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讨论公平和效率就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效率,什么是公平?谁的公平,谁的效率?
如果这个都无法予以明确的概念,那么我们的讨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从中国的现实来看,我们认为
效率和公平是无法兼顾的,因此改革初期我们的经济学家主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并认为“蛋糕做大了,什么问题
包括发展的问题——分配都可以解决”,因此我们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如果这种扩大是公平的条件下取得,我们的劳动
者是无话可说的,不要以为中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我们的公民是患“不公”的均。
事实上,效率与公平的讨论在现代的西方并不是十分激烈的,而在中国恰恰是热火朝天,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应该是西方
的民主观念已经形成并有相当程度的完善,在政权民授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理念的条件下,公平和效率的讨论并不是一个真
的问题,因为在那里,公民已经形成“个人无权利就不应该有义务,政府无服务就不应有权力”的普遍观念,而在中国,
我们的民主观念一方面由于政治体制的约束,一方面因为我们的劳动者还没有完全的主动性,我们的民主政治或者说宪政
民主政府还没有建立起来,那么只有在中国我们才有讨论的情境,讨论的条件。
效率到底是什么?到底是数量的增加还是规模的扩大?是不是只有在具体的环境中才有讨论的可能?
如果效率和公平只有从社会正义、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而讨论,那么我们的讨论也许从社会学或者人类学的角度更有意义
?中国主流的经济学家从来不考虑公平本身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起始条件,是一个大的规范前提,不是和效率相并列的一个
范畴,或者说,将公平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分配公平,和效率相提的公平是过程公平,在不考虑起点公平和分配公
平的情况下,我们的效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