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GROUP 发表于 2009-7-9 15:27 
说的好,满意度调研的得分只是个参考,是个index,最多可以反映上下变动的趋势,关键在于获得客户满意的渠道,这些给企业提供了改进方向和意见。这也就是说过程事实上是最重要的,而结果只是过程的一个体现。
另外您对ACSI和它之后所衍生的NCSB,ECSI是如何看待,ACSI对于质量的表述感觉上是比较模糊的,而之后的NCSB和ECSI都在质量期望和感知上有了很大的变动,NCSB引入了servqual模型做为质量的结构,而ECSI除了使用了image之外,还把质量分割成为了硬件和软件两种。我想请教您的是,对于被访者来说细化的质量表述好还是不好?而细化的质量表述又会对之后的结果有什么影响?
NCSB是什么?应该是NCSI(韩国顾客满意度指数)吧;或者是SCSB(SWEDEN CUSTOMER SATISFACITON BAROMETER)?
虽然ECSI增加了Image(是在ACSI之后衍生出来的),但是ACSI一直没有变. Claes Fornell在CFI内部刊物上写过一篇文章介绍顾客期望(EXPECTION)时说,顾客期望值得的构成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另外,顾客的期望还取决于顾客自身的一些背景因素,比如教育\个人经历\所处环境的政治经济因素等等,如果把品牌单独罗列出来,那么其他因素又该怎么处理呢(这是我说的,不是教授说的);
不过,对于企业来说,品牌的确是一个需要关注的因素.但指数模型(无论是NCSI,ECSI,SCSB还是什么其他国家级发布的指数)最主要的目的是预测国家经济,指导行业方向,而不是对企业的具体经营行为做分析.
ACSI传入中国后,很多人困惑于ACSI模型"太宏观",因此在这个模型上七加八减(国内很多学者教授都做了这样的事),事实上这是不对的. 之前提到到那几个指数,EPSI,NCSI等,无论增加了什么,方法和技术上都还是与CFI机构合作,因此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中国吗,政府部门和一些高等院校都曾经组织学者或教授到美国学习,合作没谈成,回来后就自己搞"研发",因此,到现在许多号称满意度指数的发布,虽然说"借鉴了美国ACSI的方法",事实上,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分析方法,完全与ACSI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首先,ACSI模型是建立在计量经济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之上的一个理论模型,它最大的贡献除了图表中的那几个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它背后的数学关系; 用教授的话讲,它是超越了行业特征和地域特征的,是用于"经济预测"的. (教授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将ACSI用于资本市场,并成立了一个ACSI基金)
这并不代表着这个模型只能做宏观分析,为了更好的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具体的经营活动中,教授成立了CFI(Claes Fornell Intrnational)公司,并明确的对这个公司的目标做了定位,
CFI的目标是回答企业的一个最基本问题:
企业如何在ACSI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独特性”去改善或提升客户感知/体验?如何找出在复杂的客户关系中,影响“这个企业”客户满意度及经营成效的最大因素? 如何了解每一项决策所带来的影响
—— 无论是战略性的、或是操作性!
所以,我做的事情就是,根据ACSI的方法,为企业设计适合他自己的"运营模型"(完全以客户"对该企业具体的经营行为"的感知或体验为设计前提);帮助企业了解有效的发展策略与措施(也就是满意度和企业经营成效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做满意度调查);
另外,将质量感知拆分为"产品质量感知"和"服务质量感知"还是有一定意义的.特别是针对制造业,研究发现,当产品质量差异较明显时,它对总体上的客户感知影响较大,那个时期的企业显然应该在产品上多下工夫; 随着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服务就成为了竞争重点(服务对总体感知的影响大过了产品), 这个时候如果谁忽略服务,谁将成为客户首先被抛弃的对象!
不过,对于服务业,这样的区分显然没有意义.
NCSB是挪威客户满意度指数(NORWEGIAN CUSTOMER SATISFACITON BAROMETER),这也是出自密歇根大学的Johnson教授之手,不过他应该算是Claes Fornell的弟子了吧。NCSB最大的不同是在输入端引入了SERVQUAL模型,把质量结构化的定义为了SERVQUAL的5个方面。
我明白了,其实ACSI可以说是简化版的CFI模型,通过简化版的CFI才能做到跨行业的指数比较,虽然您说满意度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单纯在ACSI的领域,企业和行业的stakeholder关心的还是在总体满意度的指数层面上。
坦白说我不太同意您关于服务行业区分质量感知没有意义,打个比方,酒店业和餐饮业都算是服务行业吧?前者,我们可以把质量拆分为酒店硬件质量也就是“产品质量的感知”,和服务员的服务质量也就是服务质量的感知。而后者,更加可以拆分为菜肴的质量,和服务员的质量。
而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的把服务质量加以拆分,就可以找出更加详细的诸如SERVQUAL模型所涉及到的,反应,硬件,可靠,保障和关怀这5个方面。这也就是NCSB做的事。
而且事实上这样细化的质量拆分,对于制造业来说反而是意义不大,所以我们会看到NCSB里面,基本没有涉及制造业的调研,只有汽车,但是也是关注在汽车4S店的服务质量上。
其实我想向您请教的是,在满意度调研过程中,对服务质量的细化深入研究,会对我们的结果有什么影响?虽然这可能会增加我们的研究深度,但是对精确度貌似又会有了质疑,就像您所提及的Claes Fornell教授的内刊中所说的,把期望拆分为image和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事实上是不科学的一样。这让我很头疼,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