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018 1
2016-04-18
导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6年4月15日(星期五)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2016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这场新闻发布会的信息量很大,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关于我国经济形势的重要信息呢?

360截图20160418111356443.jpg


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长6.7% 开局良好

360截图20160418100740673.jpg

       2016年4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16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介绍相关情况时表示,我国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延续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盛来运指出,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共同努力,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兴动能加快积聚,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盛来运介绍说,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58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03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59510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90214亿元,增长7.6%。以2015年价格计算,今年一季度GDP增量为985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2亿元。


一季度我国经济八方面表现及总体安排和总体思路

360截图20160418101013047.jpg

   一、农业生产形势平稳;
  二、工业生产缓中趋稳;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中有升;
  四、市场销售稳定增长;
  五、进出口总额下降;
  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七、居民收入增长平稳;
  八、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盛来运指出,总的来看,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稳中有进态势持续。但必须看到,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阵痛仍在持续,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盛来运强调,下一步,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安排,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加快培育发展的新动能,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继续扩大有效需求,积极释放政策红利,努力巩固积极变化,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我国一季度经济运行显示出四句话“十六字”特点

   首先,运行平稳。增长、就业、物价、收入,运行态势比较平稳,仍然在合理区间。
  第二,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在继续优化,三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占比继续提高,高耗能投资占比继续下降。居民在住、行、教育、养老、保障、卫生、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支出都保持较快增长,并且向中高档消费层次迈进的步伐在加快。
  第三,亮点纷呈。新经济快速发展,新动能加快积聚,双创保持良好的势头。
  第四,好于预期。主要经济指标都出现了积极的改善,而且增长速度普遍比预期的高,一些国际机构也纷纷调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对全年经济增长预期都在6.6%以上。4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报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调低了0.2个百分点,包括美国和一些主要的经济体,但是对中国的全年经济增长预期又调高了0.2个百分点。
      盛来运强调,以上情况说明,运行平稳、结构优化、亮点纷呈、好于预期,没有理由不得出中国经济开局良好的结论。一季度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结构调整在加快推进,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尤其是3月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初步判断,经济运行呈现出阶段性筑底企稳的迹象。但也不能乐观,毕竟现在的国际形势比较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国内正处在结构调整的爬坡过坎的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还在持续,同时实体经济比较困难,下行压力不容忽视。下一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抓好政策落实,进一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继续释放政策红利,巩固积极的变化,打牢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


从三方面看待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走势:
  第一点,无论将来怎么变化,怎么走,关键要看基本面。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具有保持较长时间中高速增长的潜力和条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首先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还没有完成,中国城镇化的空间比较广阔的;二是未来五至十年以后,中西部地区能够享受到目前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和生活水平,能够释放很大潜力;三是我们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消费的潜力空间非常大;四是中国的人才红利正在积累,潜力如果发挥出来,对创业和创新是极大的推动;五是制度的改革红利比较大,还有巨大的潜力。这些方面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在未来一个相当长时间能够有条件、有潜力保持中高速增长。
  第二点,中国在增速换挡的同时,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而积极的变化,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显著增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增速开始换挡,自2010年开始已经持续25个季度的调整,现在还在调整的过程中,正在向潜在生产率收敛。换挡过程之中,看中国经济不光要看速度,更要看结构,看增长的质量。从产业结构来讲,中国将来GDP的增长更要看服务业产业的升级;从需求结构来讲,在政府主动引导和市场的倒逼下,中国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从增长质量讲,更表现在民生指标保持稳定发展,这个大势把握不好,就不能客观评价中国经济。
  第三点,3月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比预期要好,是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首先,前期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效果在继续发力,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房地产市场在回暖,带动了相关的投资和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改善了经济的供求平衡,也改善了市场的预期。其次,国际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3月国际贸易有所回暖,BDI的指数已经是连涨15日,4月14日收盘597点,对3月外贸出口的回升有带动作用。回升是全面的,不是单项指标的回升,而是从生产到需求、到价格、到预期的回升。这种回升的信号一定要高度重视,虽然一个月不足以判断重大趋势的变化,但这是筑底的积极信号,未来能否实现真正的企稳,还要观察一段时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效果
  盛来运介绍说,从理论上来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治本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央经济工作会和《政府工作报告》里作出了全面部署,并且2016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年,明确了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盛来运指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方面都有共识,推进的力度比较大,效果比较明显。从去产能方面看,2016年重点在钢铁、煤炭两个行业取得突破和积极成果。从去库存方面看,主要指房地产的库存和企业库存,尤其是房地产的库存,去年以来持续回暖,一季度销量大增。从去杠杆方面看,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还是有积极的变化。降税的力度比较大,政策的力度也比较大。从补短板方面看,也是很明显的,针对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需要加强的地方,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回升,一季度增长10.7%,比1至2月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回升幅度增大,加快到19.6%。
      盛来运强调,从这些情况来看,三去、一降、一补,每个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不光是对经济供求总量平衡产生了积极的改善作用,而且本身就是针对改善结构矛盾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活力。外溢效益比较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企业利润的变化都反映了市场供求平衡的变化,3月出现了经济回升。还有一个外溢效益,就是对改革的预期、市场的预期。从这些角度来说,要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认识,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使房地产市场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盛来运介绍说,房地产是非常重要的行业,关联效应比较大,不仅影响房地产本行业的投资和销售,也会带动上游产业,比如钢铁、水泥等生产资料行业的发展,还会带动装修、家电甚至汽车等下游行业。所以保持房地产的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这一点政府一直是高度重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出现了积极回暖的走势,确实对经济保持稳定运行,取得了一些积极变化并且作出了重要贡献。房地产对经济提升综合贡献率比上年同期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比较大的。房地产发展最终要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根据需求引导。
       盛来运指出,总体来说,房地产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很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下,改革效应会持续得到发挥,房地产市场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经济增长不是过多依靠投资和房地产来带动,消费在“三驾马车”中的贡献率是最高的,去年全年贡献率66.4%,今年肯定要超过这个数据。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发挥关键的引领作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应该要超过30%。去年以来,政府加大了稳增长的力度,加大了关键领域投资的力度,投向了国民经济的短板,比如基础设施的地下管网、环境保护等等。这些投资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着眼于今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跟以往有些地方过多依靠投资的做法明显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4-18 11:27:59
那么,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重点地把握中国经济第一季度的形势呢?
       一句话点评中国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经济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李克强
  2016年第一季度,国内GDP达到6.7%。业内数位经济学家、首席分析师均认为,一季度数据预示经济短期企稳,预测二季度GDP增速或将回升至6.8%。
  经济学者马光远说道:“中国经济一季度的反弹仍然建立在过去刺激老路的基础上。不要因为吃了一点兴奋剂,就出现各种可怕的幻觉,经济结构的调整仍然仍重道远。”
  一季度GDP实现6.7%,守住了年度目标着实不易,可抽丝剥茧后,却不难发现其增长动力的持续性仍然存有疑虑。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6.7%的增速创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但由于情况远好于市场此前预期,外加3月份反弹明显,因此,对于悲观者来讲,可谓惊喜;对于乐观者来讲,则倍感意外。


工业部门:二产落,三产升
  曾一度回落的工业指标,终于开始出现好转。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比1-2月提高了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再次成为最大亮点,增加值增长7.6%,而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至2.3个百分点.
  对于工业超预期回升的势头是否能够延续下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春海分析称,分大类看,采矿业和制造业增速在经过1-2月的大幅下滑后,在3月出现明显反弹。分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增速由负转正。分产品看,几种主要的过剩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速在3月均明显提高。其中,水泥、生铁、粗钢、钢材和有色金属等,增速由负转正;原煤和焦炭产品继续下降,但下降速度明显收窄。过剩行业、企业和产品重新恢复正增长,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存量调整政策的全面启动,工业部门的增速将会继续探底。


房地产:销售额大增
  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64.4%,比1-2月的累计增长率提高了20.8个百分点。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收紧房贷政策,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违规操作的管控和打击,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地产销售的火爆状况及其对第三产业增速的提升作用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消费仍是中流砥柱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名义同比增速10.5%,比2月提高0.3个百分点;实际增长9.7%,比2月提高0.1个百分点。1-3月累计名义增长10.3%,实际增长9.7%。消费需求名义指标的改善主要来自消费价格的温和上涨,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继续处于近年来的低点,没有明显的改善迹象。
  海通证券首席分析师姜超表示,一季度消费低开高走。受家电、汽车拖累,前两月增速回落,但3月汽车、粮油食品增速明显回升,支撑3月消费走强。未来消费仍是中流砥柱。


投资需求:基建地产为推动主力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0.7%,增速比1-2月提高了0.5个百分点。固定投资增长速度的提高主要来自第三产业。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分别比1-2月提高了4.6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投资增长2.8%,比1-2月提高了7.2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增长11.1%,比1-2月提高了0.2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提高是源于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行情。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的提高应该主要源于中央政府财政政策刺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春海认为,这两股推力在未来不太可能继续同时存在。至少,各地房地产政策的转向可能会抑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继续提高。


对外贸易:衰退式顺差
  3月份,出口额实现了2015年6月以来的首次正增长,同比增长11.5%;进口额下降7.6%,下降速度较前两个月明显变缓;贸易顺差298.6亿美元,顺差规模继续缩小。1-3月,出口额累计下降9.6%,进口额累计下降13.5%;实现贸易顺差1257亿美元,较2015年同期增加了33.9亿美元。“对外贸易依然处于一种‘衰退式顺差’状态。”于春海称。
  他进一步分析表示,考虑到外部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低迷和进口收入弹性的显著下降,我国出口还不具备持续正增长的条件。但是在进口方面,由于主要产品的进口量依然保持增长,进口额的下降主要是源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大幅下降。一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我国的进口额可能会快速增长。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国的贸易收支就可能从从“衰退式顺差”过渡到“衰退式平衡”,甚至进入“衰退式逆差”。


CPI:食品成为背后主要推手
  2016年3月,CPI同比增长2.3%,与2月份持平,维持在2014年以来的高位。
  从分类指数看,3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6.0%,影响CPI上涨约1.78个百分点;在其他七大类价格中,也仅有交通和通讯价格同比下降。受春节后鲜活食品和部分服务价格回落的影响下,3月份CPI环比下降0.4%。从分类指标看,食品烟酒价格环比下降1.3%,带动整体CPI环比下降约0.4个百分点;在其他七大类价格中,衣着、居住、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继续环比上涨,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环比下降。
  2016年一季度,CPI累计增长2.1%,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9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1~3月,CPI累计增速不仅高于非食品CPI增速,而且高于核心CPI增速,这是2015年首先出现的情况。这意味着能源依然是压低CPI增速的因素,而食品则转变为推高我国CPI增速的因素。在食品价格迅速上涨的带动下,消费品价格增速一举超过服务价格增速,这是2013年以来首先出现这样的情况。


PPI降幅收窄
  2016年3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2%,同比降幅收窄0.4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3%,同比降幅收窄0.26个百分点。2016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8%,同比降幅扩大0.2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8%,同比降幅扩大0.24个百分点。
  对比3月份与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的变化,可以看出,购进价格同比降速的收窄幅度尤其明显。其中,化工原料和农副产品购进价格的降速收窄了1.5个百分点以上,是推动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改善的主要动力。
社融增量的异常变化
  2016年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1.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7%,比上月末持平;社会融资规模增加2.43万亿元,比上月高1.56万亿元。高于去年同期1.1万亿元。
  需要关注的是社会融资规模当月增量的异常变化。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当月增量同比增长67%。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当月增量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77%。
  市场上部分解释是,受2月份春节的影响,一些融资业务被提前到1月份执行或推后到3月份执行。但是这种解释的合理性是值得怀疑的。2014年和2015年的春节也都是在2月份,但是当时都没有出现类似的异常变化。
  2016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主要来自新增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发行和委托贷款的增长;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的下降主要因为新增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发行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下降。3月份,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为6954亿元,较1月的历史次高值增长52%,接近15年月度均值的3倍。
  于春海分析称,随着去产能和淘汰僵尸企业进程的全面展开,不仅银行要面对更大的不良贷款上升的压力,进而对银行放贷能力和意愿构成严重制约,而且也会使得债券市场违约风险上升,进而使得债券市场的融资条件收紧。此外,在互联网金融经过一段时间的野蛮扩张后,其风险和问题已经开始不断显化。这必将引发监管部门加强对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整个影子银行体系的管控,导致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业务受到抑制。
  “随着经济的回暖,政策的重心可能由稳增长回归供给侧改革,通胀二季度仍面临上行压力,美联储加息延后并非放弃,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下半年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称。
  数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出现货币环境趋于宽松,而实体经济融资环境却更趋紧张的状况。这种状况会加剧资金“脱实就虚”的流动和泡沫危机在不同资产市场之间的游走。


外汇储备:止跌回升
  央行外汇储备在2015年全年累计减少5126.6亿美元,2016年1~3月外汇储备进一步下降了1177.8亿美元。2016年3月,央行外汇储备实现了自2015年11月以来的首次增长,增加102.6亿美元,至3.21万亿美元。3月份,国内经济运行呈现积极信号,监管层面加强对资本外流的管制,人民币汇率企稳,这些因素都有助于缓解资本外流压力,进而抑制外汇储备的下降趋势。
  业内多位经济学家认为,随着2016年10月份的迫近,强化资本流出管制的做法会受到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美元暂时的贬值并没有改变其长期升值趋势。一旦美元重回升值状态,在负的存量估值效应与国际收支逆差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又将面对外汇储备快速减少的局面,这不仅会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加大,而且还会与人民币贬值相互强化。


  市场普遍预测,二季度将会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对三大类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弥补房地产市场行情调整带来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快速回落。
      此外,4月初蔬菜价格小幅回落,但猪价再创新高,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均对CPI形成推升压力。而当前人民币汇率虽短期升值,但货币超发实质未改,同样会对增大通胀上行压力。姜超称,“通胀上行风险未消或将制约央行未来货币政策空间。”


      近三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下行的状态。从我国第一季度的各项经济数据来看,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2016年,我国究竟能不能扭转经济下行的势头,这还有待于时间告诉我们答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