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118 0
2016-04-14
导读:最近,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大蒜和猪肉大幅涨价的现象,人们纷纷再次发出“蒜你狠”之类的感叹。除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外,专家们还认为大蒜和猪肉等食品涨价造成的CPI指数上涨很有可能使国民经济出现滞涨的状况,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负面问题。笔者今天就谈谈大蒜和猪肉价格上涨的那些事儿。

360截图20160414145653776.jpg


金乡县被称为“大蒜之乡”。相关调研显示,金乡大蒜16年受寒潮影响减产严重,2016年价格明显上移。根据调研对大蒜种植户的了解,金乡以及周边地区整个的大蒜种植因2016年的寒潮受到较大影响(大蒜每年10月种,5月底收),减产是确定性较大。

360截图20160414145419132.jpg


2015年因大蒜价格低迷,金乡以及周边地区种植面积本就有下降(2014年金乡及周边大蒜种植已减产约10%),而这次寒潮使得该地区产量进一步下滑,调研预计2016年减产幅度或将在20%左右。2015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约600万亩,其中山东地区占比近50%,其中金乡58万亩、金乡周边30万亩、紧邻金乡的菏泽地区70-75万亩;这一地区的种植面积即占到全国范围约30%。且山东其他地区出现寒潮导致减产亦是大概率事件,从而导致大蒜2016年供给偏紧。而在大蒜还未收获的情况下,金乡地区大蒜经销商已开始囤积居奇,积极储备去年收获大蒜,人为的造成了现阶段的大蒜价格上涨(2015年全国大蒜大宗均价为5.8元/公斤,截止2016年3月18日的大宗价格已经涨至13.8元/公斤,已超08年寒潮创下的12元/公斤的历史新高)。专家判断,今年寒潮亦会影响其他越冬蔬菜种植,预计蔬菜项会对CPI有不小贡献。

对大蒜的价格上涨,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归结为由于种植面积的减少而导致的供不应求吗?No!绝非如此。

其实,充裕的货币流动性才是重要推力。通常,货币供应量能解释果蔬产品价格上涨的30%~50%。3月份M2(广义货币)增速预计将在13%左右,新增信贷在1万亿元左右,市场呈现较为明显的信贷扩张。流动性的扩张加之投资渠道的狭窄,让游资畅游农产品领域,并成为支撑CPI的重要推手——3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6.0%,影响CPI上涨约1.78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35.8%,影响CPI上涨约0.9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28.4%,影响CPI上涨约0.643个百分点。

360截图20160414145436744.jpg



这一理由得到了印证——一家蔬菜商情信息网站上写道:“公司在大蒜库存完以后可代炒作,代购销库存大中小吨位大蒜、蒜薹、蒜片。储存货物期间如果资金短缺我们可以给你配资50%,你拿50万元我们给你配资50万元,这样你就可以储存100万元的货物,利息随当地银行利率结算。”另一家大蒜经销网站则公布信息:“大蒜冷库出租,配资70%。”配资通过借贷进入市场,有的月息在二分到三分利之间,高额借贷成本的叠加抬高了大蒜成本,成为助推终端价格的一个隐形推手。市场价格的攀升必然进一步点燃“趋利”冲动。从产量上看,2015年大蒜产量虽然减产,但减产幅度只有约10%,还不足以推动蒜价大幅上调,而民间资本的追捧无疑是价格一路飙升的重要力量。由此,真正从涨价中获得真金白银的并不是辛勤耕耘的广大蒜农,而也许只是少数投机者。





那么猪肉价格的上涨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方面呢?


生猪价格也显著地受寒潮影响,加之本身供给短缺,猪价将继续上行。生猪产业受寒潮影响主要体现在疫病上。今年一季度全国范围的寒潮使得小猪腹泻病异常严重,根据调研,湖北地区小猪因腹泻和口蹄疫导致的死亡率在20%,河南地区35%,山东地区预计20%以上,专家判断这一现象全国普遍且形式严峻,并势必导致6-7月份生猪供给将严重短缺,加之能繁母猪去化严重,预计后期生猪价格仍将持续上涨。且祖代鸡因引种受限导致行业供给减少仍在持续,白羽鸡价格亦会趋势性上涨。

总体上,从农业角度看,蔬菜项和畜禽项价格势必将推升CPI。整体判断,在CPI上行背景下,专家判断对此最好的防御即是配置养殖。

来自农业部的数据则表明,2012、2013年,全国生猪养殖户保本微利,2014年陷入严重亏损,每出栏一头猪亏101元。2014年和2015年两个春节消费高峰期猪价不涨反跌,严重挫伤了养猪户的生产积极性,一些养殖户纷纷退出生猪养殖,产能下降了20%多。

与此同时,近几年随着环保要求的加强,出台生猪禁养限养措施的省份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扩大到湖南、山东、河北、陕西等主产省份,影响面越来越大,从而进一步减少了生猪的供给量。

360截图20160414145628076.jpg



连续三年全国生猪价格的低迷,一部分生猪养殖户的退出以及生猪存栏量的下降,是造成这次生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农业部畜牧业司检测分析处处长辛国昌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叠加因素,有一些省份出台了禁养措施,禁养量据初步统计现在大概是达到了二千万头,和生猪产能调减的下行周期,正好形成了叠加效应。

辛国昌提到,此轮猪肉价格上涨是恢复性和补偿性上涨,是过去三年猪肉价格偏低引发产能适应性调减的结果。据农业部的检测,目前生猪存栏水平,大概比前四年的同期平均水平要低14%。能繁母猪的存栏水平比前四年同期的平均水平低20%。

养成一头猪至少需要多少钱?

虽然从2015年3月开始,市场上生猪价格持续上涨,但不少养殖户在补栏上更加理性了,特别是那些经历过大起大落行情的养殖户变得更加谨慎。

360截图20160414145609317.jpg


一位湖南省湘潭县梅林桥村村民说:现在想继续养,没有几十万元的资金都启动不来了,现在一头仔猪的价格大概八、九百元,一头猪的饲料成本一千二、三,一头猪还要一百来元的疫苗、药费。按现在的行情,一头猪养到二百五十来斤,至少要二千二百元的成本。

与一些中小散户的谨慎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规模养殖场或者是技术比较好的养殖户,从去年猪价开始上涨后,就积极开始补栏,取得了不错的收成。母猪的存栏量决定着未来生猪的产能。农业部监测显示,目前,母猪存栏不足的情况正在缓解,今年2月份母猪存栏同比增长7%,同时仔猪数量也在增加,这意味着生猪的出栏量将明显提高。辛国昌认为母猪存栏已经遏制住了连续三年持续下滑的势头,生产正在积极恢复。




4月7日,农业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叶贞琴及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在新闻发布会上分析近期猪肉价格上涨的一些原因并根据目前的情况对未来的价格趋势做出了评判。

我国养猪业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

叶贞琴讲,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格局特别容易出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情况,目前我国养猪业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生猪养殖户年平均出栏规模比较小,还有55%的出栏肥猪由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小散户提供。“控制价格大涨大跌”“保障均衡供给”的难度都在于此。

叶贞琴表示,总的看,猪肉价格上涨是前三年价格长期低迷的反弹,具有恢复性和补偿性。鉴于目前猪肉价格高,养殖效益较好,规模场户补栏积极性开始恢复,有利于增加后期猪肉供应,不会出现脱销断档。尽管猪肉价格在高位运行,可能还要维持一段时间,但伴随着生猪出栏的逐步增加,猪肉价也将逐步企稳,暴涨的可能性不大。

叶贞琴提醒养猪户,目前生猪养殖过热的迹象已经出现了,对于养殖户来讲,要提高风险意识,既要理性补栏,不能盲目扩大产能,也要适时出栏,不要压栏惜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当猪周期遇上了禁养、限养

叶贞琴在新闻发布会中还提到,从畜牧业发展环境看,环保压力对规模养殖的约束趋紧,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和疫病对生产冲击不能掉以轻心。马有祥也表示,生猪养殖的环保压力确实是越来越大。马有祥说,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是传统农业的一大优势。原来养猪为了肥田,农牧结合得非常紧密。专业化分工让相当一部分规模猪场就管养猪,种地的就管种地,所以经营主体分离了,污染的问题就来了,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废物处理这方面的规定越来越严,去年又出了“水十条”,所以养猪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对猪价变化有一个稳定的预期,价格在一定合理范围内波动。马有祥说,猪周期是正常的,是生产者或者消费者对价格作出的不同反应。近几年禁养、限养,加大了产能下调的深度。马有祥讲,全国有10个省份已经启动生猪禁养区的划定,或者正准备启动。禁养区内的生猪规模场拆除搬迁的问题比较突出,这10个省影响了2000多万头的生猪出栏量,有一个省万头以上的规模场在禁养区内就被拆除27座,影响了40多万头的出栏量。他表示猪不是要不要养的问题,而是要养好的问题。马有祥说这也是下一步政策需要发力的地方。

猪肉不存在暴涨的基础

马有祥分析,猪价维持高位应该是今年的常态,但是暴涨可能性不大,不存在暴涨的基础和动力。原因主要由五个方面,

第一,生猪产能在加快恢复。1、2月份我们监测的种猪场母猪销量增加了近60%,这预示着生产能力的扩大。3月份第4周仔猪价格同比上涨了102.3%,仔猪价格的上涨也会带动补栏积极性的提高。还有一个最新数据,3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0.9%,母猪存栏在连降近三年后出现企稳,环比持平。

第二,从养殖成本看。饲料在养殖成本中占比60%-70%,其主要原料玉米价格较去年有所下降,上涨可能性不大,推动猪价上涨的因素基本不存在。

第三,从疫病来看,比较稳定,没有大的疫情。疫病对养殖业的影响非常大,疫情稳定了,也是稳定市场供给的重要基础。

第四,从需求来说,没有大的增长。因为经济进入新常态,整个宏观经济对消费拉动作用没有以前那么强了,对猪肉也有影响,所以需求上没有大的变化,也不会大幅拉动猪价上涨。

第五,猪肉的替代产品价格是下行的,禽肉价格基本稳定,牛羊肉和鸡蛋、牛奶的价格都是下降的。

猪肉产品进口压力大?

针对去年中国进口猪肉增速加大的问题,马有祥表示,中国养猪饲养量占世界的50%,猪肉产量5487万吨,去年冻猪肉进口不到80万吨,进口比例较低。

马有祥分析了猪肉不会大量进口的三个原因,一是不必要,中国人吃肉没必要靠外国,因为我们已经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二是不合适。生猪产业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农民,近4000万户的养猪户,加上上游饲料工业,下游的屠宰、运销产业,产业链长,就业人口多,大量的进口替代国内猪肉是不合适的;三是不可行的。现在世界猪肉贸易量700万吨左右,日本、韩国、墨西哥等稳定依赖进口的国家,每年进口量400多万吨,剩余的可进口的猪肉不超过300万吨,如果中国猪肉出现大的缺口,进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农副产品的上涨呢?

对于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正常波动,社会各方面都需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有时大蒜价格高了,有时粮食和其他蔬菜的价格高了,这将是一种常态。市民的收入中用于购买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也会出现正常的波动,有时支出较高,也需要有一种正常的心理承受能力。消费者需要正确对待,政府需要正确对待,新闻媒体和社会各方面都需要正确对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产品的价格都是受到供求关系支配的。尤其是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的比价,长期以来存在的剪刀差,至今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增高,加之销售渠道不畅通、不稳定,往往会出现产品滞销、积压甚至腐烂,产量越高,赔钱越多的现象。农民的收入水平总体上还低于城市人口,实现农民增收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农产品价格的适当提高,是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之一,至于流通环节的利润,也是不可缺少的。

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个“拦路虎”,至今未能得到有效破解。涨价了,下年就多种,种多了,又跌价,出现卖难,基本上成为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恶性循环。多年来政府在政策上也做了多方面的尝试,但没有哪一种办法能够长期坚持、产生明显成效。建立生产和销售紧密结合的产销一条龙体系,从根本上杜绝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是政府、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共识。但是,从政策到实践的落实并长期坚持,涉及许多环节的具体问题,涉及各方利益的调整和分配,需要把党和政府扶持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政策同市场经济融为一体,有机结合。在总结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制度,建立既有利于稳定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良性循环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秩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如果农民种地总是不能增收,甚至种什么,什么赔,种地的农民就会越来越少。现在就有这种趋势。如果这种趋势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和扭转,那时的问题将不是价格高低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买到的问题。我们总不能什么都依靠进口吧?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民以食为天”。让我们共同关注农产品种植、销售和农民增收的问题。也可以说,关注农民,就是关注自己。解决好这些问题,也是可持续地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必要保证。

猪肉的价格,确实关系到我们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问题,同时,也牵扯着广大养殖户的收入。可以说,一头连着咱老百姓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要想让双方满意,最好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为此,一些专家认为,寻找平衡点的最主要的还是要增加供应,推动绿色养猪产业的发展。粗放式、不达标的养猪企业注定要退出养殖市场,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规模化、标准化、环保化养猪是趋势。

针对此轮猪肉价格上涨,广大的消费者应该理性看待。近期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总的来看,是对前三年价格长期低迷的反弹,具有一定恢复性和补偿性。农业部专家预计,目前养殖效益较好,规模场户补栏积极性开始恢复,有利于增加后期猪肉供应,不会出现脱销断档。猪价的上涨,直接影响了大家对猪肉的消费,不少人想的是:肉贵了就少吃点,便宜了就多吃点,没什么。但同时也要注意,面对此轮猪肉涨价的行情,广大养殖户也要谨慎,切忌一哄而上,盲目补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从长远来看,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土地面积日益减少,合理的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键问题是,应真正让资本流入实体而非单纯激发投机者的热情。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监管和引导。一是应科学研判流动性增加的附带效应。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复苏的同时,更趋灵活的信贷政策也导致大量资金流向相当一部分农产品领域,需要加强监测并建立适当的预警机制,保障消费者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二是应大力发展中介组织,让农民在市场上提高议价能力,减少游资的炒作空间。三是依托大数据建立更完善的政府价格干预体系,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研判,给农户提供具有前瞻意义的信息资源,引导种植行为与市场价格。四是要从根本上提高种植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增强对天气、环境等因素的抗风险能力,防止价格的异常波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