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职能的构成_公共行政职能转变_政务信息化对公共行政职能的影响
公共行政职能的构成
公共行政的一般职能
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
指挥职能
协调职能
控制职能
公共行政的特殊职能
防卫职能
外交职能
公共行政的对内职能
军事职能
治安职能
经济职能
文教职能
社会保障职能
公共行政职能转变
自然经济社会的公共行政职能体系
氏族社会: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两种职能
奴隶社会:阶级统治的职能开始出现,并成为政府职能的重要部分
封建社会至市场经济产生前:阶级统治职能和政治整合职能为主导的行政职能体系
市场经济社会的公共行政职能体系
传统市场经济---主要表现为自由放任的有限行政职能模式
现代市场经济---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受到推崇
我国建国以后公共行政职能体系的历史演变
第一次转变是由阶级斗争向民主建设转变
第一次机构改革,国务院所属机构从81个减到60个
第二次机构改革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减少了1/3左右
第三次所谓的精简则将国务院机构减少到33个,其中,工作人员减少了2/3以上
第二次转变是由以政治职能为中心向以经济职能为中心转变
1982年、 1988年、1993年的行政改革仍然围绕着机构精简展开
1998年,我国进行了第7次行政体制改革,确立了政企分开、机构精简、依法行政等原则
2003年,我国再一次进行行政改革
政务信息化对公共行政职能的影响
从世界范围来看,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实现全面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
电子政务的实施将在公共行政职能程序上加速政府公共行政职能的转变;
面向信息时代的政府职能定位将突出政府的服务职能.