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本来打算上的孩子,
作为一个有志于国内资本市场的有志青年,
我像那些志同道合准备上战兴板大干一场的筒子们一样,
磨刀霍霍,
就等战兴板一开,
我就要奔向我的梦想了。
可惜3月15日,
根据证监会意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将删除“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的内容。
一盆冰水当头浇下,
我的路在何方?
我该何去何从?
拔剑四顾心茫然 出师未捷身先死
在两会审议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布局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根据证监会意见,十三五《纲要草案》将删除“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的内容,引起广泛讨论。对于这一变动,市场争议激烈。一方观点认为,战略新兴板在十二五期间准备已经基本完成,不必写入十三五纲要,换言之,认为战略新兴板不但会推出,而且会很快推出。但是,另一方面观点则认为,在纲要草案的语境中,删除这样的提法,就表示战略新兴板暂时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
在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发布,未现战略新兴产业板。
最早说要设立“战略新兴板”,是因为“尽管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建立了中小板、创业板、全国股转系统等,但总体来看,对创新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 战略新兴板是指战略新兴产业板定位于规模稍大、已越过成长期、相对成熟的企业,与主板、创业板形成衔接,同时也有适度交叉。战略新兴产业板与沪主板、沪深市场之间,以及与全国股转系统之间的关系,需要统筹考虑,兼顾现有市场格局,不会割裂历史、割裂现状来凭空造一个市场。总体目的在于推动资本市场在支持战略新兴产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之所以引起如此轰动效益,是因为在此之前,战略新兴板一直以“进展顺利”的状态被大家所认同。2014年3月,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表示上交所正推动在沪市建立战略新兴产业板,定位于“服务规模稍大、已越过成长期,相对成熟的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并强调,“一方面要与主板有一定的衔接,另一方面也要与创业板有一定的衔接,同时也有一定的适度交叉。”此后一年间,官方频频发出关于战略新兴板的讨论,甚至该板的设立已被证监会列为2016年资本市场的重点工作。
纠结万分胎死腹中 凡事怕不过万一
对很多人来说,在看到“战兴板被删”这样的消息时的第一反应是:开玩笑吧。这是因为,在2015年尤其是年底,市场关于注册制和战兴板的各种官方或者非官方的消息就一直是市场的热点。
但猴年开春以来,大盘一路下行,市场情绪阴晴不定,注册制也成为众矢之的。于是乎,监管层关于是否实施注册制一直都持谨慎态度,与之相反的是,坊间关于站兴板的消息却是传闻不断。传言的大致意思都是战兴板的定位比创业板高但低于主板,交易方式采取竞价交易有可能不设投资者门槛等等。
对于各种市场传言,监管层一方面为战兴板的推出做足舆论铺垫和各种准备,另一方便,市场传出,上交所备战战兴板的工作人员动作不断,甚至开始挖新三板的墙角,拉拢新三板的企业。不仅如此,多宗中概股的私有化也大张旗鼓的进行着,这些人正积极的拆除VIE架构。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为回国登陆战兴板做准备。
但凡事就怕万一。
万万没想到,就在上周,两会的尾声,十三五《纲要草案》将删除战兴板的消息却让许多人目瞪口呆。不管是突然反转,还是用胎死腹中。最终的规划纲要显示,政策层面上,新三板继续加码,而战兴板”暂时消失。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曾经被视为新三板最大威胁的注册制和战兴板不战而败。新三板莫名的登上紫禁之巅。
柳暗花明又一村 再成“宠儿”的壳股值得投资吗?
战略新兴板或被搁置的消息爆出之后,一夜之间,关于壳资源机会重燃的预期在资本市场迅速发酵,这让身处末路的壳公司似乎“柳暗花明又一村”。
壳资源再度被市场关注的逻辑在于,“注册制”推进步伐放缓、战略新兴板或被搁置、新股发行节奏暂不放开等政策共振之下,激起借壳和“壳”公司转型的强烈诉求,壳资源或迎来春天。有投行人士预计,壳费可能将要上涨10%左右。这也意味着,这些市值小、低负债、无基本面的上市公司将被市场所关注。
但是壳股目前值得投资吗?多数私募人士观点认为,现在可以有所布局,但股价还尚未达到低点,且投资存在博弈以及借壳重组不确定的风险,“难度较大,最好一篮子组合投资”。也有市场人士认为,目前A股市场多数股票已经跌出了投资机会,与其赌借壳重组不如选择确定性标的进行投资。
金融圆桌会:小伙伴们快来砸个观点吧!
对于战略新兴板的暂时搁置,小伙伴们有什么观点、想法、感受和吐槽,不要犹豫,赶紧扔过来吧!
经管之家电子期刊第三期《战略新兴板专题》正在火热IPO进行中,您扔过来的彩蛋,都会成为书中的精彩内容,快让你的名字,流传在一本书中吧。共同创作一本书,这个真的值得搞,玩玩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