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656 13
2009-05-12
产业政策将是一场灾难
李俊
   产业升级成为政府一项重要产业政策,各地政府都希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并且还通过各种手段淘汰政府眼中落后的企业。很多时候,政府总是理所当然认为,只要淘汰了落后的企业,积极发展高新企业,完成产业升级,那么经济就可以得到提升。因此,各地政府都积极推进产业升级,甚至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扶持高科技产业。
   经济发达国家或者地区、服务业或者高科技产业在GDP比重比较高,发展中国家这个比例相对比较低。因此,政府就觉得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地区,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实际上,经济发达地区并非提高服务业比重而实现的,而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促进而形成的产业格局。如果一个经济落后地区,刻意模仿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以一种外生力量而形成这种产业结构,那么必然是失败的。事实上,政府主导产业政策,并不能真正促进经济增长。
    一些生产力落后的企业却经营得非常好,创造了不少利润,可是一些生产力非常先进的国有企业亏损情况却非常重要。什么原因决定了先进生产力无法战胜落后生产力?因此,我觉得这个落后生产力一定更适应了市场的实际情况。先进生产力并非等于生产力的组织成本就低于落后的生产力。如果政府不尊重市场传达的信息,以自己主观想法推进产业升级,必然破坏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
    尽管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但是中国多数地方,经济水平发展还是比较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最终无法逃离市场的惩罚。中国还有一半人口在农村,他们生活水平并不富裕。这些人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需求将非常有限的,因此以人为方式去拉动这个产业的需求,那么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伤害。如果一个人最基本物质生活都没有改善,那么他有可能消费那些所谓创意产业吗?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需要市场信息引导下完成的,这是一种自发的行为。
   杨小凯在文章《有限理性》中说到,“20 世纪50年代香港政府没有如何产业政策,而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外向型出口劳 力密集产品的工业化模式。台湾在50年代,政府强制推行进口代替,成效不彰,在国际竞 争压力和美国压力下,50年代末改取香港式的 自由化,国际化政策,市场自动采用了香港式的出口导向工业化模式,创造了台湾”因此,他得出结论,“这些经验说明了市场在组织试验方面比政府要高超得多。”对杨小凯的看法,我是完全同意的。事实上,没有任何人掌握了市场包含的所有信息,因此以确定性的产业制度指导市场生产,必然会失败的。
    真正的产业升级,并不是政府主导,而是需要企业和个人完成。中国产业结构是需要做调整,但是并不需要政府完成。失业情况严重,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产业结构出了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政府长期干预而造成的。本来,政府应该为市场提供产权保护,但是事实上却是恰恰相反,不断侵犯产权。因此,我觉得政府应该放弃产业政策,尊重市场内在力量。
                                            2009年5月12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5-12 15:46:00

大方向上政府的产业政策是对的。因为在市场不能有效地调节时,通过培育催化可以缩短先进的产业形成周期,之后的事可以交给市场来做。但一定要加上一个前提条件:不可以盲目推行产业政策,产业调整要有适合的情境,不可大跃进。

完全的自由市场只是理想状态,盲目相信完全自由市场调节是要吃大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2 15:54:00

这个世界永远都是有穷人有富人的,中国的发展不是消灭贫困,贫困是永远也消灭不了的,这是自然界进化的规律

美国整体上富裕,本身也存在贫富差距,只是没有中国这么大,中国的贫富差距大,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什么中国的贫富差距一定要大呢?这是因为美国做为一个发达国家,它是可以向第三世界,向其它的欠发达地区转嫁贫困的,但是中国不行,就算中国的科学再倡明,我们也成为不了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发达国家,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我们没有办法向世界上的其它国家,转嫁贫困。

什么是转嫁贫困呢?我们换个比较学术性的、比教文雅的提法,就是产业结构升级,既然中国要发展,就要产业升级,就要转嫁贫困,既然没办法向外转嫁,我们就自己消化,沿海要向内地转嫁,要让沿海更发展,就要产业升级,就要拉开贫富差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2 15:56:5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2 16:06:00

要完成这样的产业升级,中国一定要借助政府的力量,不然的话,资本的逐利性,会使资本从劳动力价格高的地方,自然的流向价格低的地方,沿海的发达就没有办法持续下去,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政府主导,有了最初小平同志的沿海特区建设,才成全了今天中国沿海的高度发展,而没有沿海地的高度发展,就没有中国今天欣欣向荣的繁荣局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2 16:31:00
以下是引用shwany在2009-5-12 15:46:00的发言:

大方向上政府的产业政策是对的。因为在市场不能有效地调节时,通过培育催化可以缩短先进的产业形成周期,之后的事可以交给市场来做。但一定要加上一个前提条件:不可以盲目推行产业政策,产业调整要有适合的情境,不可大跃进。

完全的自由市场只是理想状态,盲目相信完全自由市场调节是要吃大亏的。

请问你说的“不可以盲目推行产业政策,产业调整要有适合的情境,不可大跃进。”怎样实现?

如果政府真的是盲目推行,真的是搞大跃进,又如何?

政府真的会比市场企业本身更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吗?政府比企业本身更关心自己的生存前途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2 16:35:00

李俊兄不要说什么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了,我们不是领导,不能贴标签的

不管什么生产力,能赚钱的就是先进生产力,不能赚钱的就是落后生产力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