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749 3
2009-04-24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又到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是在21世纪快节奏生活下,我们还有多少时间读书呢?
  2005年7月的调查显示:中国人阅读时间世界第三。美国一家名为NOP(全称是“全国民意测验”——National OpinionPoll)的市场调查机构,近日公布了对全球30个国家媒体受众习惯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以每周阅读时间8小时在世界排名第三(世界平均值为每周6.5小时),将美英法德俄日韩远远甩在了身后。
  不过,中国的读书人数正逐年减少。2003年中国只有51.7%的识字国民读书,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了8.7%,人们读杂志的比例,更比5年前下降了一半多。据统计披露,美国孩子的平均阅读量是每人每年3万字,而中国大陆孩子的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不足5000字。中国大陆只有不足1000万人喜欢阅读小说、诗歌和戏剧等文学作品。相对而言,有文化传统的发达地区上海,应该是读书人最多的地区了,不过,5年前上海学生每人每年借阅图书大约10本,而现在却不足一本。
  据另一项统计说,中国国民一年的阅读书量是0.7本,而临近的韩国是7本,日本是40本;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联合国在世界500强企业家的读书调查中,日本企业家一年读50本,而中国企业家读0.5本。
  今天的中国青少年,已很少有人能说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书名,能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及作者说出一二的不足10%。他们熟悉的是《哈利.波特》,要不就是日本漫画(卡通)书中的人物。
  还有一项最新统计。在去中小学校的图书馆的教师中,去得最少的竟然是语文教师。现在的语文教师整天被作业、教科书和工作压力所包围。语文教师都不读"课外"书,还能要求学生读什么书?
  当下,中国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读书时间便被压缩了。娱乐方式多元化,令阅读不再是获得信息的唯一方式。快餐文化、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电子游戏文化,夺去了年轻人课外阅读时间……

http://static3.photo.sina.com.cn/bmiddle/415bd3a3g68090e3c8c92


  面对以上数据,阅读,我们拿什么来拯救你?这是2003年的调查,时间又过了5年,据2008年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入选“最受读者欢迎的作者”前十位是:1、金庸; 2、鲁迅;  3、琼瑶; 4、韩寒; 5、郭敬明; 6、贾平凹; 7、余秋雨; 8、巴金;9、老舍;10、古龙。于是,一些报纸编辑用了这样的一些标题:郭敬明韩寒“挤走”曹雪芹;曹雪芹冰心下榜;武侠言情唱主角;“80后”作家首次进入“最受欢迎作者”榜单;四大名著作者竟无一入选……据称,在1999、2001、2003和2005年进行的前四次调查中,曹雪芹是四大名著作者中唯一的上榜者,但第四次已下降至末位……对此,你想说什么呢?
  上个世纪,五四时代读鲁迅、郭沫若和冰心;二三十年代读丁玲、茅盾、老舍、曹禺、巴金、艾青,也读徐志摩、何其芳、张恨水、穆时英和沈从文;四十年代,最受欢迎的作者,既有国统区的茅盾巴金曹禺,沦陷区的钱钟书张爱玲,也有解放区的赵树理、孙犁和马凡陀。五六十年代呢,应该是革命战争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作者的天下。文革十年,没的可读,只有《艳阳天》《金光大道》之类,但地下文学也正方兴未艾。八十年代,最热的是报告文学和诗歌,徐迟、刘宾雁、陈组芬、理由、北岛、舒婷、顾城是青年读者常常挂在嘴边的名字;小说方面则王蒙、张贤亮、汪曾祺、贾平凹的作品也是人们极喜爱的。此时,港台新武侠和新言情进入阅读视野,“金古梁”和琼瑶的小说成为抢手货。不过,对鲁迅、老舍、巴金的喜爱倒似乎是一以贯之。九十年代,文学话语更趋多元,更令人眼花缭乱,无数优秀作家脱颖而出,不要说各领风骚几百年、几十年,连几个月也不容易。
  最近,随着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临近,关于读书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长沙4月份搞了一次中学生票选十大好书的活动,《哈利·波特》系列成为第一名,同时上榜的还有《傲慢与偏见》、《大地之灯》、《狼图腾》、《追风筝的人》、《肖申克的救赎》等,这一结果让某些学者专家很忧虑,原因无非是学生们喜欢的不再是那么经典名著,而是所谓的流行畅销书……
  难道不读经典就是错的?难道读闲书真的是一无是处吗?对此,张颐武先生认为,读闲书能增加我们对人生的感受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本意,是告诉我们人生需要软实力,就跟一个国家需要软实力一样。这种软实力是指对生命的感受力,对事物的看法及敏感性,尽管这些能力的获取不是只有阅读一条途径,但没有文字语言作为基础的话,很难深入到生命中去。软实力的不足,人就缺少趣味性和教养,哪怕知识再高,也显得面目可憎。读闲书是增加我们软实力的最好手段,它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但会潜移默化我们的日常行为。他提倡,一天花20分钟读点闲书。读书是个习惯,对文字本身的敏感和亲近是习惯问题。如果你对书本身就感到厌倦的话,那么就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对于这部分人,我认为,一开始需要强制性阅读。没有读书习惯却要培养这个习惯,惟一的办法就是强迫自己阅读,在选书上可以挑一些轻松好读的作品,并且让家人监督,从每天读10页或20页开始,这个过程比较痛苦,大概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苦读”吧,这是需要熬的,慢慢养成习惯就会渐入佳境。一个人日常趣味的培养,谈吐和见识上的修养,都得靠阅读来训练,事实上,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是等价的。
   这与于丹教授的倡读“闲书”不谋而合。她说:其实,现在的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知识的阅读,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社会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在这个时代,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无用的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它不见得给你一个直接的文凭,不一定给你专业的技能,但是它给你心灵的辽阔,给你幸福感和安全感。读书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用呢?于丹告诉我们,除了我们应对世界之外,更重要的是确认自我。文化的力量,我们不能夸大它,它不能阻止地震的来临,它也不能改变金融危机,它能改变什么?它改变的是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态度,它改变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和世界相遇的方式。

来源于:新浪网http://bbs.club.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332&subid=0&tbid=4680&fid=10266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4-24 16:54:00

只读书也不够呀,我们要学会思考,从读中思考,单纯的为读书而读书也没什么意思,一周十个小时有什么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5 11:34:00
没有说要死读书啊,只是觉得在这个比较浮躁的时代,有时候能够静静的读点书也是很惬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5 14:44: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