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装备制造业概况
高端装备制造业被认为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资金最密集、产业链最完备、见效最快的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中国老工业基地,沈阳的装备制造业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通过近年不断进行的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正由传统的低端技术、高能耗制造模式逐渐向“高、精、尖”市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规模逐年壮大,沈阳铁西装备制造、大连软件信息服务等已经成为辽宁示范产业集群。从2009 年12 月末统计情况来看,沈阳地区装备制造业企业总计有2339 户,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663 亿元;从行业分布上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占比最高,两项合计超过了全部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的一半以上。
中德高端装备制造园区的建设背景和进展
《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第27 条明确:“扩大面向发达国家的合作,建立中德两国政府间老工业基地振兴交流机制,推动中德两国在沈阳共建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中德高端装备制造园成了一个特别响亮的名词,在亿万人的关注中,2014 年沈阳市政府决定该产业园落户铁西。中德高端装备制造园将承载德国高端制造转移、实现德国技术、中国制造的目标。初步确定产业园规划面积为100 平方公里,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汽车、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同时发展包括研发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截至目前,沈阳有119 家德国独资或合资企业。作为世界工业强国,德国工业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
工业分组 2010年企业数量 2010年年平均雇员数
单位:千人 2011年 和前一年相比变化的百分比 2010年营业额
单位:十亿欧元 2011年 和前一年相比变化的百分比
机械制造 6.165 908 931 2.5 173 201 15.7
电子技术 4.291 8.3 842 4.8 159 178 11.9
汽车和汽车配件 1.041 679 694 2.8 248 270 9.0
化工 1.165 278 285 2.35 103 113 9.5
食品工业 5.230 416 426 1.7 120 131 9.0
加工工业 36.485 4.819 4956 2.9 1.223 1.360 10.3
表1:强劲的德国工业
中德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建设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难题
参考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通过对铁西装备制造业成长历程的回顾分析,沈阳市铁西区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国有企业改革相对滞后. 实践证明,不考虑老工业基地特有的制度环境,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转轨经济的制度,单纯地借助于当代西方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于逻辑体系进行技术模仿移植,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拿来主义”于事无补。
1 、未来如何利用德国企业建设工业4.0 的有益经验,应用到“中国制造2025”上来。由于两国工业发展历史和技术实力等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绝对不可能直接将工业4.0的具体做法生搬硬套的拿到本地的制造业当中应用。
2、 作为老牌工业强国,德国企业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水平绝对比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先进,尽管近年我们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态势。如何吸收德国先进管理经验,提升沈阳本地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力,推进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加强国际竞争力。
3、 面对以一丝不苟著称的德国生产质量标准。沈阳的配套业企业是否能够及时提升整体质量水平,达到德国企业的技术和质量要求,促进整体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发展。
4、 如何做好高端装备制造园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流动,为整个产业集群提供高端人才的储备。
5 、沈阳现有传统装备制造业在技术提升及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行动迟缓,原因之一是“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未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合作机制。中德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如何才能在此方面做出突破,实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推动力。
关于推动中德高端装备制造园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德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应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动态性和关联性5 大方面做好工作。因此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是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
1、 基于“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依托我省支柱性产业装备制造业和软件产业,确定沈阳市智能工厂示范单位。
2、 在参与中德工业园合作的中资公司中,积极推进项目管理模式,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使企业能够更好的与国际化公司在管理上接轨。
3、 由政府推动国有企业标准化,信息化进程,使其起到带头作用。同时对德国标准,欧洲标准的进行贯宣,鼓励企业取得CE 认证(欧洲产品安全标志)和GS 认证(德国产品安全标志)。为“沈阳制造”打开欧洲市场提供强有力的资质保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将激励企业创新研发投入。
4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引进高端研发人才。同时应做好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改革薪酬分配机制,激励人才良性流动。
5、 构建研发合作市场机制。鼓励研发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使“产学研”合作真正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