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去产能正落实成为各地方竞相完成的具体指标。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平教授的此篇文章,重点讨论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
他撰写近万字长文,提出不少振聋发聩的观点。陈平教授认为,理想的美国市场,其过剩产能的周期变化很大。例如,美国钢铁设备的利用率在40-105%之间大幅振荡,从来没有实现什么稳定的均衡。振荡的平均周期在7年左右。
“目前‘僵尸企业’的提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必须搞清所谓的僵尸企业,究竟是技术上已经落后必须淘汰,还是市场波动引起的资金链的断裂?亏损企业的产品究竟是有实际需求的民生产品,还是脱离或有害的商品必须销毁?”
他认为,化解办法必须要区别对待,不应重复美国倒牛奶的悲剧,而是要发挥中国现有体制中的社会主义优势。
产能过剩成为本次两会的焦点问题。就在两会期间,中央和地方ZF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化解过剩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的反应似乎和政策意图背道而驰,包括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和海外铁矿石的价格暴涨,以及实体经济继续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两会期间代表和部长们的讨论,虽然纷纷献计如何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来化解过剩产能,但对如何发挥市场和ZF的作用充满矛盾。
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体宣传不懂得产能过剩正是市场机制失灵的结果,不可能只靠市场机制去解决。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看清现实,才能对症下药。否则只会理论脱离实际,误国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