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strong></p><p><strong></strong></p><p><strong>归纳历史提问,都包含在2个核心问题中</strong></p><p><strong></strong></p><p><strong>核心1:“吉芬商品”的定义</strong></p><p>【1】什么是吉芬现象 or 什么是吉芬商品</p><p>什么是吉芬现象,如何解释这种现象<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34415-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34415-1-1.html</a><br/>简述吉芬商品<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31850-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31850-1-1.html</a><br/>有关吉芬品的请教<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82439-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82439-1-1.html</a></p><p>【2】“吉芬商品”存在吗?</p><p>世界上有没有吉芬商品的存在<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amp;replyID=160141&amp;id=25574&amp;skin=0">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amp;replyID=160141&amp;id=25574&amp;skin=0</a><br/>到底何谓吉芬品?吉芬品大揭秘! <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54323-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54323-1-1.html</a><br/>吉芬商品的存在!<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85754-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85754-1-1.html</a></p><p>【3】&nbsp;××是“吉芬商品”吗? 比如,</p><p>吉芬土豆的解释<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amp;replyID=130219&amp;id=249035&amp;skin=0">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amp;replyID=130219&amp;id=249035&amp;skin=0</a><br/>包子是吉芬商品吗<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amp;replyID=46316&amp;id=8974&amp;skin=0">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amp;replyID=46316&amp;id=8974&amp;skin=0</a><br/>汽油是吉芬商品?<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63573-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63573-1-1.html</a><br/>请问股票是吉芬品吗?<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77754-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77754-1-1.html</a><br/>中国股票可以称为吉芬商品吗? <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41241-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41241-1-1.html</a><br/>关于吉芬商品的疑虑 (黑白电视机)<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64197-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64197-1-1.html</a><br/>这能成为吉芬商品存在或边际收益递增的例子吗(恐龙蛋)<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4136-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4136-1-1.html</a></p><p>还有,商品房,非典时期的醋和口罩,…… 是吉芬商品吗?</p><p>【4】吉芬品,劣等品(低档商品)和恶劣品的关系(拗口的名字诶)&nbsp;</p><p>谁说说吉芬品和恶劣品的区别 <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amp;replyID=251900&amp;id=41658&amp;skin=0">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amp;replyID=251900&amp;id=41658&amp;skin=0</a><br/>低档品和吉芬商品是什么关系? <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18709-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18709-1-1.html</a><br/>请问下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有什么不同啊 <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22677-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22677-1-1.html</a><br/>吉芬商品能属于劣质商品吗? <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05334-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05334-1-1.html</a><br/>谁能说说吉芬商品和劣等品(不是恶劣品)的区别啊<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amp;replyID=53182&amp;id=297268&amp;skin=0">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amp;replyID=53182&amp;id=297268&amp;skin=0</a><br/>请问吉芬商品与劣质商品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86143-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86143-1-1.html</a><br/></p><p>【5】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p><p>有关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吉芬商品<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amp;replyID=602466&amp;id=96847&amp;skin=0">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amp;replyID=602466&amp;id=96847&amp;skin=0</a><br/>哪位可以通俗地解释一下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为何大于替代效应啊(应为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48974-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48974-1-1.html</a><br/>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关系<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79396-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79396-1-1.html</a></p><p>&nbsp;</p><p><strong>核心2:需求定理成立的前提</strong></p><p>【1】吉芬现象和需求定理矛盾吗?</p><p>【2】需求曲线可能向上?</p><p>【3】吉芬品(or 劣质商品)的需求曲线一直向下吗?</p><p>吉芬商品存在,但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不存在<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amp;replyID=326890&amp;id=52835&amp;skin=0">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amp;replyID=326890&amp;id=52835&amp;skin=0</a><br/>再说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amp;replyID=343740&amp;id=55043&amp;skin=0">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amp;replyID=343740&amp;id=55043&amp;skin=0</a><br/>吉芬商品应该不是需求定理的例外<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370873-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370873-1-1.html</a><br/>吉芬商品果真是违背需求曲线吗? <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99846-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99846-1-1.html</a><br/>吉芬商品能属于劣质商品吗? (劣质商品的需求曲线一直是向下倾斜的吗?)<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05334-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05334-1-1.html</a><br/>关于吉芬商品,请大家帮忙解释一下<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98164-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98164-1-1.html</a><br/>吉芬商品与60年代的商品的异同 <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98806-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98806-1-1.html</a></p><p>&nbsp;</p><p>另外还有几个帖子
(没有耐心看完)</p><p>哥本哈根大学证明吉芬商品存在的函数能成立吗?<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355313-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355313-1-1.html</a><br/>求一个具体的包含劣质品与吉芬品的效用函数 <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49354-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49354-1-1.html</a><br/>用“同构理化经济学原理”解释吉芬之谜等现象 <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51103-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51103-1-1.html</a><br/></p><p>&nbsp;</p><p><strong>Update:猫爪特别赞助的牛人PK贴</strong></p><p>逻辑上,吉芬商品真的不会在市场上成交吗? ——与张五常教授商榷 <br/><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349270-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349270-1-1.html</a></p><p>建议看完主贴,再根据64楼的小结看前面的讨论,然后看66楼以后sungmoo版以双拳敌四手,和130楼之后的几方混战,192-194楼算总结陈词吧?201楼</p><p>有时,模糊的经济学说法还是用数学表达更清晰,喜欢<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amp;replyID=251900&amp;id=41658&amp;skin=0">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amp;replyID=251900&amp;id=41658&amp;skin=0</a>里的sungmoo的表达方式,单纯叙述性语言有时令人难以判断讨论是否存在同一前提。
</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7 4:26:32编辑过]
逻辑上,吉芬商品真的不会在市场上成交吗? ——与张五常教授商榷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49270-1-1.html
这个我参与最多的帖子你怎么漏啦?

表扬一句:找的真全啊。
顺带一提,这里会沉的,以后不如搞到我的版面去,我给你提升,顺便给你加上几十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6 19:10:15编辑过]
杨小凯教授,你好!
今天读到你的大作《国内经济学者要重视经济学文献》(《南方周末》,2004年2月12日),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 国内误解张五常的有几种情况,一是把张五常一些不重要也不一定正确的说法看得太重,例如张五常说过没有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但只要了解教科书中的标准结果 的人就知道,可能有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对非正常商品即收入效果为负的商品,如价格上升,真实收入下降。由于收入效果为负(收入越低买得越多,例如收入下 降,多买劣质商品),若收入效果大于替代效果,增加购买的收入效果超过减少购买的替代效果,社会就会出现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张五常应该知道这些的,但他 说这完全是人造出来的,数学推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中国可能有些人连教科书都没读过,却说没有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讲得振振有词的样子,这是我很难接受 的观点。当然张五常讲得有一定道理,像我们说的这个向上倾斜需求曲线的例子(基芬商品)没有很多思想在里面,无非是数学推出一个特别的例子。”
我认为这个例子你举得不好,因为(1)需求曲线有时向上,不是不重要的问题;(2)张五常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理,不是不值得重视;(3)你上面短短一段话前后矛盾,令人无所适从。
“需求曲线有时向上”不是不重要
首先,需求曲线能不能向上的问题,你认为不重要。我尊重你走过的学术传统。但至少在经济学行内的另一个学术传统中,它曾经是、而且仍然是重要的。
这个问题从Alfred Marshall就开始了,到Milton Friedman,他写了篇幅很长的The Marshallian Demand Curve,接着 Martin J. Bailey 针对弗里德曼又发表了一篇同样名字的文章,Friedman看了又赶紧再发表一篇文章回应Bailey。当然,讨论这个问题的不只是他们三个,说什么怎么也得加上John Hicks和Eugen E. Slutsky。别的不说了,单看这阵势,看他们长篇大论、殚精竭虑,就能让后人感觉到问题应该是重要的。
要理解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还得配合Friedman的另外一篇重要(姑且不管你是否也认为重要了)的文章,叫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那是在他的一本名为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的书里的。这篇文章把Karl Popper的证伪思想移植到经济学里,说经济学要提供可证伪的命题才能成为科学,云云。
正是因为Friedman等 人脑海中有了这个“可证伪性”的根深蒂固的要求,他们才觉得需求曲线有时向上的问题非同小可。那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为如果需求曲线有时可以向上的 话,经济学的科学根基就没有了。至少他们这样认为。也就是说,任何命题,都可以免于被证伪,在面临证伪危险的时候,只要说需求曲线掉头向上,说偏好(效用 函数)改了就万事大吉了。
需求曲线的掉头向上,是跟无差异曲线中的价格扩张曲线(price expansion path)的掉头对应而产生的,而后者的掉头是由效用函数决定的,而效用函数是随便定的。你说你有什么样的效用函数都可以。所以,吉芬商品和向上的需求曲线,就是在需求曲线和效用理论这两套思路建立一一对应的过程中,在学者的推理中,必然地跑出来的。
我很难理解,怎么有人真以为张五常不知道“有”吉芬物品(所谓“有”就是指教科书上“有”写、而且写着“有”)。怎么能这样以为呢。每次提起他在北京演讲时,有个人准备了一堆图表,要说服他“有”吉芬物品,他都要笑。我们是从哪里听说有吉芬物品的呢?不就是Samuelson的《经济学》吗,不就是Hirshleifer的《价格理论》吗。
事实上,张五常跟我说过很多次,说他读研究生的时候,同学门都在这个问题上转悠过不少时间,绕开了又遇到,反复多次。大家都知道,只要有那个缥缈不定的效用函数在,吉芬物品就一定会跑出来的,逻辑上避免不了这种纯粹的可能性。
张五常等人的处理值得重视
张五常说“没有”吉芬商品,是在谈他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他不是说“书上没有”,而是说在“方法论上不能有”,在“真实世界中不会有”。你可以不同意他的处理,但不能说他的处理不重要。所谓“处理”,就是要挽救吉芬物品逻辑上存在而导致经济命题失去“可证伪性”的这一困难。
有 些教授说“有吉芬物品”,然后把追涨杀跌、炫耀品这些例子,都纳入其中理解。我认为这些人的理解一团糟。按照他们的思路,世界上任何一种商品,都是吉芬商 品。既然可以把不同商品、不同收入、不同偏好,都纳入同一条曲线来考察,那么别说向上的需求曲线了,就是画成一朵花也可以。
另外有些教授,则取折中,先说有吉芬商品,但第二页马上补充说吉芬商品是很罕见的,一般没有。Hirshleifer的教科书就是这么写的。(我怀疑“吉芬物品”这个概念,除了出现在每一本经济学教科书中关于“吉芬商品”的那一页外,在别的地方就再不露脸了。)
有些经济学家则断言没有。如Armen Alchian。他明确说没有向上的需求曲线。这是因为,他说的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定律来画的曲线,不是从“无差异曲线-效用函数”模式转换过来的需求曲线。我们知道,需求定律是明确假定收入不变的。只要你不改口,始终假定收入不变,需求曲线就不会向上。Alchian的需求曲线正是这样:它只刻划“替代效应”,不讨论“收入效应”;一旦出现“收入效应”,就用另一条需求曲线表示。
只 要不去追求将“无差异曲线-效用函数”的图线跟需求曲线建立一一对应(这不是数学癖好是什么?),而是按照需求定律来画需求曲线,就根本不会有什么向上的 需求曲线,而只会有位置更高但依然向下的另一条需求曲线。这是摆脱了效用函数制肘的需求曲线,是来自真实世界、可以产生可证伪推论的需求曲线。我是Alchian《大学经济学》的中译者,非常推崇他的处理,所以在我写的专栏文章中始终持这个立场。
胡佛研究所的David R. Henderson是The Fortune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的主编,也同时负责撰写“需求(Demand)”条目。在这个条目中,他引用诺贝尔得奖人George Stigler的话说:谁要在真实世界找到吉芬商品,他在经济学上就名留青史了;但既然至今没有出现这样的人,吉芬商品在真实世界里真不大可能存在。Henderson写得干净利落,我附节选在后。
最近一位Stigler带出来的博士生告诉我,当年芝加哥大学经济系里,掌握了Alchian教科书后的习题,就有把握通过价格理论的考试。Alchian的教科书至今还是美国某些研究院的必读经典。Alchian的观点影响了很不少人,当然包括了张五常。
而张五常自己,执掌香港大学经济系多年,又常年给中学会考出题,也影响了很多学生。我遇到过一个香港女孩,当我的另一个朋友大谈“不买假首饰要买真钻石是越贵越买现象”时,那女孩干脆地回答:“都不是同一条curve(曲线)。”
北大经济研究中心一位博士后研究员,现在应该是北大经济学教授了,特意拿他以为的吉芬物品为难张五常,在张演讲时提问:“为什么现在的MBA学 费比几年前贵,但现在想读的人反而更多?”张答:“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那位博士后不罢休,说了一通非洲什么地方报道说有吉芬物品,事后还对记者说张五 常答非所问。张五常后来对我说,那样的问题,香港高中生就能回答;当时要是有时间就应该加一句:“我说我家里有个位置是没有万有引力的,你相信吗?”
是, 爱拿“有”吉芬物品来说事的人不少,但说“没有”的人也不只一个半个。杨教授见到别人说“没有”吉芬物品,又是中国人,就推测人家“可能连教科书都没读过 ”。这不太好。你自己读过人家的“振振有词”吗?想过人家说的“没有”是什么意思吗?难道你理解的“有”和“没有”,就仅仅是教科书上“有”或“没有”叙 述那么简单?教科书上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数学推得出来就是“有”,数学没推过的就是“没有”?
其实,要找一本好的经济学教科书不容易,但要找一本没有提到“吉芬”物品的经济学教科书反而很难。你不妨在学校做个调查,看看拿到Econ101学分的人里,能有几个说没听说书上说“有”吉芬物品的。
退一步讲,可以想象一个从未读过经济学教科书的人能振振有词地论述“没有”吉芬物品吗?这不是天才是什么?他难道不比读过很多经济学教科书还认为“有”吉芬物品的人强?
张五常说没有吉芬物品,他的意思有两层。一,他接受了Alchian的意思,认为需求曲线要“定义为”只研究替代效用的。在他的《经济解释》第一卷,他详细地讲了什么因素能变,什么不能变的问题,包括收入是否能变的问题。其实那也是来自Friedman的《价格理论》。这是在方法论层面的。
二,他说在竞争中的社会,吉芬商品即使有,也观察不到,因为“越贵越要”的商品,原来的物主怎么会拿出来卖呢?只有“越贵越不要”的商品,才能见到有人肯拿出来卖。这是他的另一层解释。当然,这在Hirshleifer的书中别的地方,也提到了这个概念,只是Hirshleifer并没有用这个概念来谈吉芬商品罢了。再当然了,不只是Hirshleifer,任何一本讲到“持有需求”的教科书都会讲这个了,价格贵到一定程度就转买为卖。
你那段话的前后矛盾
我很奇怪的是,在本文开头引用的杨教授的话里,杨教授不仅说这个问题不重要,还说张五常可能是错的,说“张五常应该知道这些(指教科书上“有”吉芬物品——兆丰注)的,但他说这完全是人造出来的,数学推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可是,只隔了一句话,杨教授就接着说“当然张五常讲得有一定道理,像我们说的这个向上倾斜需求曲线的例子(基芬商品)没有很多思想在里面,无非是数学推出一个特别的例子。”
既然杨教授也说吉芬商品“没有很多思想在里面,无非是数学推出一个特别的例子”,那就不能说张五常只是“有一定”道理了,因为那完全就是张五常的意思。杨教授这么一段话,不是叫人无所适从吗?
好了。最近几年国内的需求曲线之争,应该起于我2000年9月对汪丁丁教授一篇专栏文章的批评。在那篇文章里,他使用了波浪型的需求曲线。后来争论就不断了。再后来,我跟张五常教授开始交往,才知道他的第二层意思。
我的观点前后一致,只是发表的文章是简化的,没有这封信详细。一是懒,二是不喜欢掉书袋,三是为了专栏文章易读,四是觉得这些东西明眼人都知道。但看了杨教授的文章,觉得有必要多说一点,对读者有个交待。
祝一切都好!
薛兆丰
2004年2月13日星期五
附:David R. Henderson在The Fortune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中的“需求(Demand)”条目节选:
How do we know that there are no instances in which the amount demanded rises and the price rises? A few instances have been cited, but they almost always have an explanation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something other than price. Nobel Laureate George Stigler responded years ago that if any economist found a true counterexample, he would be "assured of immortality, professionally speaking, and rapid promotion." And because, wrote Stigler, most economists would like either reward, the fact that no one has come up with an exception to the law of demand shows how rare the exceptions must be. But the reality is that if an economist reported an instance in which consumption of a good rose as its price rose, other economists would assume that some factor other than price caused the increase in demand. (Demand, The Fortune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by David R. Henderson)
我们怎么能知道不存在“价格上升需求量也上升”的例子呢?的确有过一些记载,但它们几乎全都可以理解为价格以外的某些因素发生了变化。诺贝尔奖得奖人George Stigler以前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要是哪位经济学家真的发现了反例,那么他“以行内的标准来看必定能名垂青史并且平步青云的。” Stigler继 续写道:“既然这两大甜头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梦寐以求的东西,而他们谁也找不到这样的需求定律的反例,那么可见这样的反例是多么稀有。”而实际上,只要有经 济学家报告说找到了这样的例子,说价格上升时消费也增加了,那么别的经济学家就会设想,那是价格以外的什么因素导致了需求的增加。
--------------------------------------------------------------------------------------在中国经济学界,认为“需求曲线有时向上”的不乏其人。他们不仅下笔为文,印成铅字一篇篇发表,有些还顺便批评反对者“学风不正”和“理论基础不过硬”。他们的名字不提吧。难以解释的是: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原理,竟然害得那么多老中青经济学人犯错!
事 情是这样的。整座经济学大厦中,最重要的基石是“需求第一定律”。它是说: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代价越大,需求量越小;或者说,代价越小,需求量越大。这个 定律可以用图形来表示。习惯上,用横座标表示需求量,纵座标表示价格,那么需求定律就可以描绘成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曲线,这条曲线的最基本特征,就是 “向右下倾斜”。
反 对“需求曲线必然向下”的人,认为“需求曲线有时向上”。他们的理由通常是这样的:经济社会存在“越贵越买”的现象。例如股票。价格低的股票是垃圾,不受 人青睐;但当股票暴涨时,大家就会看好,愿意出高价购买。这个铁一般的事实,推翻了“需求曲线必定向下”定律,换言之,推翻了“代价越高、需求量越小”的 规律。
“有时向上学派”进一步论证道:社会上存在着像珠宝和钻石那样的“炫耀品”,它们也会产生“越贵越买”的现象。既然是炫耀品,就一定要贵,顾客才愿意买;若炫耀品跌价,买的人就会少。所以,炫耀品的存在,也推翻了“需求曲线必定向下”定律。云云。
这些论证似是而非。照他们的理解,何止股票和珠宝,世界上任何商品,都可以推翻“需求第一定律”。不是吗,臭蛋、旧汽车、洗衣板、黑白电视,都比较便宜,但人们要得少;相比之下,鲜蛋、新轿车、洗衣机、大彩电,虽然都比较贵,但人们还是要得多。
如 此类推,台灯、奶糖、空调、甚至马桶,都应该属于可以推翻“需求第一定律”的“炫耀品”了,因为相对蜡烛、糖精、风扇和粪坑而言,人们都是“越贵越买” 的。既然任何物品都能找到较劣质的替代品,那么任何物品都可以被视作“炫耀品”;既然越是优质物品(价格越高),人们就要得越多(需求量越大),那么这些 物品的需求曲线就不是“有时”向上,而是“永远”向上了。
不 是这样的。“有时向上学派”忘记了最基本的前提:一条需求曲线,只能代表唯一一种固定不变的物品,而不能有时代表一种物品,有时又代表另一种。我们不能画 一条向上的曲线,解释说它的前半段表示“臭蛋”,后半段表示“鲜蛋”,然后断言“鸡蛋”的需求曲线是向上倾斜的。我们也不能画一条波浪线,解释说它的前半 段表示“小学文凭”,中间段表示“中学文凭”,后半段表示“大学文凭”,然后断言“文凭”的需求曲线是向上、向下、再向上波动的。
对 股票来说,道理也一样。在信息不全面的世界里,人们经常把商品的价格视作质量指标。与其说人们要买“贵”的股票,不如说他们要买“好”的股票。当股票的价 格上升时,股票的品质和盈利能力便在股民心目中发生了改变,变成另外一只有所不同的股票了。在图形中,这应该表示为“另一条”位置更高、但仍然向下倾斜的 需求曲线,而不是一条掉头向上的需求曲线。
股民追买“较贵”的股票,是因为他们以为“较贵”就是“较好”,而他们本来就打算购买“较好”的股票。这跟我们要买“较贵”的轿车,不买“较便宜”的自行车一样。轿车的确比自行车贵,但我们之所以买轿车而不买自行车,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打算买“较好”的交通工具 ,而不是为了“越贵越买”才买轿车。
你 或许不想要“品质较次”的股票或宝石(它们表示为位置较低的需求曲线),而想要“品质较优”的股票或宝石(它们表示为位置较高的需求曲线)。不过,只要有 人要免费送你(代价较低),你就想得到更多(需求量较大)。换言之,即使对于昂贵的、高级的或“预期回报高”的商品,只要你付出的代价越低,你对它的需求 量也是越大,这表示为那条位置较高的需求曲线依然向下倾斜。
一 条固定的需求曲线,表示当“其他任何条件”都不变时,某物品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反比关系。所谓“其他任何条件”,包括物品的品质、顾客对它的喜爱程 度,顾客个人的健康、年龄、性别、家庭规模等等。千万不要忘记,只要这些因素中任何一项发生变化,原来的需求曲线就要上下移动,从而变成“另外”一条需求 曲线,而不是“同一条”掉头向上的曲线。始终正确区分(1)什么时候沿着同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滑动,(2)什么时候平移整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是我们掌握需求曲线应用的核心。
经济学家阿尔钦(Armen Alchian) 曾经写道:“需求曲线可以有多种形状和斜率,但绝对没有任何一段是向上倾斜(斜率为正)的。在较高的代价上,绝对不会有较大的需求量。在某段价格范围内, 需求曲线可以垂直,那表示在这段价格范围内,需求量没有改变。但只要价格升得足够高,需求量就会下降。在整个可能的价格范围内,需求曲线则绝对不是垂直 的。需求定律是一个非常肯定的陈述,它恐怕是最有力、最可靠、最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了。”
不要拿汪丁丁老师提出的例子来说杨小凯老师的观点不正确啊,真是服气啦。
这段我以前对比的几种情况汇总:
首先,还要把现实中的几个现象列一下,并说明,哪些是吉芬现象,哪些不是:
第一种类型是吉芬商品,这是由于收人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发生的情况,黄有光对薛兆丰的批评基于这种情况,解释上面已经有了,王则柯老师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后面还要分析;
第二种情况,比如股票或者黄金投资的追涨杀跌,是预期价格上涨导致的需求曲线上升,其实是一种虚假的需求曲线上斜现象。因为消费者或者要素的需求者不过是在进行跨时期的选择和替代,是提前实施的购买行为,旨在避免更大的涨价损失而接受的较小的涨价损失,或者成为投资和生产的某种选择。这种情况显然不违背需求定理;
第三种情况则是类似于“连带外部效应”的某种特殊现象,汪丁丁老师的观点就由此而来,在三人谈的过程中,他们不断的举出例子,比如学历、高档丝绸、大额罚单,试图以此证明现实中存在需求量和价格同向变动的情况。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张五常的观点要比他们高明,因为当你把一系列需求曲线上的某些点连起来时,显然有机会出现一条相反的需求曲线。但这条“曲线”是根本就不存在的。比如虚荣效应,更高的价格可以使丝绸的效用大大增加,成为另外一种商品,而非用来遮体御寒的必备之物,这时,它的需求曲线就平移了,而非过去那条曲线。至于高额罚单,它给阿拉伯王子带来的成就感效用,与随便停车带来的效用,就更不用说了。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dispbbs.asp?boardid=29&replyid=78744&id=349270&page=1&skin=0&Star=6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