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2016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非理性过热的情绪,房价形成了加速上涨的趋势,同时也有投资投机性需求回潮、部分企业及从业人员违规操作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岁末年初在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上燃起的这场火到底是谁在添柴浇油?
首付贷被叫停!山寨贷却春风吹又生
随着股市和其他理财产品收益下降、风险加大,资本逐利的本性促使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各类金融衍生工具也应势而生,楼市的资金杠杆风险也由此增加。
场外配资、“首付贷”、众筹购房、“过桥贷”等一系列金融杠杆配资业务一度如火如荼。链家中介事件曝光后,在监管部门的压力下,“首付贷”终于被公开叫停,但此后“首付贷”又披上“消费贷”“小额贷”的马甲继续在房地产市场横行。
据上海中原房产中介的一位置业专家向记者透露,“理论上,没有抵押物和担保人,纯凭信誉也可以进行贷款,但是现实操作中,个人小额贷款实行困难,如果没有抵押或担保,银行基几乎不会放款;生活中,抵押贷款比较常见,做抵押贷款时主要考量三个方面:一是贷款主体的经营能力,二是贷款主体的征信记录,三是看抵押物价值。一般来说,贷款额度大约是抵押物估值的70%。虽然抵押贷款比较容易,但是按照国家要求,贷款获得的资金,是不允许用于买房的。然而在实际上贷款过程中,只要不提买房或炒股,银行方面就不会有异议。”
新政直指楼市高杠杆
放大的资金杠杆催生了上海新房市场泡沫,构成巨大的潜在金融风险,引起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对此,黄奇帆曾在两会上发出警示声音,杠杆比例越高,房价抗跌性越差,就越易引发恐慌性抛售甚至崩盘。因此要更注重去杠杆降风险,绝不能用加杠杆的办法来促销售、去库存。“如果用加杠杆的方式去库存,跟中央精神是背道而驰的,会给经济带来巨大风险。”黄奇帆强调。此次各地新政与以往楼市政策最大的不同在于直指楼市中暗藏的金融“高杠杆”。
“沪九条”明确指出,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房产中介机构从事首付贷、过桥贷及自我融资、自我担保、设立资金池等场外配资金融业务。对各类非正规金融机构为房产交易提供各种形式金融业务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上海中原房产中介研究咨询部明确指出,“首付贷”暂停、严禁众筹、评估价上调提高税费等体现出了政府在抑制投资客特别是短炒客的进入的动机。财经专栏作者、资深金融从业者刘晓忠在专栏中这样评价本轮楼市新政:“有些简单粗暴,但提前限制了房市杠杆的膨胀,部分地缓解了上海二手房房价崩盘的风险。”Shhuang44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