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吉芬商品之谜的解释通常是指可以被替代的劣质品。举例来说,如可以被牛肉替代的土豆。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揭示吉芬品现象的本质。从本质上来说,吉芬品现象反映的是,一种在效用上可以被高档商品部分替代的低档商品同时被消费者消费,当低档品价格上升或消费者消费收入下降时,消费者会减少高档品的消费而把钱更多地投在低档品的消费上。举例来说,在饥荒时期,穷人面对大白菜涨价,甚至连土豆都吃不起,就只好多买大白菜充饥。这时,大白菜就成了吉芬商品,土豆反成了高档商品。同理,面对同时消费猪肉和牛肉的消费者来说,当猪肉涨价时,猪肉就成了吉芬品。由此看来,与其把吉芬商品说成劣质商品,倒不如把它称为低档商品。象这样一个简单的经济学问题,如果用什么需求曲线呀,Slutsky 矩阵呀来解释实在是太显麻烦。这也是学微观经济学弄得不好的话会让人越学越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