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4万亿投资计划的逐渐展开,各地的房地产市场纷纷出现回暖现象,今年第一季度,上海的商品房、二手房成交量和成交价格均有明显上升趋势。作为房地产行业下游的家居业,也应是迎来了春夏季家装的旺季。然而,月星家居中环店却在4月13日正式歇业,百安居也频频爆出“关店”传闻,然而也有部分卖场的销售数据显示,一季度的运营情况比预期效果要好。行业专家表示,沪上的家居卖场必需要经历金融寒冬的“大考”,那么,家居业交出的成绩单又究竟如何呢?
昔日大鳄今朝苦苦死守?
据行业知情人士介绍,近期发布2008财年亏损52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5.18亿元)“噩耗”的百安居(中国),现在在中国的市场已经急剧萎缩,截至去年10月,百安居在中国26个城市拥有60多家门店,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西南和东北,包括上海、北京、青岛、南京、哈尔滨等,但新一期的财报中,却声称将要关店22家,经过调查,被关的门店主要将会集中在华北和华南地区。而百安居(中国)一位管理人士透露,百安居上海闵行店与梅陇店、徐汇店的交通半径不大,为优化网络有可能被关闭。
而另一个家居业巨头月星家居继吴中店关门后,中环店也在一阵风光之后黯然收场。从中环店内一品牌经销商口中得知,月星中环店其实已在去年年底就传出关店消息,并陆续有展商纷纷撤场,而记者近日再去中环店一探究竟时,月星家居的大门已经关闭,并张贴了停业告示,只留下一两名员工为消费者做咨询。
据知情人士透露,月星家居无力维护吴中路店和中环店的经营,主要原因还是资金链出现问题。月星家居的经营模式是属于租赁场地后再出租给商场的商户,所以自身的运营成本相对就比较高,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导致总体销售量萎缩,一些品牌纷纷回笼资金,把优势集中在1、2个店,不可能再像前几年那样在每个卖场里都设有店铺,也使得月星家居中的商户逐渐流失。目前来说,月星家居在上海就只剩在澳门路的一家门店,而在金沙江路的旗舰店也因资金无法到位迟迟未能动工。现在对月星来说,只能是孤注一掷。但月星家居的一管理层人员却表示,中环店的停业只是为配合整个集团的战略调整,并不会影响到月星在上海的总体销售。
目前,大多数的家居企业都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收缩市场,只有红星美凯龙仍高举扩张大旗,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先生就强调,红星美凯龙仍会按照既定的市场规划,年内将在浦东开一家新店。当下来说,无论是销售数字还是门店数量,红星美凯龙还是牢牢占据了领头羊的位置。而外界也猜测,宜家家居的新店开业计划也在其议事日程中。然而,像红星美凯龙和宜家这样的情况,在现在的沪上家居市场已并不多见。
家居业“洗牌”并非坏事
前几年,上海的家居市场曾一度风风火火,大大小小的家具、建材卖场数不胜数。而一场金融风暴却把大多数的家居卖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危机的来临,使不少企业深陷经营难题,但同时激发了家居业对09年的发展战略有了新的规划。
众多家居业内人士在谈及金融风暴对家居业的影响时,都纷纷表示,对一个有实力的企业而言,金融风暴的洗礼并非是一件坏事。“对于金融危机,其实我们厂家也是有所准备的,应对市场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而近期随着装修旺季的来临,市场也出现回暖现象,”一知名家具品牌的经销商表示,“之前的家具市场,良莠不齐,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件好事。”在这次严重的金融危机下,势必将会有一些并不具竞争优势的企业应声倒下,但从规范市场的角度而言,优胜劣汰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09年家居业首当其冲、压力最大的当数一些中小卖场,知名的规模较大的品牌卖场,其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还是比较强的。金融风暴冲击之下,家居业现在可以说是“剩者为王”。从作为全国家居流通业第一品牌的红星美凯龙上海商场负责人处了解到,由于商场加大了促销力度,今年一季度的销售情况比预计要好,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并且还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记者在宜家也看到,客流量也与去年没有太多变化。而上海的另一家大型家居卖场吉盛伟邦,在关闭了一家门店进行战略调整后,也做出了一系列暖市举措。
上海目前的家居市场经营情况,的确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危机效应已经在逐步显现,从有序市场这个角度来看,“洗牌”对于消费者而言,肯定是一件好事,这样更能对于卖场的品质好坏更能有一个直观的辨别。而对于部分企业如何度过这个难关,行业内人士认为,家居卖场应在金融危机中耐心寻找“机”,并在寻找过程中优化自身的经营模式,练好“内功”,提升服务水平,树立品牌形象;而对于厂家而言,正应了“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选择更据抗风险能力并获得市场认可的卖场,或许能降低自身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