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92年至今的GDP季度走势图,里面可以很明显发现中国经济在90年代之后有很明显的大周期,而这个周期基本是7年为一个单位,1992-1999是衰退期,2000-2007基本是增长期,2008-2015又是衰退期。那按照这个图继续画下去,中国经济会不会在最近见底并且进入又一个高速增长的时代呢?回顾这个周期,我们发现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和90年代末面临的问题还有几分相像,都处在一个产能过剩,负债率高企需要改革来扭转局面的困局。这种经济换挡难度无疑比上一次换挡难度更大。如果不能成功换挡,那中国必将进入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长期滞涨。
是的,A股最近非常挠人心,上上下下的小心脏都快受不了了。和朋友聚会聊市场走势,都认为牛市已经走完了,原因基本都是是经济没有见底,纯靠资金推动的股市没有支撑。但,中国经济真的会一直下台阶么?我看未必!
下图是中国92年至今的GDP季度走势图,里面可以很明显发现中国经济在90年代之后有很明显的大周期,而这个周期基本是7年为一个单位,1992-1999是衰退期,2000-2007基本是增长期,2008-2015又是衰退期。那按照这个图继续画下去,中国经济会不会在最近见底并且进入又一个高速增长的时代呢?
中国经济回顾
首先我们先回顾下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走势。改革开放后到90年代初期,由于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投资潮的带动下,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代,GDP可以常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最高可以到20%多,平均保持在了15%的样子。到90年代末期,由于过度投资,企业库存压力扩大,产能过剩,加上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工业企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银行坏账率也居高不下,经济增速开始回落并到了历史低位。
90年代末期,为了扭转局面,国家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大量人员下岗,同时利用人口红利扩大产品加工出口。再加上地产基建的发展促使中国进入看一个高速增长的时代,人均GDP突破了1000美元,成功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随后时间到了2008年,由于遭受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出口增速放缓,内需扩大也迟迟打不开局面,同时国家实行4万亿计划强行托底经济,产能和银行坏账又开始抬头,经济又进入了一个长达7年的下行周期。
回顾这个周期,我们发现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和90年代末面临的问题还有几分相像,甚至90年代末更严重(如下图)。都处在一个产能过剩,负债率高企需要改革来扭转局面的困局。主要的不同是当时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当时手上的资源:人口,自然资源,城镇化发展等。而现在我们手中可以打的资源牌更少,参考国际经验,我们需要的是创新,提高社会效率和劳动附加值。这种经济换挡难度无疑比上一次换挡难度更大。如果不能成功换挡,那中国必将进入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长期滞涨。
中等收入陷阱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人均GDP多年持续挣扎在4000至12000美元之间,并且见不到突破的希望,多发生在东南亚及拉丁美洲国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150个主要经济体总共只有少部分国家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附加值不高,但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污染,低质低价等,都是恶性循环。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需要依靠高附加值的产业,比如成功突围的亚洲四小龙,香港新加坡依靠金融和贸易,日本韩国依靠高科技。
为了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我国提出了很多改革的方案,比如互联网+,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等。但对于这些改革是否能取到成效,很多人还是意见不一。不过在我看来,这些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并不有改革方案本身,更大程度是由改革土壤决定。就好比肥沃的土壤随便种点什么都可以开花结果,而贫瘠的土壤,花了再大的精力可能也只是事倍功半。也就是说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只是一个结果,甚至通过改革实现经济增速换挡也只是一个结果,我们要注重的我国是否拥有能顺利实现改革的土壤。
稳定的社会和政局
经济要进行换挡,首先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这是一个国家实行改革最基本的条件,这些就是那些东南亚国家不具备的。那些国家普遍存在党派间的斗争,而这些党派之间的斗争还往往蔓延到民间,普通群众会被分为这个营那个营的。社会和政局的不稳定使得整个国家内耗严重,很多改革方案迟迟得不到通过,相关ZF机关执行力大打折扣。而我国总体来说在社会和政局上还是比较稳定的。
可控的腐败程度
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另一个现象是腐败严重,比如东南亚国家,腐败比中国还要夸张。腐败对于当地政治的影响十分大,会导致选举不够公正透明。在经济上,会增加国外投资者的投资成本,直接损害当地的投资环境。而我国虽然过去腐败也比较严重,但在经历最近几年的反腐斗争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贪腐成本大幅上升,代价过高。
平等的社会
在过去我国在城市和农村发展上并不是特别平衡,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往往忽略了农村的发展,使得农民并没有获得中国过去经济发展的红利。而现在国家也很重视对农村的发展,从取消农业税开始,资本开支在向中西部倾斜,用句老话叫先富带后富。
逐步提升的教育水平
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内都大力推行教育,人民的教育水平大幅提高。而一个人民具有良好素质的国家往往容易推进改革。因为人民会具有跟开放的心态,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看问题也会稍微长远一点,学习模仿能力也更强。
深度参与全球贸易
当一个国家与经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和投资的交往,该国的技术水平、商业理念、社会意识由此会不自觉地向发达国家靠拢。中国是美国和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我们一直在模仿世界发达国家的各种东西,比如高铁核电的技术均来源于此。中国部分沿海城市,其实早就实现了中等收入陷阱,比如深圳就是一个高新技术和金融结合的典范,人均GDP高达2万多美元。
总结来说,我国拥有的优良土壤不止上面这些部分,还有很多值得分析。过去做的不好的地方也在逐步改善,并且这种改善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以只要这些土壤还在,凭借我国人民最基本的素质,聪明勤劳,我国的改革是一定可以获得成功的。最后关于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习近大大也发话了: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作者:亚当
来源:港股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