任何人来说都有重大意义,因为这是一个人由逃避不安全感转向追求和感受真实的幸福的全方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