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社会就是乌托邦形态的社会或原始部落中的社会,而不是马克思理论下的社会;私有社会就是一个个家庭的社会,就是今天的社会,而不是马克思说的社会。
今天的私有社会能够变成乌托邦形态的共有社会;乌托邦形态的共有社会也能够变成今天的私有社会。
共有社会与私有社会之间存在一个生命底线。
共有社会中,如果人们触及这个生命底线,共有社会就会变成私有社会;
在私有社会中,人们触及这个生命底线,私有社会同样也能够成为共有社会。
在原始社会时期,共有社会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就是因为共有社会的生命底线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在私有社会时期,私有社会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这个生命底线也一定能够得到保护。
共有社会有共有社会的信仰,私有社会有私有社会的信仰。生命底线得到保护的强大力量就是“信仰”。
私有社会下人们信仰的就是婚姻家庭;共有社会下人们信仰的就是共同的婚爱 共同生活。
放弃婚姻,就是共同的婚爱——共同的婚爱就是私有社会的生命底线。
共同的婚爱,一旦出现占有,就是婚姻——占有就是共有社会的生命底线。
私有社会,一旦实行婚爱共同,就必然成为共有社会;
共有社会,一旦出现婚爱占有,就必然成为私有社会。
(可以对照历史进行检验,可以在今天的社会中再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