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373 2
2016-03-31

是人皆爱名声,无非是强弱、性质之分。所谓无欲无求,多是说的好听,不然愤世嫉俗是为何,著书立说又是为何?


在名士云集的魏晋更是盛行,他们虽斥钱为“阿堵物”,却会给品行、才学分个三六九等。在名望、风评关乎社会地位的当时,各名士都很在乎这个排名。而想获得好名声,还得需要些策略。



有人问袁恪之:“殷仲堪和韩康伯这两人,你觉得谁更优秀?”


袁恪之说:“在学问这方面,二人几乎相当,难以评判。但要说到名士气度,殷仲堪不如韩康伯。殷仲堪给韩康伯写的祭文中说:‘ 韩康伯家的门,白日也会紧闭,院子里也静的跟什么似的’  。(荆门昼掩,闲庭晏然)



能够享受孤独的人,心意清明,意志也会更坚定。不过,也可能是,越神秘的人,越让人有想象空间,越让人感觉深不可测。



王羲之的三个儿子: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一起到谢安家做客。到了后,王徽之和王操之和人聊得很嗨,说了很多。王献之呢,和人打过招呼,就当闷葫芦去了。


他们辞别离开后,还没走的客人们就问谢安:“老王家的这三儿子,你觉得哪个会是人中之龙?”谢安直接回:“小的那个。”


客人们有些不解:“他都没说话,您怎么看出来的呢?”


谢安道:“通常呢,那些做实事且有能力的人,话都比较少而且精炼;只有想要表现自己的人,才会说得多,这样的人呢,通常又会比较浮躁。所以,我才会觉得小的更不一般。”


果真话不能多说,说多了都是错!



王珣,东晋开国功臣王导的孙子。生命垂危的时候,问身边的堂弟王谧:“舆论界的人,是怎样说我父亲的,将他和谁放一个位置呢?”


王谧讲:“舆论界将伯父和王坦之放在了同一个位置。”


王珣听后转过身而向墙壁,叹息到:“人还是要活得长命些才好!”


(王珣的父亲去世时仅36岁,品行虽也高洁,却没有足够的年岁彰显给世人,结果名声才只和王坦之相同,王珣才有这一叹。)


熬资历这种事,自古皆然。把对手都熬死的人,想不赢都难。



不过,策略终究只是辅助,拼到的最终还是实力。


来源:古典书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4-1 08:51:41
呵呵,好故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 17:47:3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