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7861 22
2009-05-14

作者:龙之珠(lzzscsj)

http://lzzscsj.blog.163.com/blog/static/11120194420094118197303/edit/

一、吉芬商品

 

经济学家吉芬……爱尔兰……土豆悖论

  1、根据商品的功能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转向了品质需求。在爱尔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原先对土豆的消费,逐渐转变成了对面粉的消费。根据价值=需求/商品量,在土豆产量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土豆需求的下降,土豆价格下降;但人们食用面粉制食品和土豆制食品的社会消费总量基本不变。在爱尔兰发生灾荒后,小麦大幅减产,根据价值规律,价值=需求/商品量,在需求一定时,随着小麦产量大幅降低,小麦面粉制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由于小麦大幅减产,社会食品总需求-面粉制食品量=土豆需求量。根据价值规律,价值=需求/商品量,在土豆减产和土豆需求上升的双重作用下,土豆价格大幅上扬。

2、在股票、房地产市场会出现随着股票、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而需求量大幅上涨的情况;反之,随着股票、房地产价格大幅下降而需求量也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这与西方经济学所描述的需求与价格成反向变化相矛盾,也无法用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作出解释。在股票、房地产市场,股票、房地产的价值具有多重性。以股票为例,当股票价格上涨时,投机者为赚取股票差价,大量涌入。根据价值规律,价值=需求/商品量,此时,持有股票者惜售,商品量减少,买入股票者增加,价格伴随着需求(投机资金)增长和股票持有者惜售而大幅上扬。反之,在股票价格下跌时,股票持有者抛出手中股票(商品量增加),投机资金撤离(需求下降),股票急速下跌,且需求急速下降。追涨杀跌是股票、房地产等投机市场,投机价值的市场行为的典型特征。追涨杀跌只是一种表象,本质是投机价值,赚取商品差价的市场投机行为在作怪。吉芬商品也是一种表象,这种表象随着投机载体规则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异,使得吉芬商品现象失灵。这种失灵现象表现在期货等可以做多(低价买,高价出的预期)、做空(高价先出货,低价后进货的预期)的投机领域。在期货价格快速上涨和快速下降时,由于投机者做多可通过上涨赚钱,做空可通过下跌赚钱。因此,需求量在上、下两个方向上都放大,吉芬商品现象失灵。


二、土豆效应

 

在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普遍下降,土豆这种低端消费品需求量大增,价格上涨。下面以美国1929年的经济危机,来说明投机过度的作用及影响。1929年美国股市的繁荣,吸引了全球美元持有者投机。由于美国信贷和信用消费宽松,股票的买入只需股值的百分之十,提高了投机能量。由于投机力量以获取差价为目的,所以在投机资金既将枯竭、股价难以上升时,投机力量抛出股票出局。由于股票价格=买入资金/卖出量,在买入急速下降、卖出急速上升的双重打击下,股价狂泻,股市崩溃。由于投机者(有时包括投资者)有90%亏损或破产的概率。使得这场几乎美国全民参于的投机,有90%的人资产缩水或破产。美国失业率上升至25%。由于消费总量骤降,导致企业规模效应下降。而牛奶、西红柿等不能储存的商品,由于消费量骤减而相对剩余,因无法保存而被倒掉。由于消费量骤减,市场规模迅速下降。至1931年,美国年总产值与1929年的900亿美元相比,减少了200亿美元。经济危机并无周期性。原因是过度投机造成需求增长的假象。当投机结束,大部分投机者(消费者因银行破产、储蓄受到损失,成为被动投机者。)失去部分或全部资产,使消费骤减反作用力于市场,造成市场萧条。异曲同工的中国三鹿奶粉事件,是由于奶粉中存在有害物质,引起消费恐慌,造成消费量骤减。同样,使得牛奶生产相对过剩。因无法保存,引起奶农倒奶的现象。无独有偶,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一样造成90%投机者(或被动投机者)的亏损或破产。由于美元的全球通用、持有,在全球范围的投机面、影响面较大,所以造成全球消费者或国家的消费能力下降。美国更成为重灾区,其制造业的大幅下滑已客观说明了投机对实体经济的沉重打击。经济危机表现为由于社会需求骤降,商品相对过剩、失业率上升、通货紧缩等市场萧条现象。需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方可重新复苏,逐渐平稳运行起来。而这一段时间,可能需要十至二十年。
由于社会经济水平普遍下降,对面粉制食品的需求下降,购买力不足。土豆消费量=社会食品消费量-面粉制食品消费量。根据价值规律,价值=需求/商品量,在需求大幅上扬,商品量不变时,土豆价格大幅上升。由于经济萧条是投机瞬间造成,农产品产量与瞬间投机无关,而那些不能保存的牛奶、西红柿,由于社会需求骤降(破产、失业率25%)而被倒掉。这是社会原有供给平衡被打破,生产相对过剩。与1929年品质需求向功能需求下降的经济倒退现象不同,爱尔兰土豆悖论本质是爱尔兰的食品消费需求未变,是商品量骤降,造成需求相对增长;而美国1929年经济大萧条是土豆商品量未变,而需求水平下降导致食品功能需求大幅增长,是土豆消费需求的增长。相同的是,需求相对商品量相对增长,造成土豆价格上涨。

 

三、口红效应

    在1929年大萧条期,人们收入普遍降低,经济萧条,运转速度下降,失业率为25%。由于美国国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在休闲时,更有精力注重自己的形象。由于收入水平下降,廉价口红的消费增长。由于口红是工业品,产量可以随时提高,根据价值规律,价值=需求/商品量,在需求增加时,商品量同步增长,抑制了价格上升。而土豆由于是农产品,商品量由季节决定,相对不变,所以表现价格上涨。在本质上,口红效应与土豆效应都是市场经济规律在不同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表现,而吉芬商品现象也会随着市场具体条件变化而产生吉芬商品现象失灵的现象。


如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8 19:52:4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5-17 20:40:00
认真看了你文章,觉得你分析得很有道理。但我有些不解,你为什么得出了“吉芬商品现象失灵”的结论呢?
    马歇尔的需求曲线认为随着价格下降需求量必然必然增加,即需求曲线的方向始终是向下的。很显然,这只不过是基于一种静态思维的结果。例如,以大米的需求为例,要是以大米为主食的话,每天每个人的需求无论如何都高不到哪去,可视为每天每个人平均需求1斤米。当大米的价格上涨或下降时,这一基本需求一般不会变化很大。不过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大米要是保管得好的话可以存放很久(一两年都没问题),这样当大米偶尔降价时(比如商家促销),我们多买一些留着以后慢慢吃就很合算,这就形成了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基本需求量不会变化很大)的一般形态。或者可以这么认为,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方向之所以向下的道理就在这里。
    不过面对现实的经济我们也会想到这么一个问题,假设这不是偶尔的而就是在未来一段时期有下降的趋势,那我们还会多买吗?很显然,此时越多买越早买就越不合算,这就形成了价格下降需求量也跟着下降的动态形态。反之,当大米的价格在未来一段时期有上涨的趋势时,越多买越早买就越合算,这就形成了价格上涨需求量也跟着上涨的另一动态形态。把这两种动态形态用同一条曲线来表示,就可以得到一种新的需求曲线:需求曲线的方向是向上的。
    对于类似于大米(还有很多商品都是如此)的这种单向朝上的走势你认为是吉芬商品现象,这完全正确;实际上应该认为反过来的走势也是吉芬商品现象,只不过是反方向的吉芬商品现象。也许你认为反的与已有的理论相冲突,所以就用“吉芬商品现象失灵”来解释或说明之了。
    其实我们根本就不必用吉芬商品的概念论证什么,在现实的市场中实实在在地就存在着一条方向向上的需求曲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7 20:59:00
价值规律才是王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3 20:09:00
以下是引用王志成2010在2009-5-17 20:40:00的发言:
认真看了你文章,觉得你分析得很有道理。但我有些不解,你为什么得出了“吉芬商品现象失灵”的结论呢?
    马歇尔的需求曲线认为随着价格下降需求量必然必然增加,即需求曲线的方向始终是向下的。很显然,这只不过是基于一种静态思维的结果。例如,以大米的需求为例,要是以大米为主食的话,每天每个人的需求无论如何都高不到哪去,可视为每天每个人平均需求1斤米。当大米的价格上涨或下降时,这一基本需求一般不会变化很大。不过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大米要是保管得好的话可以存放很久(一两年都没问题),这样当大米偶尔降价时(比如商家促销),我们多买一些留着以后慢慢吃就很合算,这就形成了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基本需求量不会变化很大)的一般形态。或者可以这么认为,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方向之所以向下的道理就在这里。
    不过面对现实的经济我们也会想到这么一个问题,假设这不是偶尔的而就是在未来一段时期有下降的趋势,那我们还会多买吗?很显然,此时越多买越早买就越不合算,这就形成了价格下降需求量也跟着下降的动态形态。反之,当大米的价格在未来一段时期有上涨的趋势时,越多买越早买就越合算,这就形成了价格上涨需求量也跟着上涨的另一动态形态。把这两种动态形态用同一条曲线来表示,就可以得到一种新的需求曲线:需求曲线的方向是向上的。
    对于类似于大米(还有很多商品都是如此)的这种单向朝上的走势你认为是吉芬商品现象,这完全正确;实际上应该认为反过来的走势也是吉芬商品现象,只不过是反方向的吉芬商品现象。也许你认为反的与已有的理论相冲突,所以就用“吉芬商品现象失灵”来解释或说明之了。
    其实我们根本就不必用吉芬商品的概念论证什么,在现实的市场中实实在在地就存在着一条方向向上的需求曲线。

回复“你为什么得出了“吉芬商品现象失灵”的结论呢?”说明现象不是规律,一旦条件变化(期货做空),“现象”也随之变化。经济学要想走出困境,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4 09:51:00
所谓的“吉芬商品现象失灵”难道不还是一个现象吗?你认为这就是需求的另一本质吗?另外要注意的是:有做空机制并不一定意味着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跌,除非一时间多头的力量不如空头的力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5 00:56:00
供给规律与吉芬商品 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追涨杀跌。现象有多种,但市场经济运动规律、价值规律不变  。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是经济研究的方向。                                                                                                                       消费型追涨杀跌的机理(吉芬商品现象)

    在房地产市场,随着商品房价格的上涨,消费者开始抢购商品房,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追涨。为什么消费者在商品房涨价时抢购,形成追涨的消费现象?通过消费心理的分析,我们不难找出追涨的答案。在商品房价格上涨时,在商品房价格预期越来越高的市场变化上,消费者如果不立即购买商品房,在未来房价上涨后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消费者在预期有购买商品房计划的条件下,通过借贷等方式抢购商品房,抢购得越及时,花费越小。可以说,在预定的消费计划内,抢购是消费者对最大商品利益追逐的结果。即同等质量的商品房,花费越少,越经济(有利于保持和提高生活水平),花费越多,越不经济。可以说,追涨是市场经济运动规律在商品涨价时的具体消费表现,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其变化的机理是市场经济运动规律:市场经济向最大商品利益方向运动。其中最大商品利益是买卖双方最大商品利益的平衡利益。由于消费者抢购,根据价值=需求/商品量,商品量不变时,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价格上涨至需求与商品量新的平衡为止。同理,在商品房价格下跌时,越早购买,越不经济;越迟购买,越经济。需求被延迟。根据价值=需求/商品量,商品量不变,需求下降时,价格下跌。追涨杀跌的消费方式尽管不同,但消费心理,市场运动变化规律相对不变,追涨杀跌只是消费心理以市场经济运动规律的基本方式在商品价格上涨和下跌时的不同具体表现。

 

 

 

投机型追涨杀跌的机理(吉芬商品现象)

    在房地产市场,随着商品房价格的上涨,投机者开始抢购商品用房。投机者的目的是低价买入,高价抛出,赚取差价。抢购就是在低价位买入商品房、商业用房。买入越早,价格越低,花费越小,符合市场经济向最大商品利益方向运动的规律。商品房、商业用房投机者如果已持有房产,则要等到高价位出售。出现惜售现象。根据价值=需求/商品量,在需求增强、商品量减少的双重作用下,商品房、商业用房价格迅速上涨;在需求与商品量在上涨后的高价位形成相对平衡时,持有商品房、商业用房的投机者在高价位抛出商品房、商业用房。根据价值=需求/商品量,在房价下跌时,投机者纷纷抛出商品房、商业用房,商品量增加,需求骤减。在需求骤减和商品量增加的双重打击下,商品房、商业用房价格急速下跌。追涨杀跌,在股市中也有同样表现。带有投机性质的追涨杀跌,由于在商品价格上涨时,投机者需求的买入,在商品价格下跌时变成了投机者的卖出。所以商品价格的上涨缺乏需求的实际支撑,这也是泡沫经济的内在机理。投机型追涨在实体经济大范围、大规模地表现,就是经济的虚假繁荣和泡沫经济;投机型杀跌在实体经济大范围、大规模地表现,就是经济萧条,通货紧缩。

 

 

 

 

 

操纵型追涨杀跌——低吸高抛(吉芬商品现象)

    在消费者和投机者追涨杀跌的市场行为条件下,操纵者、机构力量利用消费者、投机者的追涨杀跌行为特点,通过资金的大量注入和媒体宣传,拉动投机性商品,如房地产、股票价格的上涨。在商品房、商业用房、股票价格上涨后,消费者、投机者抢购,商品价格上涨。操纵者、机构力量在高价位抛出持有投机商品,获利出局,这是追涨方式的操纵。在杀跌方式中,操纵者、机构力量在预先持有部分投机商品后,利用媒体宣传和抛出投机商品的方式,造成投机商品价格下跌。在投机者跟风抛出投机商品和消费者需求延迟后,根据价值=需求/商品量,在商品量增加和需求减弱时,价格下跌。在价格下跌趋于平衡时,操纵者、投机机构买入投机商品,实施低价吸收,为高价位抛出投机商品蓄势。操纵者、投机机构全面、大规模地低吸高抛,并引发投机者、消费追涨杀跌,造成实体经济虚假繁荣。例如,在房地产领域,由于操纵者、投机机构,低吸高抛,投机者追涨杀跌,造成实体房地产发展的虚假繁荣和房地产萧条。除消费者追涨杀跌是真实消费外,操纵者、投机机构、投机者在造成房地产大规模投资、发展后,获利出局,使得房地产面临虚假需求、投资,规模脱离实际需求和价格。最终,在操纵者、投机机构、投机者获得出局后,房地产价格大幅跌落,房屋空置率上升,房地产陷入市场萧条,对国民经济造成伤害。消费者如购买商品房就必须为操纵者、投机机构、投机者的获利埋单,加重消费者的购买负担。这时房地产运行进入停滞、消化积压的消费价格虚高阶段,出现房地产业的萧条。

 

如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