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09-5-13 13:06:00

简单说,本论坛上从不缺乏如楼主般的“批判”(太廉价了),稀缺的恰是,对前人踏实的了解。

而主张后者,便被理所当然地认作“迷信”,我只能说,应该去补补逻辑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3:10:00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13 12:14:00的发言:我们是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学教育和研究与国外存在巨大差距的时候,更需要学习。

如果楼主在你的感召下能踏踏实实看点前人的东西,我承认你的做法是对的。

如果楼主在我的说法下,仍然不去看前人的东西,一切如旧,我承认我的做法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3:47: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5-13 12:5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13 12:14:00的发言:如果要我给一个均衡的概念,均衡“人在约束条件下选择最优”,这就是均衡。

你终于有实质性地回答了一个问题。不过,我承认:这个问题是我强加给你的——个人以为,有了对这个问题的统一的认识,才有可能继续讨论。

楼上总比某些人藏起来强——当然,这里首先还要明确究竟谁应该“先”来回答这种问题。

这里,不妨再问一下楼上,“宏观经济学”里谈到的“均衡”,是这种意义吗?

****************************

我的“均衡”观,很简单,就是Nash均衡——每个人不会单方面首先改变自己的行动。至于,什么是“更有效率的”,需要再引入效率的标准。效率、均衡,不是一回事。


你给出了协调的均衡,我给出了选择的均衡。

我不能理解的是你的纳什均衡难道不在我的均衡的概念中吗,纳什均衡难道不是约束条件下的选择均衡?

“宏观经济学”谈的均衡是这个意思吗?“宏观经济学”还需要自己均衡的定义吗?难道你认为有一个范式明确的宏观经济学吗?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就像没有美国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学一样,同样也没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分,只有好的经济学和坏的经济学之分。如果你要给宏观再加上一个均衡的定义,我向制度经济学需要制度经济学的均衡,行为经济学需要行为经济学的均衡,我们有很多均衡。经济学家很喜欢均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3 14:33:4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1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5-13 13:03: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13 12:14:00的发言:2、宏观经济学的存在的一些问题确实比较明显,缺少选择性基础是其中(你可以说这不是必须),你也可以提出RBC或搜寻匹配模型在构建选择性基础上作出的努力。但是如果给定宏观经济学需要一个选择性基础的话(我是这么认为的,这个话题本身需要讨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们给出的原子式的选择性基础根本就谈不上是选择性基础,和正统凯恩斯主义的区别仅仅在于一个将社会看成一个人(凯恩斯的总量分析),一个将社会看成很多人,但是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新古典的选择性理论)。

如楼上所说的话,个人以为,楼主的说法就更谈不上有“选择性基础”了。——如果,这里,我们假设“选择性基础”是必需的。

楼主的说法,是“百步笑五十步”。

*****************************

我想提醒的是:

既然有人主张:大家要“海涵”楼主;为什么不能主张:楼主“海涵”前人呢?

(你认为,连前人做过什么都不很清楚却去批评前人的行为,够得上“海涵”吗?)

版主可能认为我的原子式批判肤浅了,是“五十步笑百步”(版主是有意反说吗?),或许版主从基于协调和互补性的研究或者行为宏观经济的学研究中看到了宏观经济学的生机,如果这是版主对我肤浅的批评,我接受。但是我还没有看到他们的成果走进大学的课堂。

随便回答版主一个问题,版主一直在追问什么现代宏观经济学。对不起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本来就是杜撰出来的抽象概念,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就像我不能回答什么叫资本,什么叫生产力一样。但是并不代表我不用这个概念,我对它的使用范围是和初中级宏观经济学等同在使用,如果不能在中级教材中出现的概念和理论我就不认为他是“现代的”,不否认它是前沿的。但是至少它无法走进教材,走进教室,远没有达到需要的共识。(这一点我拒绝你你讨论,因为见人见智,你有你的现代看法,我有我的现代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13:00

    我所指的居民和宏观经济学的居民是等价的,和马克思理论中的工人是等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18:00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13 13:47:00的发言:你给出了协调的均衡,我给出了选择的均衡。

我不能理解的是你的纳什均衡难道不在我的均衡的概念中吗,纳什均衡难道是约束条件下的选择均衡?

“宏观经济学”谈的均衡是这个意思吗?“宏观经济学”还需要自己均衡的定义吗?难道你认为有一个范式明确的宏观经济学吗?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就像没有美国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学一样,同样也没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分,只有好的经济学和坏的经济学之分。如果你要给宏观再加上一个均衡的定义,我向制度经济学需要制度经济学的均衡,行为经济学需要行为经济学的均衡,我们有很多均衡。经济学家很喜欢均衡。

(1)当然不在。当然,如果你愿意把你的均衡也定义成Nash均衡,那是你的事。

请别忘了你的表述: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13 12:14:00的发言:如果要我给一个均衡的概念,均衡“人在约束条件下选择最优”,这就是均衡。

在我看来,博弈论中各个player的“反应函数”并不是Nash均衡。

(2)请注意:前面的表述强调的是,无论宏观经济学采用哪种“均衡”,宏观经济学并没有采用你的“均衡”的定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20:00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13 14:11:00的发言:版主可能认为我的原子式批判肤浅了,是“五十步笑百步”(版主是有意反说吗?)

请注意:我前面说的是“楼主”的做法是“百步五十步”(而不是“五十步笑百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21:00
以下是引用panheting在2009-5-13 14:13:00的发言:我所指的居民和宏观经济学的居民是等价的,和马克思理论中的工人是等价的。

那么,你再回去看看宏观经济学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23:00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13 14:11:00的发言:随便回答版主一个问题,版主一直在追问什么现代宏观经济学。对不起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本来就是杜撰出来的抽象概念,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就像我不能回答什么叫资本,什么叫生产力一样。但是并不代表我不用这个概念,我对它的使用范围是和初中级宏观经济学等同在使用,如果不能在中级教材中出现的概念和理论我就不认为他是“现代的”,不否认它是前沿的。但是至少它无法走进教材,走进教室,远没有达到需要的共识。(这一点我拒绝你你讨论,因为见人见智,你有你的现代看法,我有我的现代看法)

既然这样,楼主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既然这样,楼主到底在批评什么?楼主想批评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29:00

    如:一个企业仅仅利用劳动这一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支付工人的工资为1000元,那么企业最终的产品价值是1500元(其中,利润为500元)。工人的消费水平最多就是1000元,假如工人将200元用于储蓄,那么,企业的生产成本中200元就不会通过工人对产品的购买流回到企业手中。企业会有200元的产品剩余。   所以,我认为居民收入对应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不是对应企业的利润。    企业的所有者即厂商如果不把利润全部消费掉,仅消费其中的300元,那么社会剩余产品的价值为400元。

    根据我对西经的理解,投资的规模必须为400元,这样宏观经济才会均衡。

   但是,产品剩余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都没有回复,为什么还会投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29: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5-13 13:06:00的发言:

简单说,本论坛上从不缺乏如楼主般的“批判”(太廉价了),稀缺的恰是,对前人踏实的了解。

而主张后者,便被理所当然地认作“迷信”,我只能说,应该去补补逻辑课。

斑竹把论坛定位太高尚了,论坛就是发表“观点”的地方,学术期刊才是发表“论点”的地方。

和斑竹真好相反,我看人大论坛既缺乏“廉价”的批判,也缺乏“踏实的了解”,更缺乏对上述二者的宽容。斑竹自己看看这个论坛,遍地都是买论文,买数据,买方法,买书,上传下载,不亦乐乎,有“廉价的批判”吗?

我从来就没有否认对前人的了解。我可不敢“40年不看书”。但是我想提醒的是: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期望先掌握所有知识再去思考和批判是不可能的。时间是稀缺的。

我上课的原则是“学生应该怀疑我说的每一句话,有不同的意见,先讲理由,再去看看前人有没有说过”。

斑竹如果是老师,你可能会这样跟你的学生说“不要怀疑我说的每一句话,你不了解就不要瞎说,等你全部学完再来思考”(我的猜测不知道有没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34:00
以下是引用panheting在2009-5-13 14:29:00的发言:如:一个企业仅仅利用劳动这一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支付工人的工资为1000元,那么企业最终的产品价值是1500元(其中,利润为500元)。工人的消费水平最多就是1000元,假如工人将200元用于储蓄,那么,企业的生产成本中200元就不会通过工人对产品的购买流回到企业手中。企业会有200元的产品剩余。 所以,我认为居民收入对应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不是对应企业的利润。企业的所有者即厂商如果不把利润全部消费掉,仅消费其中的300元,那么社会剩余产品的价值为400元。根据我对西经的理解,投资的规模必须为400元,这样宏观经济才会均衡。但是,产品剩余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都没有回复,为什么还会投资呢?

宏观经济走向均衡,未必只采用扩大投资,也可以采用减少生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36:00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13 14:29:00的发言:斑竹自己看看这个论坛,遍地都是买论文,买数据,买方法,买书,上传下载,不亦乐乎,有“廉价的批判”吗?

楼上仔细看一看吧……

(一定要仔细看)

究竟是“踏实的了解”多,还是“廉价的批判”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37:00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13 14:29:00的发言:斑竹把论坛定位太高尚了,论坛就是发表“观点”的地方,学术期刊才是发表“论点”的地方

前面的要求也算“高尚”??

恐怕你对“高尚”的标准要求得太低了。

如果有人看不懂你写的文章(甚至连你提出的概念都看不懂)就批判你一通,楼上做何感想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39:00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13 14:29:00的发言:和斑竹真好相反,我看人大论坛既缺乏“廉价”的批判,也缺乏“踏实的了解”,更缺乏对上述二者的宽容。

如果“廉价的批判”本身就带有着“不宽容”,论坛上当然缺乏“宽容”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40:00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13 14:29:00的发言:我从来就没有否认对前人的了解。我可不敢“40年不看书”。但是我想提醒的是: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期望先掌握所有知识再去思考和批判是不可能的。时间是稀缺的。

如此,把稀缺的时间浪废在这“廉价的批判”上,够“经济”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4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5-13 14:18: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13 13:47:00的发言:你给出了协调的均衡,我给出了选择的均衡。

我不能理解的是你的纳什均衡难道不在我的均衡的概念中吗,纳什均衡难道是约束条件下的选择均衡?

“宏观经济学”谈的均衡是这个意思吗?“宏观经济学”还需要自己均衡的定义吗?难道你认为有一个范式明确的宏观经济学吗?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就像没有美国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学一样,同样也没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分,只有好的经济学和坏的经济学之分。如果你要给宏观再加上一个均衡的定义,我向制度经济学需要制度经济学的均衡,行为经济学需要行为经济学的均衡,我们有很多均衡。经济学家很喜欢均衡。

(1)当然不在。当然,如果你愿意把你的均衡也定义成Nash均衡,那是你的事。

请别忘了你的表述: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13 12:14:00的发言:如果要我给一个均衡的概念,均衡“人在约束条件下选择最优”,这就是均衡。

在我看来,博弈论中各个player的“反应函数”并不是Nash均衡。

(2)请注意:前面的表述强调的是,无论宏观经济学采用哪种“均衡”,宏观经济学并没有采用你的“均衡”的定义。

所以这才是现有的宏观经济学的问题之一(这可不是我发现的)。宏观经济学(如果有的话)难道不是研究人的选择行为的学科,难道他需要另外一个不同的均衡的定义!如果你认可人的约束条件下的选择行为,那么“给定其他人行动,你没有动力变化”的纳什均衡不是我所说的均衡的一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3 14:45: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43:00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13 14:29:00的发言:我上课的原则是“学生应该怀疑我说的每一句话,有不同的意见,先讲理由,再去看看前人有没有说过”。

这里是两个问题。你混淆了。

学生要怀疑你说的“每一句话”,是应该去看看你说过的,还是别人说过的?

学生说自己怀疑你说的一句话,但你并没有说过这句话,或者说,你说的这句话并非如学生说的那样,你想怎么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44:00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13 14:42:00的发言:所以这才是现有的宏观经济学的问题之一。宏观经济学(如果有的话)难道不是研究人的选择行为的学科,难道他需要另外一个不同的均衡的定义!如果你认可人的约束条件下的选择行为,那么“给定其他人行动,你没有动力变化”的纳什均衡不是我所说的均衡的一种?

在我看来,你的定义只表达了“反应函数”(你应该了解它是什么意义),而不是Nash均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45:00

   宏观经济走向均衡,未必只采用扩大投资,也可以采用减少生产。

请问版主:减少生产就能使利润实现吗?尽管减少生产,但是,所生产的产品价格仍是有成本和利润构成的,人们继续储蓄,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仍然不能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48:00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13 14:29:00的发言:斑竹如果是老师,你可能会这样跟你的学生说“不要怀疑我说的每一句话,你不了解就不要瞎说,等你全部学完再来思考”(我的猜测不知道有没有道理)。

如果我是老师,我会对我的学生说:

我关注的,不是你们是否怀疑我说的话,而是你怀疑我说的话的理由。

你们的贡献不在于怀疑本身,而在于所提供的怀疑的理由。

怀疑的前提,是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50:00
以下是引用panheting在2009-5-13 14:45:00的发言:请问版主:减少生产就能使利润实现吗?尽管减少生产,但是,所生产的产品价格仍是有成本和利润构成的,人们继续储蓄,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仍然不能回复。

企业是因为利润不能实现而减产的,而不是因为减产而不能实现利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51:00
     现实的经济运行表现是(我个人认为):在经济周期的开始,尽管有货币储蓄,但是企业的利润仍能实现,企业的投资热情高;但是,在经济周期的末期,企业的利润不能实现,所以企业减少产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51:00
以下是引用panheting在2009-5-13 14:45:00的发言:尽管减少生产,但是,所生产的产品价格仍是有成本和利润构成的,人们继续储蓄,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仍然不能回复。

(似乎我前面提过:储蓄的机制)

你这里要把储蓄当作外生的变量?人们为什么要储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5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5-13 14:50:00的发言:

企业是因为利润不能实现而减产的,而不是因为减产而不能实现利润。

将我举得例子的数字都缩小至1/10,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能实现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4:59:00
以下是引用panheting在2009-5-13 14:51:00的发言:现实的经济运行表现是(我个人认为):在经济周期的开始,尽管有货币储蓄,但是企业的利润仍能实现,企业的投资热情高;但是,在经济周期的末期,企业的利润不能实现,所以企业减少产出。

这里,我只想说:只要你知道面对利润状况,企业不只有“增加投资”一种手段,就足够了。

另外,A企业减少生产的同时,不代表B企业不能增加投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5:0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5-13 14:51:00的发言:

你这里要把储蓄当作外生的变量?人们为什么要储蓄呢?

        对不起,我对储蓄究竟是外生或内生变量不了解,我的经济基础十分差。

      如果人们没有储蓄,将收入全部消费掉,不会有经济危机,我对宏观经济学也不会有任何疑问。事实上是人们不会将收入全部消费掉,存在货币储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5:04:00
以下是引用panheting在2009-5-13 15:00:00的发言:如果人们没有储蓄,将收入全部消费掉,不会有经济危机,我对宏观经济学也不会有任何疑问。事实上是人们不会将收入全部消费掉,存在货币储蓄.

如果你看不到“货币储蓄”的背后,是实体经济的运行,恐怕就掉入“货币幻觉”了。

人类要扩大生产,就不能把当期生产的东西在当期全消费掉,而要把一部分东西用于扩大再生产,这部分东西(同一个东西)有两个角度去描述:既是投资,又是储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5:11:00

     引用“A企业减少生产的同时,不代表B企业不能增加投资。”

确实,社会存在许多企业,如果这样想,是不是回到了微观呢

   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社会想象为只有一个企业呢?还是回到我不理解的问题上,工人的货币储蓄阻碍了企业成本的实现,企业为什么还会继续投资?在经济周期开始,工人的储蓄是存在的,为什么企业还会投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5:11:00
以下是引用panheting在2009-5-13 14:53:00的发言:将我举得例子的数字都缩小至1/10,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能实现吗

不能实现,企业就继续亏损吧,直到破产为止。生产减少了,产品价格有没有变化,我们实在不得而知。

经济危机中确实有不少企业破产了。

——不过,这好像不是由于“经济学出了‘增加投资’这一招”造成的吧?(当然,经济学也并没有说只有这一招吧?)

插一句,如果A企业生产的是机器设备,B企业在A企业困难时增加了投资,这是不是就“救了”A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