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loo 发表于 2016-3-25 12:53 
我觉得文章中有一点说的不妥。
优先满足哪些需要可以计划,但脱离了自由选择的过程,社会化再生产过程将 ...
1、先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优先满足哪些需要可以计划,但脱离了自由选择的过程,社会化再生产过程将无法计划,米塞斯在这个问题上对计划经济的批判是有道理的,当时的计划经济不可行。
首先,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例如南水北调,关乎整个华北地区的用水问题,目标明确,规划跨流域和多个行政区划。所以国家层面的计划性就十分必要,这不是各个行政可以自由选择的。当然计划就要具体明确的考虑各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和需求,也就是说计划指导下是必须的。也就是说调水路线必须是统一规划。这一点,刘易斯在其《经济增长理论》中以沙漠治理和水资源配置为例做了阐述,并强调在这些方面计划经济模式更有效。如果各有关行政区自由选择调水方案,各自为政肯定不行。历史上我国的水利工程就出现过有关上下游省市为争水资源搞非理性的水利工程,或是重复建设。实际上,计划不是没有协调,关键是计划是否科学的问题。问题在于这个计划不能是拍脑袋的计划,要有科学论证才行。比如,三峡工程上马时就有激烈争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反对者的意见不是没有道理。从近几年的库区岸边崩塌和地质构造方面的影响(包括汶川地震以来地震对沿江地区地质构造的影响,以及1000千瓦大岭山水电站的塌陷等等)说明当初的三峡开发计划是有一些问题的。这也是当初为什么有专家学者不签字的原因所在。尽管如此,就项目计划本身而言不能说它错了,只能说当初我们还不能掌握大地环境构造及其影响的全部知识。自由选择当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但必须用在适当的决策层次上,因为自由选择也是有目的或者说有目标的。例如,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是计划指令性的,但工程建设施工则是市场化自由竞争的合同分段承包。
2、第二个问题:
我理解的计划依然是面向自由选择的,只需要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信息全实时公开,就可以在自由选择的同时用计划进行生产过程的管理。
首先,米塞斯的批判是基于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构想中并不就是特指前苏联或者中国的计划经济模式。这个问题就如“关公战秦琼”——是个事物有先后的问题。现在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马克思本人的计划经济设想是不是一回事也没人讲得清楚,况且现在的所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版本也很多。此外,计划本身就是统筹的过程,按照计划目标,统筹规划,自由选择相关计划要素,本身就是计划制定的基本过程。这与拍脑袋的计划不是一回事。从管理学上讲,计划就是统筹规划和决策的过程,它是基于现代统计数学和其他学科成果运用基础上的科学技术。计划和自由选择都属于方法论,计划不排斥自由选择;自由选择也不是无目的的自由。两者都是基于一定目标下的决策过程。比如,我国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经验受宪发端于“两弹一星”工程。这是基于当时国家经济基础薄弱,供给侧可选条件严重不足,而国家房屋又急需的背景下,研制计划指令下达后不是我们有多少配套单位可供选择,而是要逐一寻找有哪个单位有可能完成部件研制计划——实际上我们的导弹和卫星就没有一个部件可以事先选择的。也就是说直到现在,“中国制造”中的短板还有很多,尽管我们的过程产能有4-5亿吨,但是我们短缺的产能量也很大。例如,我国进口总额中电子产品,特别是电子元器件、精密传感器的膜片材料几乎全靠进口,我们的动车组、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和转向架材料仍然靠进口。我国的无人机尽管占有史家市场的70%,但主要部件全靠进口。所以,“中国制造4.0”离我们还很远,中国实际上没有多少自由选择的余地。但是如果国家从红宏观上质疑带这个问题,那么基于国家战略下的创新计划目标是有可能在“万众创新”的过程中实现实现方案和需求的自由选择的。
有关计划指令和市场选择的话题也可参见我的有关帖子。
现在我有种看法可供参考:经济学家最好有点工业战线的背景,有点企业管理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