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坏的增长模式
某些人对今天中国GDP增长6.9%沾沾自喜,但是,他们的愚蠢之处,在于没明白这些增长是如何变成阻塞中国经济的过剩产能的。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GDP----坏的增长模式
如果不信,请看以下资料:
重庆的GDP数据表面上确实看起来很不错,2015年GDP为15,719亿,相对2014年的14,265亿,名义增幅为10.2%。接下来看看分项数据。可惜的是,在所有分项数据中,最耀眼的,竟然还是投资数据。2015年,重庆的固定资产投资额高达15,480亿!与GDP规模基本等同!
毫无疑问,这种万亿规模级别的投资,是推动重庆经济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没有之一。作为一个数据狂,我当然要深挖历史,看看这种疯狂投资的由来。这么一挖,就挖到了2007年以前。
2006年重庆的固定资产投资额2,451亿,GDP为3,486亿,固定资产占GDP的比值为70%。这算是很正常的水平。到2007年,某位“雄心壮志”的人物迁任重庆书记,就在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3,161亿,GDP为4,111亿,投资额占GDP的比值为77%。这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此后重庆就完全陷入了投资依赖之中。
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的比值为79%,2010年就上升到了88%。这大概就是在这位充满话题性的书记治下,重庆实现经济腾飞的真相。2007年到2010年,4年时间,重庆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从3,161亿上升到6,934亿,升幅高达119%,而GDP则相应的从4,676亿上升到7,925亿,升幅也只不过是70%。剧烈上升的投资如同流水一样的花了出去,带来的经济增长,也只不过是尔尔。
这就是重庆,一个纯粹的投资依赖型的城市,一个如果停止吸血就会即刻暴毙的城市。从2007年到2015年,固定资产的投资额增长了3.9倍,而这也只不过是带来了GDP的2.8倍的增长。要说那位号称金融奇才的重庆市长,在资金使用上有多高的效率,那还真谈不上。接下来,我们会来更加深入的看一看,这个城市在各项产业经济领域,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表现。
支撑重庆经济发展的,也就是庞大到可怕的投资,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2015年1.55万亿规模的天量投资,让周边所有城市都望尘莫及。给出一组数据作为对比:2015年成都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只有7,007亿;而号称全城挖的武汉,也只不过投了7,725亿。重庆周边这两个主要竞争城市的投资额加起来,才能和重庆相提并论。这么一对比,重庆ZF手里的钱真是多到泛滥的可怕程度了。要知道钱少了是坏事,钱太多也麻烦得很。中国各地的市长们在2008年4万亿大印钱的时候,钱没地方花,只能投到矿产冶炼领域,堆砌过剩产能。重庆市长号称金融奇才,大家伙总是各种意淫,这家伙肯定能给这泛滥到冒泡的资金找到全新的出路。可惜得很,重庆也没啥好地方花钱,资金同样一股脑的往各种过剩产能里涌。
2007年,重庆的大投资时代刚启动的时候,钢材产量是436万吨,水泥产量2,819万吨,铝材81万吨。到2010年,钢材产量699万吨,增幅60%,水泥产量4,598万吨,增幅63%,铝材102万吨,增幅26%。好吧,到这个时候我还能理解,这种产能增长也还过得去。事实上,2010年国内产能过剩问题也就是刚开始暴露出来了,能意识到这些产能会在日后酿成灾难的人,也还不算多。
到2014年,钢材产量飙升到1,323万吨,较2010年的升幅高达89%,差不多就算翻了一番;而水泥产量则上升到6,667万吨,较2010年升幅45%;铝材产量133万吨,升幅30%。钢材水泥和铝材,是中国产能过剩最惨烈的三个领域,重庆全部中招。
更可怕的是,即便是2015年,整个国家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焦头烂额的时候,钱多得没地方花的重庆不说缩减产量,竟然还得意洋洋的继续加大对这些垃圾产业的投资,扩大产能。
2015年重庆钢材增产4.3%,水泥增产2.2%,而铝材产量暴增了28%。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有意思的是,这三个玩意,基本上就是重庆2015年主要工业产品中还能实现产量增长的东西了,其他主要产品基本上陷入了产量萎缩的窘迫状态:整天拿来装点重庆门面的笔记本电脑产量下滑了12%,打印机产量下滑10%。这两个东西恰恰就是重庆整天拿来吹嘘个不停的新兴电子产业,不好意思,在经济下行的今天,社会整体消费力萎缩,无论啥产业的日子都不好过,你重庆也不能例外。其他的,轿车产量下滑2.2%,烟草产量下滑5.1%,这些就不细说了。
这么一看,2015年重庆的工业增加值实现10.5%增长的背后,居然是钢材水泥铝材这些垃圾领域在持续扩大产能!这真是要让人笑掉大牙。而这,恰恰就是重庆的真相:靠持续向垃圾产业疯狂投资,维持着重庆的经济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