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2880 13
2016-03-13

经济发展的同时,总耦合各种那样的三农问题。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一直是市场的难题,如何处理好ZF与市场的关系,如何保障农民收益和权益,有很多需要做的尝试和改革实践。


土地不仅仅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虽然最近这些年,农民家庭年收入中外出打工比重更大),而且土地也是农民的养老保障,而且土地的收益是越来越差了,虽然ZF已经不对农田征收粮食税,还提供补贴,但农民的生活水平同城市人的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了,而这种差距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


如何进一步提升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甚至尊严?土地确权凸显重要。土地分为农地(耕地)和建筑用地,而对于农村土地集经营权、所有权和承包权,而往往农民是没有土地所有权的,所以呢,就很难实现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以及入股等方式带来的收益,正所谓“耕者有其田”,其实更多的是有田却无权,这里的权,指的就是所有权。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有着很多的故事,大体上有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8年,这十年称为黄金十年。在1978---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中央政策认可,粮食总产量从4000亿斤增加到8000亿斤;1983---1988年,进行有关推动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主要是乡镇企业突起和“乡政村治”。


第二阶段,1988---2002年,曲折的十五年。1988---1991年,联产承包的双层经营;1992---1997年,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转制和重组;1998---2002年,进行农村城镇化,并开始了“圈地”。


第三阶段,2003---2007年,历史跨越的五年。进行“税费改革”、“新农村建设”: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


2008年以来,开始了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如山东枣庄的“一证一所一社”,即村集体拥有所有权、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合作社拥有土地经营权,但更多是政策性导向下的农村土地改革。


承包地现状


1)      人均耕地少,农户对土地依赖性强,城乡土地收益差距大;


2)      承包地规模小、质量较低;


3)      承包地流转市场不规范、意识形态层面;


4)      承包地流转途径比较单一。包括自己或亲朋好友(转包)和ZF或中介组织(出租);


5)      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主要因为a)相关体系不健全;b)农民自身法律意识薄弱。


承包地改革路径


现阶段,承包地流转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土地的不稳定性,也就是产权不明晰。此外,城乡收入差异的根源在于:1)农业占GDP比重越来越低,不足10%2)户籍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民向城市流动,得不到相关的制度保障。


而研究农村问题的同时,其实也就是研究城市化问题,换句话说,分析承包地流转问题也就是分析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问题。


改革的基本原则:两条路并行不悖,三权分置。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


归纳之下,承包地流转现状改革路径主要有:


土地合作社。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由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或林地经营权)的农户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为解决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零星分散、效益不高、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自愿联合、民主管理,把家庭承包土地(或林地)的经营权采取入股、委托代耕和其它流转方式进行集中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的农村互助性合作经济组织。


土地合作社是对家庭经营模式的创新。主要是现行的家庭经营模式无法回避三个方面的矛盾:(1)家庭小生产与规模效益之间的矛盾;(2)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3)农业基础设施滞后与现代农业要求之间的矛盾。


规模化经营,改变细碎化,反“公地悲剧”。一般的农田按质量分为好、中、差三类,农民分得的田中三类田都包括,种田是碎片化的,而且“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这样就难以实现规模效应。而例如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工商企业进农田之类的新型经营模式,可以有效规划农田使用,以期达到最优化效应。


良好的愿望不易成就较好的结果,个人理性并不意味着集体理性,在通牒博弈的农村里,高级的制度设计也需要各个农民以及ZF、城市人的努力,不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可能只能成为历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3-13 21:10:09
许光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第一讲) - 豆丁网
http://www.docin.com/p-1485596610.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13 21:14:4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13 21:34:40
土地供应总量的土地出让总面积是什么啊?出让几次都算一次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13 23:53:52
那么多三农专家,社科院养那么多研究员,那么多中央智囊,我看也没个好办法,没个清晰准确的指挥方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不了解农村真实情况,只是觉得:一、从长远的历史发展看,土地私有化是必然趋势。最糟不过公有制。像以色列基布兹那样当然很好,只要是自愿加入,不是强迫老百姓的,爱聚集在一起搞共产主义就搞呗,那是人权和自由,但是中国人的人心能达到那样水平吗?何况以色列还有宗教因素在里面的,中国人有吗?中国驻以色列大使谈:基布兹也面临勤快人养懒人、效益下降的问题,有的基布兹实验搞责任制,年轻人拥护,一些老人反对,搞了实验后一结算,收入提高了,反对的人就少了。
二是中国农业是不是要所谓"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问题。这种人的思想是落后于时代的。中国多山,山区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应该留给猴子生存。中国山区生产粮食是完全没有优势的,为什么要把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的平原荒起呢?像四川的丘陵搞搞经济林、蔬菜就行了,山区的人应该撤出来,不用ZF指挥,年轻人也会离开的,很多山区农村必然消失。如果和普世的价值观一致,还担心歪果仁封锁我们粮食?关键在价值观,不要另搞一套,其实是言行不一、逻辑不通。
三是乡愁的问题,一些人是带着文化怀旧情绪谈这个问题,但城市化是大势,无论发达国家落后国家,人口必然向城市集中。一位中国女子在加拿大买地当农民,讲:加拿大农业那么发达,ZF对农民的扶持多大,农民即是农业专家又是农机师,又懂期货,水平高着呢,但农村年轻人也不愿意搞农业,老的农民最终只有把土地卖了进城了,一些农民就不断收购周围农田扩大自己的规模。中国农村必然有些会消失,这个势头很明显了,是不以人的好恶为转移的,有的农村文化作为文物想法保存、记录就行了,像京剧一样,说振兴那是不可能的,骗人的,必然走向文物,想法保存就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15 08:33:32
谢邀请。看看再发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