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09-5-13 15:13:00
以下是引用panheting在2009-5-13 15:11:00的发言:在经济周期开始,工人的储蓄是存在的,为什么企业还会投资

我想问的是,没有储蓄,投资所需要的东西,从哪来的?

一个社会,是不是需要扩大再生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5:31:00
我不理解的问题是:工人的货币储蓄阻碍了企业成本的实现,企业为什么还会继续投资?在经济周期开始,工人的储蓄是存在的,为什么企业还会投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5:32:00

作为央行来说,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给出货币供应量或者指定基准利率都是调控的手段。利率作为资金的使用成本,是对投资项目的一个初步筛选。

对企业来说,实现利润,是资金的使用水平和使用效率问题。对资金的使用水平和使用效率,央行不可能来进行监督。甚至商业银行都不可能对每笔投资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控制。

很多时候,选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什么样的调控,都是权衡的结果。打个比方,高考的弊端够大吧,但是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水平下,考试是一个经济的,可行的对人才进行评级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5:40:00

首先我要说的是,经济危机和经济危机也是有不同的

浅浅的说吧

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当前价格下的需求饱和,也就是说企业的需求曲线需要重新画,所以用成本论来解释投资问题至少还没有被证明是错的

利率下降不代表资本价格下降,宏观经济学当中在预期和博弈方面的内容都讲述了理性人心理状况对市场的影响

等等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5:53:00
以下是引用bronzelion在2009-5-13 15:40:00的发言: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当前价格下的需求饱和,也就是说企业的需求曲线需要重新画

不太理解这句话。

为什么需要“重画”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5:55:00
以下是引用panheting在2009-5-13 15:31:00的发言:我不理解的问题是:工人的货币储蓄阻碍了企业成本的实现,企业为什么还会继续投资?在经济周期开始,工人的储蓄是存在的,为什么企业还会投资?

工人的储蓄一定阻碍利润实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6:1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5-13 15:53: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bronzelion在2009-5-13 15:40:00的发言: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当前价格下的需求饱和,也就是说企业的需求曲线需要重新画

不太理解这句话。

为什么需要“重画”呢?

因为需要在每一个产量水准上调整价格,加之心理因素等其他因素影响,曲线形状或许发生改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6:17:00

还有一个问题请楼主考虑

大多数市场上,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交点,也就是说,单个厂商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也就是说,对于任一给定的产品,其市场销售价格已经大致给定,所以决定企业要不要生产的归根到底还是成本问题。

另外,居民储蓄妨碍企业利润形成的问题,只有在有限货币的情况下才存在,你要知道,当代宏观经济学已经把温和通胀,也就是持续过量的货币供给承认为正常且有利于经济增长了

所以,居民储蓄并不一定妨碍企业利润的形成。

事实上,人类社会就没有哪一个阶段是真正的有限货币,社会总财富一直在不断增加,即使是在金本位时代这种严格控制货币数量的时代也是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6:44:00
以下是引用bronzelion在2009-5-13 16:13:00的发言:因为需要在每一个产量水准上调整价格,加之心理因素等其他因素影响,曲线形状或许发生改变

为什么不是调整产量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7:0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5-13 16:44: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bronzelion在2009-5-13 16:13:00的发言:因为需要在每一个产量水准上调整价格,加之心理因素等其他因素影响,曲线形状或许发生改变

为什么不是调整产量呢?

感谢你的提醒

固定产量的基础上调整价格,和固定价格的基础上调整产量我觉得是殊途同归一个意思。都是改变原有的产量和价格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两种作图方法得到的基本曲线应该是相同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7:17:00
以下是引用bronzelion在2009-5-13 17:01:00的发言:固定产量的基础上调整价格,和固定价格的基础上调整产量我觉得是殊途同归一个意思。都是改变原有的产量和价格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两种作图方法得到的基本曲线应该是相同的吧

这里恐怕还有一个细节。

产量与价格,可不可能同时调整(沿同一需求曲线变化)?

***************

另外,更重要的,厂商(供方)的调整行为,是在改变需求方的行为(需求曲线)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4 11:39:00

                                                                                              如约而至:                                                                                            论证市场经济运动规律——看不见的手 http://lzzscsj.blog.163.com/blog/static/11120194420094118317224/                             价格的变动机理      http://lzzscsj.blog.163.com/blog/static/11120194420094118922482/http:/              以讹传讹的西方经学          /lzzscsj.blog.163.com/blog/static/1112019442009411819730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4 11:5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5-7 18:3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龙之珠在2009-5-7 17:22:00的发言:西经--皇帝的新衣,只有孩子讲真话.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西经是伪科学,要推翻它,还需要充分地论证和自己的经济系统科学.我支持楼主的观点,论证的工作交给我吧.5月中旬,我将用逻辑推理,事实说明,以实践检验为标准,来论证西经是伪科学,并将其彻底推翻.

你先把“科学”的定义给大家说说吧。

你支持楼主的什么观点?既然你这么说,你后面的工作就是论证楼主的观点,而不是自己“另立山头”旁论一堆。

先把逻辑问题搞清楚。

你支持楼主的什么观点?既然你这么说,你后面的工作就是论证楼主的观点,而不是自己“另立山头”旁论一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4 15:36:00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存在错误的,与微观经济学是脱节的——宏观与微观全部存在错误。一,“看不见的手”,告诉我们:西经是瞎子,其学说充其量也就是盲人摸象。二,需求规律、供给规律出现因素缺失、因果颠倒、机理缺位。三、供给规律与吉芬商品表达的是同一现象。供给规律称自己懂经济,却不认识吉芬商品;吉芬商品称自己不懂经济,却懂供给规律,自相矛盾。四,西经总被实践证明存在错误,既不能指导发展中国家(1997亚洲金融危机),也不能避免自身经济危机(1929、80年代、200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4 16:08:00
以下是引用龙之珠在2009-5-14 15:36:00的发言: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存在错误的,与微观经济学是脱节的——宏观与微观全部存在错误

这是楼主主张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4 16:10:00
以下是引用龙之珠在2009-5-14 15:36:00的发言:一,“看不见的手”,告诉我们:西经是瞎子,其学说充其量也就是盲人摸象。

说别人是瞎子,自己未必不是盲人(“盲人摸象”故事中,确实几个瞎子在互相批评别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4 16:33:00
以下是引用龙之珠在2009-5-14 15:36:00的发言:需求规律、供给规律出现因素缺失、因果颠倒、机理缺位

借用信息经济学的说法,这种说法本身就是缺乏对经济学基本了解的信号。

经济学是靠“需求规律、供给规律”支撑起来的?如果是,这是谁的说法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4 17:30:00
请教: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判断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用需求规律、供给规律如何解释吉芬商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4 21:09:00
请问你心中的“吉芬商品”,如何定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5 09:05:00
 
主题;:<需求规律、供给规律与吉芬商品 >昨晚在宏观版块发表。请批评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