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过剩产能也要一分为二,在目前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出现产能过剩是正常的,经济下行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问题是这些产能能不能转向升级去补产品线中的短板:
1、我国电子产品进口总额超过石油。我们的c919大飞机飞控系统等数字化设备也是靠进口,波音到中国来“外协加工”机翼,不是他们做不了,而是为了降低成本。我们的外协配套则是我们做不了或者说做不好。
2、我国的材料工业相当落后,尤其是仪表仪器行业的传感器敏感材料大多依靠进口。而日本打“日本制造”的翻身仗,首先就是在材料、工艺质量管理上下足了功夫。
3、我国的冶金产品技术标准远低于国际水平,我国的特种钢材,尤其是不锈钢和磨具钢、硬质合金材料都受制于人。
4、我国的仿制药发展状况也不理想。我国的制药工业是药企改革拉郎配:“小而全”、“大而不强”。产学研相互脱节,形不成开发和成果转化一条龙。
5、不是不能做好,而是粗制乱造。我们连普通的马桶盖都做不好(支架底部与座圈底部不在一个平面上),该打嘴巴的是我们自己。
6、我国的制造业中的产品链,几乎没有一条是我们完全自主掌握的。
7、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技术标准本来就水平不高,也不完善。现在国标GB又大多改为推荐标准GB/T,“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现在卖家不是问你要什么标准的产品,而是问你要什么价位的货,这也是中国特色。
8、高新技术并不意味着就有相应的经济效益,有需求才是硬道理。当初美国的“依星计划”确实不错,不过“阳春白雪和着者寡”,用户太少,只有NASA等几个用户。前年山东寿光诞生80元一斤的“精品韭菜”,如今也不了了之。“中国制造”在国内市场的萎缩源于我们这个“中国制造”没有诚信,缺乏社会责任
9、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要付出代价的,社会主义的产能过剩也是付出了建设成本的。不能简单“一去了之”。
10、过剩产能不等于劣势产能,也不等于劣质产能。所以去产能也要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