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确实有影响,就像隔壁家庄家地里浇了水你家地里也会返潮一样。这种影响是那些经济评论家们即使不说,也会发生经济(物理)现象。
如果直接就美国看的见的金融危机谈危机和对策,这只能是哪儿痒了挠一下,可能过段时间还会痒,那头几下就白挠了。
首先看一下中、美两国的目前或者一直以来的经济大环境。
1、美国是一个人民被诱导大量花钱,导致美国金融业暂时缺钱,却找不到人帮一下的现状。
2、美国是一个老百姓仍然有钱,但没信心花钱;美国政府其实很缺钱、却债多人不愁的现状。
中国的经济大环境:
1、中国是基础差,底子薄的经济体。改革开放靠一家人。人多、苦干、不舍的花钱,确实攒了一部分钱。但这钱还在我们的家长(政府手里,而且必须要放在政府手里,因为我们的体制优势在于我们的组织经济产生了强大、并在世界范围内极具竞争的话语权和部分决定权。)手里、不能随便花。这是事实。
2、因为货币、因为汇率的原因。我们的老百姓实际购买力不强,(而不是生产力水平低。)靠拉动内需保证中国的GDP每年2位数确实力不从心。或者说不如3驾马车同时发力走的稳、走的快。这也是事实。
在这种前提下美国的对策:
美国对待金融危机的对策是打死都不会放弃金融。(华尔街的高管再给自己发红利,奥巴马同样要给华尔街钱去恢复美国金融业。)
美国在国内乃至全球的战略规划就是金融产业、信息产业、服务产业和新能源。(从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国会推出的一系列计划可以看出。)
制造业?让日本、德国、中国去做吧。这是美国认定的新的全球分工。美国肯为金融受到的挑战发动一场战争!也绝不会因通用、克莱斯勒和福特的倒闭去跟丰田汽车发一句牢骚。(我认为:美国3大巨头的老板们别说自己开着车去跟奥巴马要钱,就是一路乞讨从底特律走到华盛顿,美国政府也不会动太大的恻隐之心。事实证明也是这样的。)
美国对待金融行业会更敏感、更努力的拿出对策,继续维持金融话语权的独占、继续维持钞票我印、价值我定的货币霸权。
中国的应对:
历史的前进,总会有几个重要的节点。如果10年后、20年后、200年后,我们看到将人民币和美元在全球的职能来了一个180°的对调。中国历史会感谢2009年我们走出的这一步的。即使现在出师未捷,屡战屡败,代价惨重。但我们开始接招了。这一步我们做的艰难也做的恰是时候。我们首提建立超货币主权;我们规划在上海2020年建成新的世界金融中心。(甚至天津和深圳也要建立国际金融的副中心。);我们要让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举例:国务院常务会议4月8号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等。还有很多...这说明我们的战略方向已经很清晰了。
至于战术,本人对楼上fgq5910所提到的务实措施举双手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