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859 5
2016-04-14

    作者作为一名导师,在选拔推免生中遇到了种种情况引起他的沉思,进而发出感叹:为什么我们留不住自己的学生?自己所在的学校各方面都能力都不差,为何本院获得推免资格的60%以上应届生,却选择了外校或院所读研?





360截图20160414204554502.jpg


每年,我实验室都会接纳不少的推免研究生来实验室读研,要说如何考查和选拔一个学生还真没什么标准。希望来我实验室读研的同学,若发来邮件询问老师对学生有何要求,我的回复一般很简单,只要获得推免资格,一般TA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差不到哪里去。因此,我的原则就是没有原则的原则:只要是推免生,我都会无条件招收。


然而,最近遇到的事情,也让我重新思考如何考查和选拔推免生这个问题。


前段时间,上过我的课的一位大三本科生,想通过暑期夏令营(推免)去国内一所顶尖名校的导师那里读研,因遇到一些笔试上的问题,前来我办公室咨询。当然,对方如何考查推免生的其他具体环节,我不得而知。只是感觉对方在专业和笔试环节设置的难度很大。因为,导师把自己近期发表的一篇论文(注:期刊级别和水平均一般),发给这个学生,让在2个星期内按论文思路写出代码,作为其是否考虑接纳为推免研究生的要素。这个学生不会做,因此才找到我,并问我一些具体的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看到题目后,觉得很是惊讶,因为这篇论文本身就是一个信号和图像处理领域的前沿问题。老师虽然发表了论文,我想也是近一段时间或至少大于两周时间做出的成果。要一个还在大三的本科生在两周时间内写出代码并得出相应的处理结果,是不是有点太夸张。当时,我也在想,就算是我现在指导的博士生,要在这么短时间完成这个任务,也是有难度的,何况还是一个大三的本科生呢。


无独有偶,近两天又有另一个大三学生,也跑来问我问题,还是因为国内一所顶尖名校的老师出了一道推免笔试题,即利用压缩感知理论解决一个三维电磁成像的高精度重构问题。这个同学,为了解题找过我几次。当时,我在想,这个同学肯定没戏了。因为,按TA目前的知识水平,缺失的专业基础很多,如矩阵理论,数字信号处理,压缩感知理论以及计算机编程等以前未曾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尽管题目有很大难度,好在这位同学的学习能力还真的很强。没几天,TA把我认为可能短时间根本没法理解的问题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真的理出了一些头绪。


看来,我校的学生还真不赖。难怪,一些名校的导师放出狠话:只要是UESTC来的推免生,照单全收!


“照单全收!”呵呵,是该高兴呢,还是悲哀?


高兴的是,我们培养的本科生有名校认可;悲哀的是,为什么我们自己留不住自己的学生。


这里,也想到了其他一些问题。这些名校的导师真的很***,为什么选拔一个本科生,会考查这些本该属于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才能回答的问题。难道,这就是名校导师的眼界,也是名校学生该有的水平?


由此,想到一个如何查考和选拔研究生的问题,这也是值得每个导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到底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本科成绩和绩点(GPA)?这个只能说明该生学习态度好,学习能力强。


未来创新能力?这个如何考查,做这样的开卷题能说明问题吗?


面谈与面试?短短的几分种面谈,却是虚虚实实,真假难辨啊。经验告诉我,导师与学生也必须有3个月以上的接触,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也只有通过一些具体的科研训练,才能初步判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直以来,我的不成文的招生原则是:不以“出身”论英雄,不以“考分”言成败;但求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兴趣科研。


最后,我也在想,本校学生为何任由刁难也要奋不顾身地奔赴名校,难道名校的专业排名和实力就比本校强吗?要知道,我校的几个学科排名和实力可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然而,2015年我院获得推免资格的60%以上应届生,均选择了外校或院所读研。


难道是:学科实力?导师魅力?名校情结?


来源:科学网

作者:彭真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4-14 21:19:19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00:25:43
我要快乐tonight 发表于 2016-4-14 20:46
作者作为一名导师,在选拔推免生中遇到了种种情况引起他的沉思,进而发出感叹:为什么我们留不住自己的 ...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08:22:02
从学生角度看:名校意味着机会和平台,未来会有更大的概率找到好工作,或者更好的平台进行科研。从老师角度看:我要找的就是免费劳动力,你要是不会干活,我要你干嘛?高水平的考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导师急功近利的心态,他才没时间从基础阶段培养你,他需要的是可以快速投入生产的“学术工人”。所以,这种现象的发生也就不奇怪了,双方你情我愿,各取所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09:36:43
人往高处走,无可非议啊。好的学校意味着更好的学术资源、人脉圈子和更大的影响力。作为普通高校,如果想留住优秀人才,就要想办法给学生以正激励,比如更多的奖学金、更多的精神关怀或者其他机会等,而不是怨天尤人甚至骂学生没良心(敝校真这么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10:57:06
别的学校的学生,想到您这来读书,您不是也要挑三拣四一下么?

双向选择,无可厚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