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4570 10
2009-05-05
衡量贸易平衡汇率模型


(戚华建)



汇率的升值与贬值由势价值定律决定。势价值定律反映为物品或劳务的价格成本比的倒数,可以用公式

I=1/P/C


表示。

I是势价值系数,P是价格,C是成本。

势价值定律公式指出,物品或劳务的价格成本比越大,势价值越小,反之,物品或劳务的价格成本比越小,势价值就越大。

汇率是指一国的货币与另一国的货币的买卖的“价格”,那么货币的“价格成本比”怎样求得呢,我们可以发现,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的就是一国的货币的抽象的价格,一国的货币供应量M3(广义货币)就是反映一国货币的抽象的成本。显然,GDP反映货币的价格,只要稍有经济学知识人都是可以理解的,而货币供应量M3(广义货币)反映货币的抽象的成本可能理解有困难。我们可以这样想象,只要货币在社会上流动,显然社会上就要——消耗——资源、能源、体力与精力(技术)等能耗,这些能耗实际上就是变成了GDP,所以是GDP的成本。所以货币供应量M3(广义货币)就是反映一国货币的抽象的成本。

接下来,我们用现实中的数据来证明这个理论。先来看几组数据(来自网络):

2008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大约14.2646万亿美元,货币供应量(M3广义货币)是大约13.8万亿美元,美元的价格成本比是:

G/M=14.2646/13.8=1.03
(美国).I=1/1.03=0.97.


200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大约4.3296万亿美元, 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是大约64万亿人民币,折(1:6.8)美元9.4118万亿,人民币的价格成本比是:

G/M=4.3296/9.4118=0.46
(中国).I=1/0.46=2.17.


2008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大约4.9102万亿美元,货币供应量(M3广义货币)是大约11.3679万亿美元,日元的价格成本比是:

G/M=4.9102/11.3679=0.4319
(日本).I=1/0.4319=2.315


2008年欧共体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大约11.8278万亿美元,货币供应量(M3)是大约14.197万亿美元,欧元的价格成本比是:

G/M=11.8278/14.197=0.833
(欧共体).I=1/0.833=1.2.


再看2008年与2009年美元与这些国家的汇率和I系数:

---------------------------------------------------------

2008 汇率
2009汇率
I系数


美元兑人民币:1:6.8552;
1:6.8215
0.97:2.17


美元兑日元:1:107.01
1:99.445
0.97:2.315


美元兑欧元:1:0.6355.
1:0751
0.97:1.2

--------------------------------------------------------

根据势价值定律,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美国的势价值系数I=0.97小于中国的I=2.17,所以美元要趋向贬值,人民币趋向升值。同理,日元的I系数2.315也远远大于美国的0.97,所以美元兑日元也趋向贬值,日元趋向升值。

但我们看到,2008年美元的I系数0.97小于欧元的I系数1.2,根据势价值理论美元应该贬值,而为什么今年美元兑欧元反而升值呢,这就证明今年美元的I系数在增大而欧元的I系数没有增大。接下来是证明:

根据今年有关组织预测,美国的GDP可能负增长,即就是说,美国今年的GDP预测为14.1647万亿,而货币供应量M3按我个人估计按增幅18%计算,那么2009(今年)美国的M3可能在16.284万亿,今年美元的价格成本比就是:

G/M=14.1647/16.284=0.869

I=1/0.869=1.151.

根据2009年与2008年的美元的势价值系数I的增值比,我们可以求出:

I2009/I2008=1.151/0.97=1.186
(1)


再根据今天的(2009年5月初)美元兑欧元的汇率1:0.751比于2008年5月的1:0.633的升值比:

0.751/0.633=1.186
(2)


我们看到(1)=(2)。就是说,2009年(某时期)对比2008年(某时期)的美元的I系数增值比1.186刚好等于2009年(某时期)美元对比2008年(某时期)兑欧元的升值比1.186.

所以,我们根据现实中的实际数据证明了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势价值定律决定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6 17:51:0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5-5 11:50:00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5 13:00:00
这顶多是 classical monetary approach,

基於假设:PPP、货币数量说、物价自由调整等条件成立下。

你的缺乏理论背景,甚至更严苛,隐含货币流通速度保持相对不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5 13:48:00
以下是引用gemini69在2009-5-5 13:00:00的发言:
这顶多是 classical monetary approach,

基於假设:PPP、货币数量说、物价自由调整等条件成立下。

你的缺乏理论背景,甚至更严苛,隐含货币流通速度保持相对不变。

我的上述定律里,没有任何假设条件,我举例的美元和欧元的汇率就是今天的汇率和去年的汇率,为什么今天的汇率的结果与我的理论计算一模一样。货币流通速度改变,反映在GDP上就改变,也就是说,GDP也是跟着货币流通速度改变的,所以不存在“隐含货币流通速度保持相当不变”的问题。

“平价”不是假设,是可以实际计算的,比如1公斤大米,A国用1单位货币对应,B国用10单位货币对应,那么A国货币与B国货币“平价”就是1:10.

这个“势价值定律”理论是无懈可击的,它将改变经济学中关于“汇率”的全部理论。我所用来证明的数据大部分都是今天的官方统计的数据,是真实的。从去年到今年各国的货币也都是在流通的。

我的这个理论出现,将会使经济学理论产生一场革命,今天世界上的所谓的“经济学家”们,如果不好好研究一下这个理论,他们总有一天会被学术界淘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5 09:50: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5 16:00:00

雷先生,汇率反映的是货币的价格,它已经从实物的价格中抽象出来了。因为一个国家中贸易的商品或服务千千万万,但货币只有一种,怎样能让一种的货币反映出一国千千万万种商品或服务的与另一国的——交换比率——呢,只能是货币本身——具有价格。

货币本身价格由两种因素组成:

1、平价因素,这由一个国家的货币单位与商品或服务的单位对比而成。这就是您上文所举的

“2.20人民币/1.60欧元 = 1.375元人民币/1欧元。”例子。

2、“势价值”因素,就是一个国家中的商品或服务抽象的——价格成本比。

上述两因素构成了货币的抽象价格。以前的所有的关于汇率的理论只发现了“平价因素”,而我现在发现光考虑“平价因素”,还不能准确地理解和从理论上计算汇率,当把“势价值”因素考虑进去,汇率的理论计算就成为可能了。

我曾经反复地从理论和实际上去验证这个理论,到目前,我还没有找到相排斥的证据。

希望您一起来研究这个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